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主体的认识能力与公文写作的关系
2018-02-22郭迪珍
郭迪珍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一、公文写作主体认识能力的阐释
认识能力是基于一定认识结构下对认识对象选择、反映、建构、创新的综合能力,它具有外现性与内聚性、有限性与充分性、社会性与个体性、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四大显著特征,公文写作中写作主体的认识能力也是如此。在公文写作中,写作主体的认识能力可大致按照公文写作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一)公文写作前阶段的认识能力
熟练掌公文写作的规范体式和写作要求,是公文写作主体的看家本领,也是“快速成文,便于阅文”的首要条件。公文写作的主要作用就是阐述问题、传达命令和说明情况。这意味着,在写作前阶段,写作主体至少要具备准确领会领导意图、正确把握问题实质、充分储备相关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文种写作规范四方面的认识能力。
1.准确领会领导意图
明确公文写作的目的是公文写作中的首要问题。明确公文写作目的,首先需要公文写作“对象”有基本的了解,这“对象”包括本单位或本部门管理和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且尤其以领会领导的意图为最重要。公文写作大多是在领导授予下进行的,要写得快写得好,就必须要快速准确领会领导的意图,从而对行文的重点、目的和要求进行把握,最终准确表现领导的意愿和机关的宗旨。
2.正确把握问题实质
党务行政的情况和问题往往错综复杂,因此,公文写作中写作主体洞察问题、把握实质的认识能力必不可少。要实现公文写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对问题进行合乎逻辑的拓宽延伸,对其进行系统化、明了化和完善化。从而达到准确说明情况、提出方案、明确要求的写作要求,收到既切合实际、符合要求,又能快速成文、准确成文的效果。
3.充分储备相关专业知识
公文代表法定机关讲话、办事、作证、表明观点、提出要求、承诺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强制力。公文内容必须客观、真实、精确,一经成文制发,就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和义务,倘有内容违犯政策法令,虚编伪造或语意不明,都会招致不良后果,甚至造成严重的政治、经济损失。
同时公文写作过程中又多涉及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政治学、伦理学、系统论、控制论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涉及知识面面宽量大,公文写作又多有时间上的要求,但写作又不能“想当然”地凭空杜撰。因此,充分储备相关专业知识也是公文写作主体认识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熟练掌握文种写作规范
准确标明文种,是公文标题的必要条件。文种的使用具有单一性,其选择取决于内容的需要,不存在既可用此又可用彼的状况。要做到正确使用文种,需要注意依规行事、注重根据和仔细辨析三点。同时,不同文种的公文在文体风格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这就要求写作主体要具备把握文种与文体风格的认识能力。
公文写作中,写作主体作为代言体作者,熟知被代言人即领导的意图,正确把握问题实质、充分储备相关专业知识及熟练掌握文种写作规范以准确无误地实现公文写作目的,是公文写作前阶段写作主体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公文写作阶段的认识能力
公文写作主体是法定的,其特殊性在于其不是某个撰稿者而是发文机关。因此,公文写作内容必须是发文机关的意志或客观情况。执笔者不论是谁都不得按个人意图行文,必须秉承领导意旨,忠于机关意图,不可有丝毫随意性。公文写作受体是法定的。公文或汇报情况,让上级了解下情;或提出请示,请上级作出答复;或制定计划编制方案以安排下一步工作,或发布通知或命令,要下级服从或执行。公文的内容与公文写作受体的决策或行动息息相关。
因此,在公文写作阶段,公文写作主体必须具有角色意识,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明确自己的社会身份即角色以及这种角色对自己的规定和要求。
(三)公文写作后阶段的认识能力
在公文写作整体过程中,写作主体的认识能力不仅关乎写作的优劣成败,还关乎写作主体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公文写作后阶段,写作主体需要具备对写作规律与技巧的认识和总结的能力,通过对写作规律与技巧的认识和总结,促进自身认识能力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写作主体认识能力对公文写作的影响
写作主体认识能力对公文写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写作材料及角度、文章结构安排、语言表达三个方面。
(一)对写作材料、写作角度选择的影响
