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特征后评估研究
——以无锡地铁1、2号线为例

2018-02-22吴赞阳

城市公共交通 2018年12期
关键词:线网工作日客流

吴赞阳 孙 宝

(无锡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无锡 214023)

项目后评估是指在项目建成投产或投入使用后的一定时刻,对项目的运行进行系统的、客观的评价,并以此确定目标是否达到,检验项目是否合理和有效率。线路客流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支撑条件,在城市轨道交通整个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特征项目后评估成为了后评估工作的重要基础。

系统而全面地对投入运营不久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进行研究,是进一步提高客流举措的决策基础,同时还是提高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以无锡地铁1、2号线开通运营以来的AFC数据为分析基础,综合全市轨道交通的线网特征,对1、2号线开通后的客流特征进行详细研究,旨在为无锡地铁后续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客流预测,并提高合理性和针对性,也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发展提供经验借鉴[1]。

1 线路运营概况

截至2018年6月,无锡地铁共开通地铁1号线及2号线2条线路,运营里程56.22公里,共设车站45座,初步实现了网络化运营。

地铁1号线全线呈南北向,北起惠山新城的惠山大道,自北向南经过西漳镇、无锡火车站、胜利门广场、三阳广场、朝阳广场、太湖广场、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民广场至大学城,全长29.4公里,设车站24座,平均站间距1.28公里,目前有1座换乘站——三阳广场站。地铁2号线全线呈东西向,西起蠡湖新城的梅园,自东向西串联西部滨湖区行政中心、东部锡山区行政中心、京沪高铁无锡站,并与1号线在三阳广场站形成换乘,全长26.6公里,设车站22座(安镇站暂未开通)[2]。

1号线于2014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是无锡市开通的第1条地铁线路。工作日的早、晚高峰为 7:00—9:00、16:30—18:30,节假日高峰为10:00—18:00,列车行车间隔为7分钟。除此之外,其他时段为平峰期,行车间隔时间为8分钟。2号线于2014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工作日的早、晚高峰为 7:00—9:00、16:30—18:30,周末及节假日高峰为 10:00—18:00,列车行车间隔为7分钟。除此之外,其他时段为平峰期,行车间隔时间为8分钟。

从2017年12月典型工作日客流分析可以看出,无锡市轨道交通线网工作日日客流24.8万人次,平均运距7.46公里,换乘系数1.16。周末日客流30.2万人次,平均运距7.06公里,换乘系数1.15。

2 客流及强度特征

2.1 月客流分布

1、2号线均于2014年开通运营,为方便分析,选取全年客流数据完整的2015-2017年进行分析研究。

图1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无锡轨道交通线网月客流分布图

图2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无锡轨道交通线网工作日日均客流分布图

图3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无锡轨道交通线网周末日均客流分布图

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客流数据为分析样本,对无锡轨道交通线网工作日、周末的总体客流特征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从2015年到2017年,无锡地铁线网的月客流逐步攀升。2015年,无锡地铁线网的月客流为612万人次;2016年,无锡地铁线网的月客流为691万人次;2017年,无锡地铁线网的月客流为770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到12.1%。

2.2 日客流分布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无锡轨道交通线网各月度工作日的日均客流也实现了逐年攀升,如图2所示。2015年,无锡地铁线网各月度工作日的日均客流为18.9万人次;2016年,无锡地铁线网各月度工作日的日均客流为22.8万人次;2017年,无锡地铁线网各月度工作日的日均客流为26.5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到16.3%。

从2015年到2017年,无锡地铁线网的日客流强度也在逐步攀升。2015年,无锡地铁线网的日客流强度为0.36万人次/公里;2016年,无锡地铁线网的日客流强度为0.40万人次/公里;2017年,无锡地铁线网的日客流强度为0.45万人次/公里,年均增长率达到12.1%。由于轨道交通1、2号线运营时间较短,轨道交通线网的客流强度相对较低。

无锡轨道交通线网各月度周末的日均客流较工作日有明显增加,如图3所示。2015年,无锡地铁线网各月度周末的日均客流为22.9万人次;2016年,无锡地铁线网各月度周末的日均客流为24.5万人次;2017年,无锡地铁线网各月度周末的日均客流为26.5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到7.5%。可以看出,与工作日客流的年均增长幅度相比,周末日均客流的增长幅度相对较低。

