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
2018-02-22袁新昉
袁新昉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中更加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师应当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的精神面貌,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让小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学习能力的同时获得思想层面的教育,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品德习惯;途径和作用
目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于基础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传统的课堂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深层次要求,发挥语文这一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备的特点和优势,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传递的思想感情与情怀,进而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丰富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习惯进行具体分析。
一、将思想品德与教学情境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正处于变化较多的时期,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是充满趣味的,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注重学生的情感教学,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首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对学生开展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观察的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知识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将思想品德与教学情境结合,既可以发挥情境教学的积极作用,还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语文知识的魅力,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善于将语文教学内容与经典故事结合,让语文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在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在此时引入故事,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同时在故事中提出语文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构造一个优异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融入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寓言两则》中的亡羊补牢的故事时,可以利用通俗化的语言为学生讲解亡羊补牢的故事,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教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
二、将思想品德与教学实践结合,养成良好习惯
思想道德对于学生的认知活动具有推动作用,学生能够在思想品德的指引下,开展更为科学的学习,促使语文学习效率不断提升。教师可以将思想品德习惯培养与语文教学进行充分融合,在学习过程中贯彻情感教育。小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现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首先来源于教师的指引,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不断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在阅读文章中进行情感的熏陶。其次,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学生主动获得对情感态度的标准衡量,在对事物的处理以及理解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语文学习与思想品德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语文学科有着自身的独特优點,在语言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语文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要发挥这种有效作用,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在时机成熟的机制下,让语文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同时能够帮助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初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比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教导学生学会面对困难与艰险,怀揣着伟大的爱国情感,勇于奉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将思想品德与教学互动结合,培养交流能力
小学语文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团体出发,开展对整体的教育,在整个小学阶段,开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尽量避免对学生的区别教育。教师可以将思想品德与教学互动进行良好的结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增强交流能力。对小组学习任务的制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设置一些合理且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任务,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探索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火烧云》中的学习,教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趣味小游戏,让学生比一比谁涂的云彩颜色更好看,学生在对课文了解后,根据课文的描述,将云彩涂上多彩的颜色,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寻求小组内成员的帮助,集合整体学生的智慧,让我们的小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另外,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锻炼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当小组成员之间处理信息遇到困难时,可以在组内寻求帮助,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如果遇到小组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小组之间交流帮助,或者寻求教师的帮助,以此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友好互动。例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在熟悉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观看相关影片,深入了解邱少云带给我们的情感认知,组织学生在小组之间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感悟,丰富学生自我情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学习榜样,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通过这种交流互动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表现力,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
在小学阶段中就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基础,促使语文学习活动顺利开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在教学活动中穿插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获得情感目标多种方式,实现这种教育目标,不断为语文学习增添活力,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毛苏华.浅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思想品德的灌输[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 2015(12):27-27 .
[2]周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12):4-4 .
[3]盛利.浅谈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2).
[4]林应强.因文而施课程育德——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2011(9):114-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