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喻文化时代传统家训在高职教育中的价值

2018-02-22由亚萍

现代交际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由亚萍

摘要:后喻时代的根本特征是文化传递方式的改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使学习呈现开放性,多元化,大学生对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行文化反哺。家训融儒学于日常生活中,它所阐发的“俭”“善”“义”等价值有恒久的可以超越时代的普遍性价值, 挖掘传统家训的教育价值,让传统家训“活”在当下,培养合格的当代公民。

关键词:后喻文化时代 传统家训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2-0004-02

当今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呈现出的是更加显著的后喻文化特征。新知识快速增长,老师还没来得及学会的知识,学生先学会了;新的信息化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老师没有使用,而学生已经驾轻就熟了!“后喻文化”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重视的一个时代特征。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张扬个性、注重人格和主体回归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多源、教育者权威削弱、教育更趋向于民主的后喻文化时代。[1]

一、后喻文化视角下的高职学生特征

在文化表层方面,如现代技术运用、消费方式等方面,大学生对父母、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行文化反哺,但是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核心价值体系层面以及基本的社会规范方面需要父母老师担负他们社会化的教化责任。

思想上,他们缺乏社会经验,承受挫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他们渴望表现自己,缺乏团队协作意识。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更多关心的是自己的事情,跟老师同学交流往往通过媒介,互动少。往往过度夸大了自己的权利而很少谈及义务。他们自主意识明显增强,愿意独立解决问题,对同学和老师的帮助期待较少。

学习上,获取信息渠道多而杂,认为家长和老师的正面教育为说教。对于书本知识兴趣不大,反对传统的程式化教育,喜欢生动新潮的生活排斥理论教化。他们对网络往往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无视他人的看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对现代科技、现代中外文化、与现代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感兴趣,而对传统文化以及基础知识的学习存在逆反心理。

心理上问题更加突出。他们有自主要求,但缺乏实事求是和自我解剖;他们渴望得到尊重与认可,但由于情绪化的思想和行动,使得他们在参与意识上的良好动机、善良愿望和某些合理主张往往难以被现实社会所接受——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困扰。

二、后喻文化视角下家训的教育价值

21世纪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能从身心健康、审美意识、个人责任等方面全面发展,从而成为具有社会技能,能运用思想,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人格的人。然而如今很多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感情淡薄,师生之间的交往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的交往以及知识上的交往。双方缺乏一种认同,形成教和学互不干涉的局面。教师的居所距离学生的生活区域遥远,很难看到师生讨论交流的情景。然而未来充满诸多的不确定性,教育只有“把根留住”,积德厚德,以此来应对无穷的变化。

家训又可称为家诫、家范、家法、家规、遗训、规范、世范等。训以治家,训以育人,训以养德。[2]家训文字背后的深层的哲学意蕴,其价值是可以超越时代的,因为不论社会如何变化,人的生老病死、得失荣辱、理欲义利主题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人生追求的价值没有变。历代家训中主要重视家法国法,强调作为个体人的责任以及对人类发展的责任感,强调道德人格的修炼,也重视礼节道义,强调耕读和勤俭。

三、让传统家训“活”在当下

学校的思想教育往往忽略了人的自然存在,高谈道德修养,到了现实中实际上是遵从权力、金钱。历史上名门望族的家规家训家风离不开地方文化的熏陶,这些教诲也为社会教化起到作用。如福州三坊七巷的名门多为文化人士,他们的成功与良好的家风家教是分不开的。这些传统家训精华为高校培养当代合格公民提供了内容。

(一)将家训内容融于学习实践中

2017年4月,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人民法院岐岭法庭针对夫妻闹离事件,首次將林氏家训写入判决书中:端正勤俭,是居身良法;仁恕正直,是居家良法。希望双方学习家训,用包容代替对抗,从而解决家庭矛盾。将家训写入判决书,祖训家规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凸显。

传统家训的目的在于塑造子女的德性人格,教化内容易学易接受,传统家训从生活化、常态化教育中培育个性品德。[3]往往将停留在舆论导向、政治宣传层面转化为生活化与常态化,以自发的渗透延展与道德化发挥着作用。

教学是通过讨论然后接受最终改变的步骤完成的。后喻文化时代的高职院校,老师应改变仅是传播技术的身份,在信息化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话磨合新的互动模式,家训就是很好的话题。建瓯杨荣家训:“大禹岂不圣,善言闻即拜”“周公位宰辅,才贤孰可及,一日三握发,虚己而下士”[4],生动体现礼贤谦逊风貌。朱熹家训借圣贤大德勉励大家勿居高自傲“事师长贵乎礼节,交朋友贵乎信也”[5],这是古往今来社会共有的价值观,也是大众追求的崇高人生信条。李光地家训:“凡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盖手动则心必随之。虽览诵二十遍,不如钞撮一次之功多也。况必提其要,则阅事不容不详;必钩其玄,则思理不容不精”[6],指出了读书可取方法。林则徐的《十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7],将一些常被人们看作有益的东西,分别作了界定,朗朗上口的语言阐述了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

