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燕赵文化”外宣的优势与策略研究

2018-02-22

新闻传播 2018年20期
关键词:燕赵文化研究

(唐山师范学院 河北 063000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海南 570228)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强调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树立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家“十三五”规划又提出“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延续历史文脉,建设人文城市”。燕赵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河北人民特有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是河北对外开放和发展的文化后盾、精神源泉和形象标志。燕赵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地域文化的外宣,需要多渠道的、有效的传播途径和方法。以往的外宣工作,主要集中在新闻媒体、外宣网络平台以及研究机构对燕赵文化的宣传,参与人员则是少数外宣新闻媒体、外宣平台的工作人员,少有研究意识到高校也肩负着宣传弘扬燕赵文化的责任,并且在燕赵文化外宣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

本研究以高校进行Learning Community跨国教学团队合作和交流为切入点,探讨高校作为文化传播阵地的优势,并总结如何以高校作为外宣阵地,弘扬河北地域文化,使河北文化走向世界。

一、燕赵文化研究现状及高校文化外宣优势分析

国内关于燕赵文化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燕赵文化研究领域逐步扩大,包括诸多专著和论文;河北师范大学燕赵文化研究中心、邯郸学院荀子与赵文化研究中心一直鼓励和支持燕赵文化的研究;到了21世纪,燕赵文化研究的成果大量涌现。主要包括燕赵文化精神的形成与演变[1]、内涵与外延[2]、分析与传承[3]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研究[4]等。通过对燕赵文化外宣活动内容的查找,发现燕赵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开展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活动,以“新闻发布会”、“文化周”等形式进行[5],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官方媒体和网络平台对世界进行燕赵文化的展示。高校的文化外宣仍然集中在省内几所高校(如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等)“孔子学院”的设立,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和合作进行外宣[6]。通过对国外相关信息查找,发现国外对燕赵文化的研究内容比较少见。

虽然河北省内高校在文化外宣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高校外宣仍具有继续发展的空间,它具有其他外宣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高校文化外宣的开展也能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起到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燕赵文化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中,很多知名专家和学者来自于各高校,他们充分挖掘了地域文化与高校学科建设的联系,将其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完成了文化的研究、传承与传播工作。这不但提高了地方学科建设的竞争力,也能推广地域文化,促进对外交流的发展。高校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齐头并进,也实现了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服务的宗旨。着眼地域文化、挖掘文化特色、宣传燕赵文化,是高校扎根社会、弘扬爱国精神的责任。

其次,燕赵文化的外宣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多仍以汉语作为主要传播媒介,也缺乏规范的英文网站,尚未开通针对国外受众的外宣平台。如要扩大燕赵文化外宣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则需开通多种传播渠道、加强文化宣传的广泛度和可接受度。高校是燕赵文化外宣人才培养的阵地。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紧密结合,把具备自身特色的个性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相结合。学生在开拓国际视野、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应不忘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7]。

最后,高校在燕赵文化的外宣中,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他们所面临的“文化失语”倾向,培养他们的文化兼容性。很多中国学生,对英、美等国的文化和习俗如数家珍,却对本国、本地的文化一无所知,更无从谈及文化的外宣,这是典型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地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和削弱。高校在弘扬地方文化的同时,更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补上传统文化这一课,培养学生对燕赵文化传承的信心和宣传的能力,增强他们对当地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二、燕赵文化外宣的策略研究

1.高校通过组建跨国教学团队,实现燕赵文化的外宣

目前高校进行的Learning Community教学[8-9],重视跨学科、跨专业教学团队的合作和交流。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扩大教师资源整合的范围和力度,已经由国内不同院校、不同专业领域教师的合作教学,发展成为跨国间的教师团队合作和跨国间的学生交流。两国学生参与跨文化课程,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学习和交流。

燕赵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诸多的表现形式,是跨文化交流中不可多得的优秀素材;中方教学团队汇聚了不同学科的一线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燕赵文化进行阐释和宣传;参加课程的中方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功底,可以在燕赵文化的对外宣传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且,通过跨国间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高校作为燕赵文化的宣传阵地,可以从多方面加强对燕赵文化的外宣,实现“讲好燕赵文化,传播河北声音”,使燕赵文化走向世界。

2.高校通过地方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推进燕赵文化的外宣

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高校把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校本课程研发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自豪感。燕赵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高校可以根据中、外师生的特点,参考他们的研究兴趣,结合学科发展需要,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适合进行文化外宣与交流的校本课程,并编纂双语或多语文化外宣教材。地方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教材的编纂,对高校教学团队的组建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当地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学生在文化外宣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而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得国外受众更容易接受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更具广泛性。

3.高校通过与外宣媒体和平台的合作,培养合格外宣人才,共同打造文化强省

“中国外宣领域外语人才需求规格的思考”[7]对国内多家主流外宣媒体进行了调查,发现只有52%的外宣媒体认为高校对外宣领域人才的培养是比较成功的。他们更多谈到了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这说明,高校在文化外宣方面,不但肩负着宣传地方文化的重任,也肩负着外宣人才培养的重任。高校应通过与外宣媒体的广泛合作,重新定位外宣人才的培养规格,并不断改进培养模式。在重视思想道德培养、重视文化自信观念培养的同时,融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创建高校与地方建设发展协同创新平台、发展“走出去与请进来”双向互动模式,实现与外宣媒体和平台的广泛合作,培养合格外宣人才,共同打造文化强省。

结语

高校应在研究燕赵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燕赵文化外宣比较成熟的思路和操作方案,并不断扩大外宣的规模,改进外宣的宣传手段,注意总结外宣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进行燕赵文化外宣的策略总结,真正把高校作为燕赵文化外宣的主要阵地。

猜你喜欢

燕赵文化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决胜脱贫攻坚的燕赵答卷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谁远谁近?
慷慨悲歌话燕赵
水黑燕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