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22周婵娟
周婵娟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隆昌 642150)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在网络信息时代,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分析目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所面临的困境,将雨课堂智慧平台运用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希望对大学语文教学模式革新有所启发。
一、《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一)《大学语文》课程地位边缘化。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在课程设置上也主要以专业技能课为主。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通识课,一直处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边缘,课时上分配较少。学生自身对职业技能的诉求客观上对大学语文课不够重视。
其次,学生本身对语文学习方式的僵化,导致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学生兴趣不浓。高职院校的学生自学能力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课堂上缺少预习,对内容不熟悉,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传统化、单一化。大学语文课堂依然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即使现在采用了一些信息化技术手段,实际上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打游戏、聊天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这样的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学生则是被动者和服从者。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雨课堂智慧平台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雨课堂智慧平台是由清华大学语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教学改革。通过雨课堂这一微信公众平台,教师在课前将教学的内容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在移动设备上就可以提前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预习的数据。在课堂上,进行课堂实时问题回复,或者通过弹幕的模式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遇到不懂得地方可以点击“不懂”按钮,向教师反馈。课后学生可以复习教学课件,并将问题通过雨课堂报告老师板块向教师反映学习情况,同时可以自动生成学习数据,以供教师参考。
(一)雨课堂教学对大学语文教学的理论意义。雨课堂打破学习的场地以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学生实时和教师进行互动,同时“雨课堂”能够让教师监督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后总结,并且形成教学日志,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数据依据和理论基础。
(二)雨课堂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意义。首先,利用雨课堂智慧平台可以实现师生实时互动。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可能将自己不懂的问题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但是雨课堂发匿名发弹幕,给老师留言板块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也满足了新时代学生喜欢“上墙”的欲望。其次,雨课堂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给学生进行知识内容上的扩散与引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再次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了解和寻获大学语文资源的最新变动,也方便教师间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探讨、教学方式的讨论以及教学经验的学习和分享,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经验。
三、雨课堂课堂教学实践举例
《大学语文》这门课开设在五年制大专四年级,授课时间为每周两节课,教授的对象是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共计578人。我选用的教材是杨四平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语文》。该教材分为上中下三编,选取了部分古今中外名人名作,注重人格修养与人文关怀。这里具体以上编中古代文学部分中的《八声甘州》鉴赏为例。
(一)课前准备活动。以网络预习激兴趣为核心,教师在课前设计教学方案,确定教学方法,并运用雨课堂平台推送《八声甘州》预习课件和视频,动态掌握学生预习时间长短,浏览课件页数等相关学习轨迹。教师同时在学堂在线、优酷、土豆网等网站上斟酌选取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推送给学生。这里选用的视频是叶嘉莹先生关于柳永词作的讲解,并向学生布置任务:1.通过视频内容、课件整理柳永生平事迹以及词作背景;2.课前录制《八声甘州》朗读视频。
(二)课中实践活动。1.情境创设入新知。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扫码进入课堂学习,并向学生推送《八声甘州》课件,播放经典曲目《秋窗风雨夕》渲染愁情,意在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情感,顺势导入新课。
2.小组合作深探究。教师围绕一个“愁”字展开,按照入愁、愁缘、写愁的思路,将这一部分教学设计为三个步骤:反复诵读,入愁情;文献爬梳,探愁缘;层层分析,品愁味。
① 反复诵读,入愁情。以朗诵为起点,首先学生展示课前录制好的朗读视频推送至全班同学的手机端。并从声、韵、调、情感多个方面进行指导,然后以自由朗读,全班齐读等形式,加强朗诵训练,整体感悟。
②文献爬梳,探愁缘。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作者为何而生愁。课前教师已经布置了任务:搜集整理柳永生平以及词作背景。课上学生分组进行展示,教师做点评和总结。初步实现能力目标中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③层层分析,品愁味。在鉴赏之前,教师通过雨课堂发布问题:这首词上下两阙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图画。利用平台随机抽取学生回答。明确本词上阙为残秋雨景图,下阙为佳人望归图。
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分别解读上下两阙。
在上阙的解读中,教师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向学生推送问题:《八声甘州》中有哪些意象,意象的特点,同时引用苏轼对上阙的评价:“此真唐人语,不减高处矣”。 使学生加强对意境的体会,理解这首词意境上的开阔壮远,雄浑苍茫。学生将讨论的成果推送至全班同学的手机端,教师对回答较好的小组送课堂红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同时,教师运用雨课堂后台推送如李白《忆秦娥》,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等诗词加深对意象的理解。
在下阙的解读中,让学生通过发弹幕的形式,回忆以前学过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明确《八声甘州》中运用了虚实结合、铺叙、用典等手法。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想、望,误等关键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下阙词人思乡,落拓失意的苦闷心情的领悟。
同时分享了陈廷焯对这首词的评价 “情景兼到,骨韵俱高”,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这首词的认识,以达到和词人情感的同频共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对不懂的知识点或者某页PPT进行标记,比如点击“收藏”或者“不懂”按钮,学生所做标记会显示在教师移动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课件的点击量和小标签及时调整课堂进度,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还可以随时与学生进行“弹幕”互动,让学生随时发送自己的观点或者对不懂问题提出疑问。通过雨课堂弹幕功能,台下同学可以即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全班级的众人互动。教师则以平等、倾听、欣赏、引导的姿态,与学生进行双向沟通、交流,实现“单向灌输式”向“双向互动式”教学的转变。
(三)延伸拓展促能力。教师根据学生职业特色、专业特长以及自身水平差异,布置作业,并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在报告老师板块可以给老师留言,与教师进行实时问答、互动探讨。
四、对雨课堂教学的思考
(一)存在的优势
1.操作简单方便:通过一部有微信的手机+有PPT 的电脑即可进行;学生只用通过扫码就可以进入课堂,无需下载应用。雨课堂免费开放清华大学教研成果,页面设计人性化,操作简单易学。
2.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将课件、视频和习题等教学资源随时推送给学生,根据学习轨迹数据灵活调整教学方案,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去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打破传统大学语文课堂一言堂的困境,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把雨课堂记录的学生学习数据作为课程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完成任务。同时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雨课堂平台的运用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学与学习效果等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雨课堂平台功能逐渐趋于完善,教学资源也非常丰富。它将课前—课中—课后贯穿为一体,填补了教师无法掌握学生预习情况的空白,体现了智能化的教学手段。但是大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与人情感交流的过程更加强调思想碰撞,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学活动不能完全依赖信息化手段。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如何将信息化手段更好的运用于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有效实现课程知识、能力、素质教学目标是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