3 断面流量特征

3.1 全日断面客流分布

无锡地铁1、2号线均是交通主轴线路之一。在列车运行方向的起始段,各车站的上车人数大于下车人数,因此各区间的断面客流量逐渐增加,在市中心区达到最大,此后在列车运行方向的末尾段,各个车站的上车人数小于下车人数,各区间断面客流逐渐减小。总体而言,1、2号线的全日断面客流量呈现中间大,两端小的“橄榄形分布”。

以2017年12月某工作日的客流数据为例,1号线全日单向最大断面客流为3.62万人次/天,最大断面出现在南禅寺-三阳广场区间(南向北方向)[3],如图4所示。2号线全日单向最大断面客流为2.73万人次/天,最大断面出现在三阳广场-东林广场区间(西向东方向),如图5所示。

3.2 早高峰断面客流分布

无锡地铁1、2号线早高峰客流由上班、上学的客流构成,各线路上下行方向两端的区间断面客流顺着列车行驶方向上车人数较高,下车人数较少,到达市中心后各站下车人数多于上车人数,这样双方向早高峰客流分布呈现潮汐性。

图4 2017年12月工作日无锡地铁1号线全天断面客流分布

图5 2017年12月工作日无锡地铁2号线全天断面客流分布

以2017年12月某工作日的客流数据为例,1号线早高峰单向最大断面客流为4999人次/小时,断面位置出现在谈渡桥-南禅寺区间(南向北方向)如图6所示;晚高峰单向最大断面客流为4782人次/小时,断面位置出现在南禅寺-谈渡桥区间(北向南方向)。2号线早高峰单向最大断面客流为4139人次/小时,断面位置出现在上马墩-东林广场区间(东向西方向),如图7所示;晚高峰单向最大断面客流为3592人次/小时,断面位置出现在五爱广场-三阳广场区间(西向东方向)。

图7 2017年12月工作日无锡地铁2号线早高峰断面客流分布

4 网络运距特征

根据2017年12月线网客流数据分析,无锡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平均运距为7.2公里,平均运距占轨道交通线网运营里程的比例为12.9%。由不同运输距离的出行量分布图(图8)可知,现状居民出行呈现近多(运距短)远少(运距长)的分布形态。

5 对目前轨道交通网络发展的评价

基于目前对于无锡地铁1、2号线线路客流特征分析,无锡地铁1、2号线的运营为无锡市整体公共交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5.1 轨道交通骨架网的建设有效引导了城市空间拓展

无锡轨道交通1、2号线的建成运营大力支撑了原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1+6”空间发展战略,即主城区:中心城区、蠡湖新城、太湖新城、科技新城、锡东新城、惠山新城,外围组团包括6个新市镇。通过一横一纵地铁网的建设,实现了空间结构拓展(主城区和六个外围组团),轨道交通的建设大大减少了出行时间,推动城市人口在更大范围内布局,拉大城市空间格局,在城市外围形成一些新城和新片区。

5.2 轨道交通1、2号线的建设有效缓解了主城区的交通拥堵态势

从无锡轨道交通1、2号线开通前后解放路交通量的观测数据可以看到,轨道建设前后进出城市核心区的交通流量高峰时间进出总量下降9.1%。1号线影响的南长桥降幅达27.5%,文化宫桥降幅达43.9%,2号线影响的西门桥降幅达29.2%,亭子桥降幅达14%(高墩桥增长36.8%是由于快速路改造的引流效应)。无锡地铁1、2号线的建设有效缓解了主城区的交通拥堵态势,改善了中心城区轴向交通压力,缓解了主城区道路交通拥堵,城市中心区交通量不仅没有快速增加,五年反而降低10%,有效缓解了主城区的交通压力[4]。

图8 无锡市轨道交通线网不同运输距离的出行量分布

5.3 从公共交通客运体系来看,无锡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骨架作用不断增强

无锡地铁自2014年开通运营后,无锡公共交通体系大容量公共交通发展得到突破,地铁客流持续增长,在公共交通体系中的比例不断提升,对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起到了重要作用。2014年,地铁1号线日均客流8.5万人次,占公共交通总客流比例6.7%;2015年地铁日均客流20.1万人次,占公共交通总客流比例约为14.5%;2016年地铁日均客流22.7万人次,占公共交通总客流比例约为20.7%。在公共交通体系中的比重提升迅速[5]。

猜你喜欢

线网工作日客流
客流增多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新型线网城轨乘客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轨道交通COCC线网信号系统设计
关于休闲的量的问题的考察
基于自学习补偿的室内定位及在客流分析中的应用
人工免疫算法在电梯客流时段划分的应用
紧凑型大都市区轨道线网形态配置研究
自动售检票线网化维修管理系统的构建
对《资本论》中工作日问题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