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日常人伦,重社会仁爱
——浅谈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2018-02-2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暴政石壕吏同室

(陕西师范大学锦园中学 陕西西安 710016)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道之行也》中所言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其暗含的前提是首先要“亲其亲,子其子”。也就是说,首先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抚爱自己的子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推广开去,尽力去孝敬别人的父母,抚爱别人的子女。《礼记·中庸》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孝经》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亲他人者,谓之悖礼。”在儒家看来,仁爱的第一步,首先要爱自己亲人。儒家强调爱有亲疏之别,反对无差别、不分先后次序的“兼爱”。故此,我们在讲“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时,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这里有一个首先要“亲其亲,子其子”的前提,应该将此与孟子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相映照,由此引发出学生对何为人生第一义的思考。[1]

在《大道之行也》中,没有高调的政治口号,其大同社会理想的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建立一个“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人伦社会。在这个大同社会中,人人首先要爱自己亲人,这是仁爱的第一步;仁爱的第二步,在确保对自己亲人爱的前提下,还要由亲而疏,将对自己亲人的爱推广到对他人的爱,使社会中的每一个老人都得到赡养,使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好环境,使每一个“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所谓“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在儒家看来,以一种由亲而疏的广大仁爱,方能使“四海之内,合敬合爱”(《礼记·乐记》)。[2]

《大道之行也》有着重视日常人伦与社会仁爱的儒学内涵。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我们也能读解出与此相仿佛的精神内涵:“天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这段文字来看,在桃花源里,家家有耕田,所有的父子、夫妻都同室相保,这里没有征夫思妇,这里的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在“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的幸福中,这里的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邻曲往来,互好相处,此犹如孟子所期望的“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滕文公上》)的社会理想。对于陶渊明来说,他之所以归园田居,其中的一大原因也正在于返归“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而与自己的亲人同室相保的田园生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看似是对老庄人生观的践履,实亦与儒家重日常人伦的思想主张两相对应。

在《孟子》一书中,孟子一再呼吁建立一个“外无旷夫,内无怨女”的王道社会。孟子曰:“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孟子·万章》)在先儒看来,人有夫妇同室相保的合理“大欲”,而这种“大欲”正是人间社会应有的“大伦”。同样,人有父子同室相保的合理“大欲”,这种“大欲”也正是人间社会应有的“大伦”。然而,在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统治者以攻战为能事,造成了大量旷夫怨女、征夫思妇的出现。故此,孟子将当时的天下视为非人道的暴政天下。在战国之后,更有暴秦以暴治天下。陶渊明《桃花源记》明言桃源中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说明了桃花源的出现与秦的暴政有着直接的关联。

统治者以暴治天下人,天下人必起而反抗之。在《陈涉世家》中,我们看到,当有人“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遁入桃花源的时候,陈涉正以一个旷夫、征夫的身份在大泽乡的狂风暴雨中登高一呼,向九百戍卒发出了反秦的冲天呐喊:“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天下苦秦久矣!”“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登高一呼,天下云集响应,很快就使秦的暴政土崩瓦解。秦的暴政统治之所以很快土崩瓦解,原因就在于秦统治者以暴治天下,使天下大量的父子夫妻不能同室相保,造成了天下百姓不能有自己“怡然自乐”的人伦生活。

同样,在杜甫《石壕吏》一诗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父子夫妻在暴政下不能同室相保的人间悲剧: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抓壮丁,是为了为唐军平息安史之乱补充兵员。从国家的立场出发,这样的行动似乎带有某种正义性。但杜甫决不因此为石壕吏所作所为作任何正义性的辩解,而是将百姓的痛苦置于国家正义之上予以深度的同情。通过诗中的描写,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与暴秦统治一样别无两样的残暴行径。彻底撇开所谓的国家正义,将百姓应有的人伦生活惨遭暴政蹂躏的事实真相昭告天下,杜甫在《石壕吏》一诗中所承续的无疑是来源于儒家关注民生疾苦、反对暴政压迫的精神传统。

由以上分析可以见出,从《大道之行也》到《桃花源记》,从《陈涉世家》到《石壕吏》,我们可以向学生阐明中国文化重日常人伦、重社会仁爱的原则立场,启发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中所含蕴的思想内涵。

猜你喜欢

暴政石壕吏同室
反馈式健康宣教提升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意义分析
系统化健康指导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干预分析
护士主导的持续改进在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血糖监测中的应用
商纣王的暴政
归马放牛
刍议音韵学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三论秦始皇
三读古诗之我教《石壕吏》
The Looney Bin疯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