APP下载

苏胜勇:串列加速器守护者

2018-02-22韩辉

军工文化 2018年7期
关键词:导电国产化加速器

韩辉

他高高的个子笔直坚挺,清瘦的身躯步履匆匆;

他从普通工人起步,刻苦钻研,练就精湛技艺,车、钳、铣、刨、焊样样精通;

他不为高薪所动,默默坚守在自己热爱的技术工人岗位上;

他党龄四十年,是核物理所党龄最长的党员……

他就是曾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中华技能大奖的中核集团首席技师、HI-13串列加速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机组组长苏胜勇。

刻苦学习,铸就匠人品质

基础研究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大型实验设备。为了适应我国低能核物理研究的需求,1979年核物理所成立了串列加速器实验室。成立初期的实验室工作繁重急需人手,刚从部队退伍的苏胜勇“有幸”被分配到了这个实验室,开启了他与串列加速器相伴四十余年的工作生涯。

8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的HI-13串列加速器,是我国最大的串列式静电加速器。面对整套进口设备,只有高中学历的他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于是在工作之余,苏胜勇报考了首都联合职工大学,毕业后又自学了计算机制图。

在老师傅们的带领下,上班时他认真学习,下班后刻苦练习,休息日也一以贯之,不敢懈怠。在钳工的基本功练习时,双手青一块紫一块成了常有之事。 “掌握实操的技能是没有捷径的,只有反复练习。”苏胜勇说。

面对整套进口设备的安装,只掌握一门技能是不能胜任的,为此苏胜勇先后拜师了三位八级老工匠,很快熟练掌握了车、钳、铣、刨、焊等不同工种。凭着踏实、好学、肯吃苦的精神,他很快成长成为一名技术精湛、认真负责的综合技能人才,守护着串列加速器的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

谈及师傅们对他的影响,除了技艺的传授,苏胜勇更感恩品质的塑造。

虽已经是中核集团的首席技师,苏胜勇还时刻牢记老师傅们的话:踏踏实实做事,在小事上做到完美。他清楚地記得焊工师傅每次焊接完成后,师傅都要用扁铲将焊渣清空,将整个焊道处理得特别干净、美观。

“将工作做到极致”是苏胜勇对匠人的理解,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潜心钻研,节约运行成本

多年的守护,苏胜勇对加速器的每个部件都如数家珍。讲到输电梯时,苏胜勇起身从他的书柜里拿出来一组样品,耐心地讲述起来。

“要保证串列加速器平稳运行,最关键的步骤是将输电梯的摆渡误差调整至2毫米范围内。实验室最开始的调梯方法一直沿用国外专家的调整方法,每次调梯时间经常要两个星期,不仅调试时间长,调整的精度也很难把控,效率非常低。”

为了提高效率,找到造成输电梯摆渡的原因,成为苏胜勇摸索研究的目标。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尼龙绝缘子。

尼龙绝缘子在100KG力的拉力下,其受拉力作用会发生变形,致使输电梯的梯筒间隙距离随之发生变化,导致梯子两侧距离长短不一致,从而造成梯子产生摆渡。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就是用什么方法如何解决,苏胜勇提出了将已拉长的尼龙绝缘子换成标准绝缘子,使梯子两侧距离长短一致,也就是最终他发明的“输电梯调试法”。通过采用这种方法,现在调梯时间缩短至1~2天。同时他还创立了“输电梯组装新工艺”将原来的梯段双边测量改为单边测量,消除了零件相互制约的现象。采用新方法、新工艺组装调试的输电梯,创造了加速器运行一年供粒子束4000小时未开钢筒检修的历史最好成绩。

在串列加速器安装调试过程中,苏胜勇作为主要成员参与输电梯国产化课题的研究,不仅完成国产化任务,还节约了大量经费。仅尼龙绝缘子一项已累计节约经费260万人民币。

苏胜勇曾有过多次转干的机会,可为了钟爱的事业,他依然在钻研技术的道路上执着前行。2004年底他放弃了国外年薪近30万元的邀请,继续与他衷爱的串列加速器一起为核物理事业奉献自己。

自主创新,致力于加速器国产化

加速器关键设备国产化一直是苏胜勇的目标。“我们不能被国外卡脖子,要有自己的技术。”

谈及此,他感触颇深。而输电梯的导电橡胶更是坚定了他的想法。2005年,原本制造导电橡胶的国外公司关闭,其业务转交给另一家国外公司,但是该公司不再生产加速器专用导电橡胶。怎么办?苏胜勇不想他守护的这台加速器的命运由他人掌控,于是带领团队开始了导电橡胶的研制。

为了探索导电橡胶的导电原理,苏胜勇对原有的导电橡胶进行解剖分析,推测其是由48层碳纤维布与橡胶相结合制造的导电橡胶。

有了这个猜测就开始寻找合适的材料。市场中的碳纤维布,参差不齐,要找到导电性能好、加工工艺优良的材质谈何容易,通过在全国多次考察,最后锁定了国内某厂家的一款产品。

碳纤维布解决了,合适的橡胶又成了棘手的问题,苏胜勇多方打听、考察,后来与天津橡胶研究所合作,经过光谱分析,发现猜测的橡胶材质的绝缘体竟然是聚氨酯,揭开材料的庐山真面目后离成功更进了一步。

之后,通过不断尝试和反复加工,终于做成了一米见方的导电橡胶板,后经研究室加工制成导电橡胶轮成品。该产品2013年研制成功后开始投入使用。经过一年的运行实践证明,自主研发的导电橡胶轮从耐磨性、导电性上均优于国外产品。

这样,加速器在国产化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研制的导电橡胶轮还得到了国外同行的好评,同时也为国外同行提供了导电橡胶轮产品,填补了国际市场的这一产品空缺。

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串列加速器实验室成立至今,苏胜勇带领他的团队,不仅给物理学家提供了试验平台,在军民融合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如超灵敏质谱加速器的设计及建造,生物育种、输液器中起过滤作用的微米级核孔膜等等,他们都毫无保留的将技术普及到全国各地。

在苏胜勇书柜中有几本厚厚的文件夹,那是他的“检修日志”,记录着苏胜勇近30年参加维修工作以来遇到问题解决的方法,记录的时间甚至精确到分钟。

“你可别小看这本日志,现在出现的一些问题,很多都是以往我解决过的,时间长了难免会淡忘,查查这些记录,就找着解决的方法了,特别方便。”苏胜勇不仅自己如此,还要求学生们将工作中的方法按照步骤、时间、地点详细记录下来。

人的工作年限有限,但串列加速器还要持续运行。接近退休之年,苏胜勇牵挂的还是如何持续地守护好串列加速器。

2017年12月,为弘扬苏胜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一步发挥他在科技创新、技术革新、技能攻关、传承技艺中的大师风范,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成立了以苏胜勇名字命名的“苏胜勇技能大师工作室”。

“我希望他们都能学到我的技术,真心希望他们能达到我的水平并超越我,认真检修,做到稳、准、快,确保加速器的平稳运行。”

谈到未来,六十岁的苏胜勇说,“现在加速器主要设备基本都实现国产化了,但是加速管还是国外的技术,我会继续钻研下去,哪怕退休了。”

猜你喜欢

导电国产化加速器
导电的风筝
基于国产软硬件的行业大数据体系架构研究
试论中外合资企业管理的国产化问题
非能动实体防火保护结构的国产化研制
超轻薄纸灯
带螺旋形芯的高效加热线
头脑体操
关闭WindOWS 7下IE8中无用的网页加速器
回旋加速器中需弄清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