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区中河南片区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扶贫路径的思考
2018-02-22李鹏龙叶丽丽孙亚杰屈凌波
李鹏龙 叶丽丽 孙亚杰 屈凌波
豫西伏牛山区位于我国腹地,自然资源丰富,既是革命老区,又是我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任务十分艰巨。
本文立足于对伏牛山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自然禀赋及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按照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的发展理念,构建了伏牛山物资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式和基于生物质资源的产业扶贫开发新的思路,形成了有效、可持续、综合利用的路径,并对可持续和生态发展型的山区产业扶贫路径进行思考。
一、伏牛山区中河南片区发展概况
伏牛山区涉及洛阳、平顶山、三门峡、南阳4个省辖市的17个县,总人口1100多万。近年来,伏牛山片区的17个县的城镇化率低于河南省10%左右,低于全国20%左右。根据2016年各县政府报告,有淅川、栾川、嵩县、汝阳、宜阳、洛宁、鲁山、卢氏、南召9个国家级贫困县,占河南省贫困县总数的29%,脱贫任务艰巨。
2017年伏牛山区17个县(区)的生产总值为3666.5亿元,占4个省辖市生产总值的35%;2017年4个省辖市的生产总值是10494.3亿元,占河南省生产总值的2.99%;17个县(区)的固定资产投资(4416.1亿元)占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43890.36亿元)的10%。
从各种经济指标分析来看,伏牛山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整体水平不高,不仅落后于国家经济平均发展水平,也落后于河南省经济平均发展水平。
二、伏牛山区中河南片区产业发展现状
(一)工业发展情况
伏牛山区洛阳、平顶山、三门峡和南阳4个省辖市域内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业基础。4个市在2017年工业增加总值为4038.2亿元,占河南省工业生产总值的21.47%,4个市的人均工业增加值略高于河南省人均工业增加值。
(二)农林发展情况
伏牛山区是典型的山地农业,以丘陵为主,占河南省丘陵地区总面积的60%。人均耕地面积略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伏牛山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且绿色环保、品质优良,其形成的产业链的发展不仅能满足广大群众对绿色安全食品的需求,还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三)水资源情况
伏牛山地区的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质良好。从淅川县引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优质的水资源运往我国北方,“优水优价”为水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礎。
(四)矿产发展情况
伏牛山地区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多种矿产的储存量都位于国内前茅。其中金、钼、钒、钛等贵重金属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入驻,但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而且矿山的环境问题较为突出,需要整合矿山企业,将开采与环保并重起来。
(五)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情况
伏牛山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遗迹遗址类多达543处;自然旅游资源也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等特点。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文化旅游资源管理较为散乱,许多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三、伏牛山区中河南片区实现产业精准扶贫路径的思考
(一)依托伏牛山生物质资源,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依托伏牛山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构建生物质资源转化发展的产业链条,建立生物质资源利用率与产业发展优化升级。伏牛山区对培育生物科学、生态农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按照 “伏牛山生态—产业协同双向梯度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建议政府与企业联合打造 “伏牛山经济发展城镇带”产业集聚区,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互联网+”和大数据产业等市场前景广、经济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通过产业集聚效应,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对于传统高污染、高能耗的机械制造业、工矿企业,一方面进行外围搬迁,远离伏牛山生态景区;另一方面进行绿色循环发展产业升级改造工作,降低工矿企业污染负荷,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借助产业集聚区,可以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以区域内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促进地方就业、卫生医疗、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伏牛山区富余劳动力的问题,增加当地村民收入,对于特别贫困的家庭可进行专项帮扶工作,实现精准扶贫。整合产业优势资源,扩大上下游产业链的互联互补,可增加产品附加值,壮大产业集聚区。在进行产业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伏牛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好环境监测和生态保障工作,提高企业和生态环境生命共同体意识。
(二)落实旅游产业精准扶贫,促进山区村落乡村振兴
借助伏牛山区独有的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促进山区村落乡村振兴。实现旅游产业的精准扶贫,首先要对山区村落的旅游资源状况进行考察,从实际出发,对于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开发可行性进行分析。识别国家扶贫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扶贫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制定伏牛山区旅游产业扶持管理细则条款,学习借鉴外部优秀山区旅游发展经验,完善山区旅游景区服务配套设施和专业运营管理人才团队培养建设,借助旅游文化媒体传播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休闲养生之地,为后期景区开放积攒顾客基数。
(三)创新产业融合,深化产业扶贫供给侧改革
以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为基础,创新产业间相互融合,深化产业扶贫供给侧改革,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供给侧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和优化产业实力,激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伏牛山区现代农业、旅游、生物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应按照生态社会的绿色硅谷模式,建设生态能源环保、生态种植养殖、生态农业、安全加工、旅游购物、生态体验、老年安养、生命康疗等一体化经济综合体,全面发展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旅游五位一体的“伏牛山经济发展区域”,打造生态特色小镇、特色乡村旅游,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业”, 全面打造“大伏牛山生物生态圈”,打造出中国区域生物质资源新高地。在此基础上,注重拓展组织内部建构,充分发挥“1+1>2”的效应,保证村民利益,探索出一条山区村民与企业合作共赢的扶贫帮扶新道路。强化政策引导,将企业自身优势与贫困地区优势结合,搭建多种合作平台,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强化扶贫力度。
(四)拓展伏牛山区多层次教育渠道,打造人才培养教育基地
近年来,虽然伏牛山区大专教育的发展进步明显,但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应努力拓宽伏牛山区多层次教育渠道,打造区域知名的人才培养教育基地,扶持建立一批高等院校,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培养各类社会紧缺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以满足地方人才供给需求。同时,借助多层次教育人才队伍,把豫西南伏牛山区打造成“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及全产业链农业生物产业示范区”“中部领先、国内知名的生物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农村发展的产业脱贫示范区”,继而创立独具特色的伏牛山区扶贫模式,以经济产业发展促进山区的脱贫,并巩固脱贫成果,帮助伏牛山区百万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的伟大壮举。
【本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委托课题“伏牛山区农业生物质资源研究与分析”(2017W01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李鹏龙、叶丽丽、孙亚杰的单位为河南工业大学,屈凌波的单位为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