(二)借鉴传统家训经验,关注高职教师的道德修养

名门家风培育后人根本是从严治家,重视家规家训规范性和约束力,家族长辈在严格要求子女的同时自己带头垂范,确保优良传统和优秀品德代代传承。福州坊巷区内,历史上曾涌现出150名进士,300多位举人,堪称历史名人达者300多人。他们具有家国情怀,担当精神。[8]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名门家族往往连续几代出现优秀人物。因此德育过程中要实现角色的转变,良好的家庭必须有德高的家长,好的学校教育必须有德高的教师。如果教师价值观失衡,职业理想发生动摇,对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明确,缺乏育人的责任感,那么教育只能产生负能量。endprint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后喻文化时代学生话语权增加了,但离不开教育者的引导,教育者在教育工作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社会发展更需要教师关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具有创新意识、开放精神的同时,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提高人格修养,丰富精神生活,传统家训是教师学习的重要内容。

(三)传统家训作为心理疏导的载体,培养自制力

时代进步,电子产品普及,这一切刺激考验着学生的自制力、自控力。另外,从目前我国的中学教育机制来说,学生属于被动接受教育。在进入大学生活后,学生容易迷失自我,这也考验着学生的自制力。这就要求大学生强化自我危机意识,完善个性,提高自我自控能力。历代家训提倡自我克制,主要强调道德人格的修炼,强调作为个体人的义务、责任。强调在知识、才能方方面面的完善,也重视对父母、子女、家庭、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等。家训涉及如何慎言、交友,如何对待金钱、名声、荣誉,如何养身等这些理念和精神正是当下年轻人所缺少的,值得倡导。

《林纾家训·示儿书》中的“遇事以盛满之气出之,此至不可”“欲平盛气,当先近情” “宽严均不可过则”[9],告诉我们,如何端正人品,如何自律。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家风传承、家庭教育中,以谨慎少言为要,“人前以多见闻默识而少发议论为佳,至臧否认为,又尤宜谨慎”告诫孩子“略存省察,去其瑕疵”[10]。同时,家训中故事众多,如杨亿家训:“如黄香扇枕、陆绩怀橘、叔敖阴德、子路负米之类,只如俗说,使晓以道理,久久成熟,德性若自然矣”[11],讲述这些民间流传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使其明白道理,时间长久以后,就会有效果,道德性情就自然形成了。

(四)传承传统家训,引领大学生对精英文化的认同

大众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大学生往往较早接触新兴的大众文化并成为其主要的传播者。大众文化的泛滥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冲击。而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在文化传播中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精英文化,追寻美德与崇高。名门家风把教育子弟家人立身修德摆在突出位置,认为家族兴盛必须以文化立身,必須传授处世之正道,提高文化修养。

在大学生思想品德自我建构的过程中,既应该通过学习、实践,承认大众文化的生存权利,也应该认同精英文化,大学生不是普通的老百姓,社会不希望他们还停留在通俗文化的层次,大学生文化应归属于精英文化,需要更多地关心精神层面的东西。不管文化如何发展,最终不能离开自己的传统,离不开中国文化的轴心。应站在精英文化的立场,关怀大众的利益。

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即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有机统一。[13]家训文化作为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结合的产物,是沟通精英思想与普通民众的媒介,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职能。传承优秀家训文化,使构建良好的道德修养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自愿的选择和追求。

高校教师选择适应大学生的教育内容,而不仅仅是日常行为礼仪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家训作为家庭的意志信条是当时社会普遍的价值原则的具体化。福州郭化若家训说,做人一定要恪守:气节、清廉、立志、正直。[12]立志高远。林觉民:“为天下人谋福利,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14],能在大义面前忍小以就大爱。体现基本的价值原则和文化精神。邓拓家训: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15]。告诉我们善待自己的最佳方法就是,在有限的时光多做有意义的事情,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立身处世的要件。

学校道德教育要结合实际,汲取传统家训精华,培养合格公民。同时在实际的教育中克服传统家训教育中的不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振友.“后喻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10,19(2):1.

[2][4][5][6][7][9][10][11]袁荣祥.福建家训[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3: 1,15,1,24,32,34,37,64.

[3]符得团.古代家训培育个性品质探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04.

[8][12][14][15]连天雄.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2,95,90,7.

[13]邵龙宝.中国古代家训的源流、精义及其当代转换的方法论[J].兰州学刊,2015(5):39.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新视角下的高职酒店职业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