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儿童的语码转换及其话语权浅析
2018-02-22黎姿
黎姿
摘要:以湖南卫视热播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5》中双语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他们在日常会话过程中如何进行语码转换。由于儿童的语言不仅包括日常口语、文字,也包括“艺术化”语言和“行动化”语言,儿童话语权是指儿童自由、自主、充分地表达其思想、观念、态度与情感的一种言说权利或行为权利,儿童话语权其实就是儿童的自主表达权。
关键词:双语儿童 语码转换 儿童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2-0184-02
一、双语儿童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不同民族间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双语社区日渐增多。目前国际儿童语言研究,特别关注双语儿童的发展與教育。对这些儿童来说,双语能力是未来发展的钥匙。越来越多儿童需要在母语之外学习新的语言。有研究者从儿童个体角度、学校角度、家庭和社区角度、社会角度对双语言儿童的发展和教育进行了研究。此中也体现了,双语儿童的研究范围大,从微观层面扩展到宏观层面。
近年来,湖南卫视一档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至今,已经播到第五季。在这一季的《爸爸去哪儿》的小朋友,除了嗯哼和小山竹,其他的小朋友都会说英语。比如小泡芙居住在台湾,从小也是学习普通话和英语的。还有吴尊的一对儿女:Neinei和Max都是会说英语的。虽然他们是文莱人,母语是马来语。但是文莱的主要报纸均使用英文、马来文和中文出版。在这样一个本来就具备多语言背景的国家长大,neinei和Max多语言轻松转换的习得能力自然会被锻炼出来。陈小春的儿子Jasper也一样。香港地区的主要沟通语言是粤语和英语,普通话也甚流行。再加上身为母亲的应采儿本来就是美籍华侨,在家庭中会使用英语。Jasper拥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也和这个多语言背景分不开。米歇尔等人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研究报告指出,在5岁之前就学习双语并有较多机会练习双语的“早期双语者”,较之10岁~15岁才接触双语的人群,大脑的可塑性增强,双语调节了脑部的相关功能,实现了脑功能的重塑和再组织的效果。双语的学习会对儿童产生积极影响:早期的双语学习经验和熟练的双语能力对脑部结构和功能产生的客观变化。在幼年阶段精通双语的儿童,将具备对控制干扰的执行能力,这一能力将对儿童未来的认知以及学业具有影响。
二、语言转码
语码转化是指说话者在对话或者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或方言。语码转换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语码转换指的是句间的随机性或者习惯性转换;广义的语码转换不仅包括句子之间的转换,也包括句内转换,其实就是涉及双语或多语社会的语言选择及应用问题。这一类的语码转换是稳定的,是可预期的。在儿童语言社会化的过程中,父母扮演着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联姻家庭在语言使用方面,一般会伴有不同语种之间频繁的语码转换及语码混合。学习第二种语言,也有可能对母语或者第一语言产生干扰。有学者认为来自多种语言的竞争,会对儿童的反应造成不良影响,儿童需要一种能够控制自己注意力的机制,也就是要求儿童必须具备对控制干扰的执行能力、专注力和转换能力,用来专注于目标语言。以下,重点讲的是转换能力,即说话者语言方面的自我调整。
实际上,许多家庭的语言环境是复杂的,家里使用的语言不止一种,必然会有很多语码转换的情况。孩子就可以掌握两种甚至多种语言,他们也逐渐地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自如地进行几种不同的语码转换,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在《爸爸去哪儿5》节目中,小朋友们都能做到中英文任意切换。
例1,先导片中的情景:吴尊和儿女一起吃早餐,女儿Neinei的手突然碰到了花生酱,立马说出一句英文“I accidentally touched the peanuts just now.”,之后,吴尊以奖励糖果的方式要求Neinei说出“九”的中文怎么读,又让儿子用中文数数,从“一”到“十”。尽管发音不是很准确,但是也可以看出吴尊很注重对孩子的汉语学习。再之后儿子Max的freestyle,虽然听不清楚,但是也可以隐约地听出是英语口音。一旁的姐姐不禁发问:“What?What did you say? 弟弟?”吴尊的回答:“我也不知道弟弟在说什么。”以及最后,在出发的车上,儿子Max提醒吴尊:“You need to bring the towel.”,吴尊:“Yes, I forgot.”。
例2,先导片情景:陈小春和Jasper分别接到任务卡,当Jasper对自己的任务不是很理解时,妈妈应采儿帮忙解释:“你可以叫 dady to do what do you say and what do you what to do .for example ,I what dady to do…”。Jasper明白了,他用中文说要求单独和爸爸说,不让其他人在场。还向节目组借了麦和耳塞。说出了一段很暖心的话:“Today, I want to you get friend with me every day. I love you dady.”。