明确写作主题后的首要问题,就是写作角度的选取和写作材料的安排。二者皆与写作主体认识能力关系密切。首先是写作角度的选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即便是针对同一事物,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也产生不同的看法。反映在公文写作阶段中,就是写作角度的选取。一个好的写作角度能快、准、狠、新地直指问题要害,揭示文章主题。而要找到一个好的写作角度,就需要写作主体拥有优秀的认识能力。
此外,写作主体的认识能力同样影响着写作材料选择的合理与否。同一主题不同的材料的选择会对写作整体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能否在写作过程中选出最有力的支撑材料,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写作主体认识能力的制约。
(二)对文章结构安排的影响
文章结构同样受写作主体认识能力的影响。文章结构是写作材料围绕写作主题的组织安排。写作者对写作材料组织安排的能力,在更深层次上,是由写作主体写作前阶段领导意图领会、问题实质理解把握、文种写作规范掌握三方面能力组成并受之制约和影响的。
(三)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公文写作中,结构是骨干,语言是血肉。公文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简洁、规范。其中,准确包括意图准确、内容准确和定位准确。骨干体现文章大结构,受写作主体对写作规律、写作要求的理解与把握。血肉同样包含小结构,也需依照特定的目的、规范运行。只有写作主体认识能力到位,能把不懂的道理弄清,才能在行文过程中始终把握好所要传递信息的关键点与语言表达的“度”,从而找到恰当、得体、规范的语言来完成公文的写作。
三、提高公文写作中写作主体认识能力的途径
写作主体的认识能力对公文写作影响巨大,因此,要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就一定不能忽视对写作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写作主体自身的认识能力,一是需要写作主体自身积极推动自身内在素养向能力的转化,二是需要写作主体主动开拓自己的思维与视野,积极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三是需要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反思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一)主动完成基本写作素养向写作能力的转化
写作主体的能力建构,其实也是写作主体的机制转化问题。写作主体首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素养,而后才能完成从素养到能力的机制转化。也即要提高公文写作中写作主体的认识能力,首先要有在包括生活体验、学识水平、思想品位、语言习得、审美修养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基本素养的积累与沉淀。
写作能力主要是一种在实践中创新的能力。很多人有较高的写作基本素养,却并不能写出优秀文章作品,问题不在于基本素养本身,而在于写作主体并没有实现由理论向能力的转化。要主动完成基本写作素养向写作能力的转化,一方面要注重写作基本素养的积累,另一方面要善于在实践中积极调动自己写作基本素养,积极推动基本写作素养向写作能力的转化。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与使用
创新思维的培养与使用需要写作主体努力开拓个体思维空间。个体现实实践范围有限,但思维可达到的空间无限。
多维度思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之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促进实践类型多向化发展尤其智力型实践结构的出现,人类思维方式也随之显现出多样化态势。通过分析与综合、求同与求异、纵向与横向进行多维度思考,可以有效加深并拓宽写作主体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三)实践中的反思与提升
认识来源于实践,要提高写作主体的认识能力,只读不写,只思不写,都是没有用的。只有将积累的知识技巧和多角度思考得来的想法应用到具体的写作实践之中,才算是真正将认识能力转化为写作实践。而只有真正完成了写作这一实践过程,写作主体的认识能力才能进入提高的下一阶段——反思与提升。通过实践,发现之前没有发现的问题;通过实践,由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入手进行反思,找到自己的认识盲区或遗漏之处进行补足;通过实践,发现自身认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地方进行拨正。只有通过实践,写作主体的认识能力才能在反思中获得不断地提升。
公文写作对写作主体来说,是一个“知与行”的过程。“知”是“知问题”“知要求”和“知规范”,“行”要“善选择”“善安排”和“善表达”,而无论“知”还是“行”,都会受写作主体认识能力的制约,都是对写作主体认识能力的锻炼与考验。写作主体认识水品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文写作质量与水平的优劣与高下,因此,要想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就一定要以提高写作主体自身认识能力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