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最大的麦穗
2018-02-22何思敏
何思敏
(昌吉州第一中学 新疆 昌吉 831100)
面前是金黄色的麦田,其中是一颗颗沉甸甸的饱满的麦。“去麦田中找到最大的麦穗,不要走回头路,只选一次,我在麦田的尽头等着你们。”苏格拉底对学生们提出这样的要求。
这个问题让学生们摸不着头脑,更是拷问了千千万万个后代人。有的人走进麦田后匆匆忙忙,放眼望去,在身边的几丛麦中挑选出一颗最大的,再往前走才发现这不过是沧海一粟,后悔莫及;另一种人寻寻觅觅,找到一颗又一颗大麦穗,却不住的担心也许下一刻便会出现更大的,直到走到麦田的尽头,发现自己空手而归。这是两种极端,也是两种现状。
其一是没有看透表像;其二是不知满足。
马克思曾言:“事物的现象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外曲的。”你所看到的,也许并非真实。柏拉图曾经提出“洞穴寓言”:囚徒双手捆绑面对洞壁,背后是洞口与火光。然而,他们却只能看到墙壁上的影子,以为那便是真实。等转过身,发现真实时,他们的眼睛已被阳光刺痛,最终只能痛苦的回到洞穴。
这第一种极端便是被表象蒙蔽了双眼。他们如同囚徒,走进偌大的麦田,目光却仅仅停留在眼前的一片土地,他们看到的这片土地,不过是火光投射在墙壁的影子,渺小微弱。他们苦苦寻觅,结果却是回过头发现自己的眼界不过是冰山一角,坐井观天。他们这才知晓:原来真实,就在表象之后。
人们说,判断一个人的高矮,不能光看他的影子。要想得知真相,就要学会挖掘真相,就要学会捅破那最后一层的窗户纸。二战时,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反对加强返航飞机中弹多的部位,而是要加强弹痕少的部位,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沃德并非标新立异,想法也不是凭空而来。这个结论是由沃德亲自向军方做了上百页的数据分析报告得出的。因为他,看破了表象。众人看到飞机哪里中弹多,便觉得哪里易受重创,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因数据统计遗漏而失去了明辨的双眼。若非沃德,也许众人便要被这假象所欺骗,酿成大祸了。
找到最大的麦穗,就要学会透过现象,看向本质,究其本源。
“一味的把眼光放在终点,反而会错过沿途美景”好莱坞演员珍妮弗.安妮斯顿这么说。这是对第二种极端之人最好的劝诫。大约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那只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猴子的故事,大家都笑,说那猴子蠢。事情到了自己头上,自己反而迷失了,成了那猴子。人们发现一颗大麦穗,左看右看,左思右想,摇摇头对自己说:前面,一定还有更大的。抬起头却发现,自己错过了太多的“前面”,已然到了终点。“前面”到底在哪?纵然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啊,眼前的也许只是表象,你要向前看,那里还有远方。但远方究竟有多远?寻找远方的同时,人们失去的是把握现在。
北宋大词人苏轼,官场失意,屡次被贬黄州、苏州等地,但在后人心中,他从不是落魄的人。“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他宽广的胸怀和旷达的胸襟,即使处于低谷,也要活得逍遥。奉旨填词的柳三变,曾被仁宗一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断了仕途。他孤寂,他落寞,但他最后选择了正视,选择生活。做一白衣卿相有何不可?史铁生正值壮年时瘫痪,终身只能与轮椅相伴,迷惘充斥在他的心中,甚至一度想要轻生。几年里,他日日推着轮椅来到地坛,在地坛,他与生命进行对话,将灵魂重新审视,终于《我与地坛》面世。他把所思所感化作一泓清泉,浸润着世人的心灵。这些人物无一不是苦难的遭受者,难道他们就把自己未知的将来视为一片灰暗了吗?当然没有。经过一场痛与苦的洗礼,他们选择将目光放在当下。
找到最大的麦穗,必要懂得知足,注重当下。
如何破解苏格拉底的问题,有一简单却极具科学性的方法,便是将麦田分为三部分。前一部分观察,多大的麦穗才算大?第二部分验证,证明自己的结论。第三部分寻找,按照之前得到的结论寻找最大的麦穗。
勿要心急,目光过于短浅,沉溺于表象;也勿要好高骛远,一味追寻。只有在二者之间找到一恰如其分的度,方可找到最大的麦穗,获得成功,即为“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