例3,前往拍摄地的车上, 在爸爸一声“坐好”的命令下,Jasper开启中英文语言模式的切换。Jasper说:“The seat is so comfortable!” ,陈小春马上告诉儿子不要说英文,不然大家听不明白。Jasper立即用中文说了一遍,“这个座位好舒服”。
例4,在第一期的钓食材的环节,陈小春对Jasper大喊“鸡蛋”,但是Jasper有点懵地问“What?”,最终陈小春用英文说“Egg!”,Jasper就马上懂了并拿到了鸡蛋。
语码转换是双语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和辅助说话的工具,但是由于儿童语言还未进入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因此需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规范和引导。
三、儿童话语权endprint
随着人们主体性意识的觉醒,人们的权利意识的提高,话语权成为人们尤其是社会边缘群体、弱势群体的普遍诉求。儿童话语权是指儿童自由、自主、充分地表达其思想、观念、态度与情感的一种言说权利或行为权利。赋予儿童话语权并不是让儿童在我们的社会中取代成人的话语霸权地位,而是希望成人关注和尊重儿童、聆听儿童的诉说,最终实现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的互补与融合,不仅儿童文化可以在成人文化那里得到滋养,成人文化也可以在儿童文化这里得到滋养,使得彼此相得益彰的權利。从本质上来说,儿童话语权是儿童自然生长的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包括发展权和参与权,不可剥夺,需要加以尊重和保护。
例5,第一期的户外活动,情景:Jasper在村长说话的时候拿着扩音器“喊麦”,被陈小春制止。Jasper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走在路上小声问了一句“可以不生气了吗”,但爸爸心急喊他快走并没有听到。一边是没耐心的老爸催促着快走,一边是心大的Jasper悠闲地吃李子。Jasper本身性格就有些软萌,之前还犯了错误,加上路比较难走,Jasper的确很难跟上火急火燎的爸爸。但爸爸的怒气飙升,怒吼:“Hurry up! ”,Jasper用轻声回答:“I know. What's wrong with you? ”,陈小春反问:“What's wrong with you?”Jasper却没像一般孩子一样哭唧唧,而是理智地劝爸爸不要发脾气。他拿出自己的“终极武器”,向“敌方”喊话和解:“Can you stop angry now?”陈小春当场愣住:“Sorry”,Jasper拿起扩音器重复了一遍:“Can you stop angry now?”,陈小春那一瞬间意识到自己糟糕的态度,赶紧给孩子道歉。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Jasper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频率比汉语高,与父亲发生了矛盾,更多是以英语来讲和,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陈小春作为成人,注意到自己的语言选择不恰当或不够好时,就作出语言方面的自我调整,及时进行言语修改。关于如何做到尊重儿童的话语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成人放下权威,与儿童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其次要鼓励和信任儿童,多给儿童提供表达的机会;最后要聆听儿童的心声,走进儿童的世界。
四、结语
因为每个语言域通常都要受到更大范围的社会语言生态的影响,任何一个家庭也都不会是一个封闭的社会语言单位。双语或多语儿童的语码转换很大程度上是对外界环境中的语言调整,而这种外界因素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父母的语言选择和语言习惯。另一方面,例如交流的对象、语境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儿童的语码转换。儿童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属于最弱势的群体,很少人愿意去倾听儿童的声音,不仅如此,儿童由于先天的弱小无法与成人的话语霸权相抵抗。因此,保护儿童的话语权值得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Mechelli,A.,Crinion,J.T.,Noppeney,U. ,O'Doherty,J.,Ashburner,J.,Frackowiak,R.S.,&Price,C.J..Neurolinguistics: structural plasticity in the bilingual brain[J].Nature,2004,431 ( 7010 ) :757 - 757.
[2]赵蓉晖.社会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41-348.
[3]吴斌华.中美联姻家庭子女语言社会化调查—个案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12:41-43.
[4]刘树娜. 我国儿童话语权问题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15.
[5]苗芳芳,幼小衔接需要尊重儿童话语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