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新闻传播伦理失范问题探究

2018-02-22王延粉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6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伦理信息

王延粉

科技进步的全面推进,使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实现了移动终端的大众化。新闻传播已经不是特定群体和组织的特权,普通大众可以通过移动通讯手机或者电脑,成为一个移动的媒体编辑部。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使得自媒体的进入门槛变低,仅仅需要进行一个账号的注册就可以进行新闻的传播。同时,自媒体的高互动性,可以随时地进行信息的分享和传播,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新闻互动心理。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也使得新闻的传播变得更为快捷,满足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信息需求。但自媒体的平民化特征以及自主性特点,使得社会公众在自媒体平台上进行了大量的虚假宣传或者低俗信息的宣传,加之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监督管理,使得新闻侵权严重等伦理失范问题频发。基于此,本文结合自媒体新闻传播伦理失范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自媒体新闻传播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1.1 “眼球经济”的逐利冲动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社会公众的生活越来越依靠网络来获得各种信息来源,信息爆炸也带来了更大量的信息来源。为了获得社会公众的关注,一些自媒体通过博取公众眼球,而制造一些不负责任的新闻,有的新闻甚至有违伦理道德。这些自媒体通过“眼球经济”的制造获得一些非法利益[1]。在自媒体时代,眼球成为网站或者各种新闻媒介获得点击率的关键,可以帮助自媒体获得更多的关注和互动,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例如:某些微信公众号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可能会推送一些暴力和八卦新闻,来获得公众的关注,严重影响了自媒体平台的舆论环境。部分自媒体新闻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猎奇心理,不惜篡改事实,通过虚假的新闻来博人眼球,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1.2 “把关人”机制的弱化

“把关人”一般是指传播者通过自己的视角来对各类新闻信息来进行筛选。一般来说,“把关人”的角色主要是新闻媒体的编辑和筹划者。他们通过自身的媒体工作进行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但在信息高度开放的状态下,各类新闻信息已经从传统的先审后发变成先进行新闻的发布后进行新闻的过滤。这种事后的监督把关导致监督的滞后性,特别是新媒体时代,传播实现了“秒速”,把关作用被大大弱化了[2]。以微博为例,在微博的公共平台上,不同的人群突破了身份的界限,进行相互的沟通交流,新闻传播的接受者也变成了新闻传播的主体,从根本上降低了传统的新闻媒介的限制作用,也使得“把关人”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被逐渐弱化。由于缺乏必要的审核机制,导致一些不良公共平台将一些没有进行认真审核的信息进行了发布,由于社会公众大部分是不具有信息甄别能力的群体,导致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传播的影响变大。

1.3 自媒体本身存在的伦理隐患

自媒体作为新生事物,在其快速发展,服务社会公众的过程中,也为新闻传播的伦理失范埋下了隐患。自媒体新闻具有碎片化特征,新闻要素不够齐全,不能对新闻事实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述。有些媒体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片面提取了新闻信息,导致网站在进行消息转述的过程中,出现了“盲人摸象”的现象。同时,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受众很难像在现实世界一样辨别对错,容易引发网络新闻混战。虽然最终能够得到澄清,但快速的新闻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因此,自媒体平台上的网民对朋友圈信息要不盲目听信转发,以防谣言的进一步发酵。

2 应对自媒体新闻传播伦理失范的策略

2.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新闻媒体的管理应从政府主导角度出发,发挥政府的行政管理功能来强化对网络条件下自媒体的监督管理,有效地提高对新闻的约束力,特别是对一些社会危害较大的自媒体公共平台,应及时关停;对一些责任人进行及时的处理,防止自媒体失控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政府还应积极地强化社会监管功能,第一时间对自媒体平台上出现的各类不良信息进行监督管理,及时扑灭诱发自媒体平台伦理失范的火苗。政府应积极建立权威的新闻平台,对热点新闻进行及时的报告,不给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平台歪曲事实的机会。通过政府的新闻主导作用,来及时提高自媒体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性。

2.2 切实提高公众媒介素养

当前,网络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的特点,在上面发布、传播和接收信息的主流都是社会普通公众。自媒体平台上发布传播的信息有时找不到相关言论负责人,或者一些违规信息的查询所需要的信息寻找成本过高,无法对于网络上各类违反伦理道德的信息都及时进行源头查找,容易导致虚假信息、低俗信息、新闻侵权等现象的肆意泛滥。为了有效地对自媒体新闻传播伦理失范问题进行控制和管理,需要不断地提高媒体参与者的自身素质,提高其对社会不良信息的甄别能力,并加强其自律意识,使其不参与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对社会公众不断地普及“把关人”概念,社会公众既是自媒体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也可能成为自媒体信息的把关人。要使大众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能够理智地分析和判断,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就要从源头上解决自媒体平台上新闻传播伦理失范问题。因此,需要从根本入手,加强大众的新闻传播伦理意识,从意识层面影响大众,让公民约束自己的行为,促使大众倾向于关注和传播健康、积极、正面的信息。同时,还要加大媒体、自媒体以及政府部门等对新闻传播伦理知识的宣传普及,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以及相应制度的建立,来提高其相应的约束作用,积极利用各种平台传播正能量,引导自媒体主体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3 完善自媒体相关约束机制

在进行自媒体平台管理的过程中,还应积极地强化对自媒体的自身约束作用。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自媒体也在快速发展,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约束,将无法对自媒体新闻传播伦理进行有力的规范,那么推动自媒体平台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当前,我国对网络监督环境进行了全面的优化,通过政府的投入和媒体的自我约束,对于自媒体新闻传播的失控问题进行了有效的监督管理。但仅仅从手段上监督仍处于治标不治本状态,要建立自媒体传播伦理防范的长效机制,需要政府优化监督管理的形式,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来提高对自媒体的约束力,同时,还应积极建立相应的监督激励和处罚机制,实现对自媒体的约束,减少自媒体新闻传播过程中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肖璐.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冲击及影响[J].鄂州大学学报,2016(3).

[2]宋全成.论自媒体的特征、挑战及其综合管制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15(3).

[3]吴潮.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定义梳理及二者关系辨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5).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伦理信息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订阅信息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展会信息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