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问题,探究方案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和方案

2018-02-22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

新教育 2018年32期
关键词:沙尘暴假装词汇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 黄 菁

新课程改革始终提倡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海南的学生,大部分底子差,英语学习困难重重。这一类学生通常对英语学习丝毫不感兴趣。很多学生甚至高高挂起,完全放弃英语。无形之中,这使得老师的很多努力,都变成了无用功。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并达成有效的英语教学也就成了我们一线老师无法回避,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就个人而言,达成有效的英语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创造性的工作和师生的和谐合作,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学及合作学习的策略来达成有效的英语教学。具体体现在让学生产生想学的念头、让学生拥有学会的信心、让学生掌握能学的方法、让学生逐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并具有批判性思维品质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二、问题的探究与案例分析

王蔷[1]指出,老师往往关注教胜过关注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化、表层化、程序化、碎片化以及忽视对主题语境的创设和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仍然是教学改革和日常教学中的主要问题。笔者也一直在反思和探索:如何帮助我们的学生去更好地学。以下是对教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探究:

1.力求教学设计的情境化、活动化和问题化

案例1:语法——如何教动词不定式

众所周知,动词不定式有一般式(to do),进行式(to be doing),完成式(to have done)。又有肯定与否定之分,否定式为(not to do)。还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被动式为(to be done/to have been done)。形式多样繁琐,容易混淆。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结构形式,并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因为即便学生记住了这些结构形式,也不一定就能正确运用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解决方案:

语法学习首先强调的是含义,不理解某一语法形式表达的含义,学习语法是没有意义的。因此除了让学生观察句子和发现规律外。我引入了生活化的教学设计。设置非常简单的情境,让学生去体会这些形式所表达的含义。例如:先谈论我的女儿:“我女儿很可爱,但是也很娇气,她有时会假装哭。昨天她不想写作业,她假装哭。她假装哭,用英语如何表达?”学生回答后(句1),我接着假设:“她不仅假装哭,还向她爸爸告状,假装她被打了。她假装被打了,又该如何表达?”这时,学生都笑了,很快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句2),并很容易地理解了不定式的被动式的用法。然后话题转向我们班的同学:某某同学假装没有认出我(句3)。看到我进教室,某某同学假装正在认真地读书(句4)。某某同学假装已经做完了他的家庭作业,其实他根本没做(句5)。

(1)She pretended to cry.

(2)She pretended to be beaten.

(3)He pretended not to recognize me.

(4)He pretended to be reading carefully.

(5)He pretended to have finished his homework.

当我谈论女儿的时候,学生开始竖起了他们的耳朵。接着师生一起谈论了班里的同学。学生们觉得话题很亲切,很有意思。在创设的情境中,老师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了5个“假装做某事”不定式的句子,对所学语法进行了操练。因为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而这些句子又展示了不定式各种形式的含义,学生们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些形式结构及它们所表达的不同含义。同样是给出5个例句,直接给学生,或是联系学生生活,设计小情境,差别真的很大。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方法又简单又有趣。这让学困生们重拾了英语学习的信心。

案例2:如何创造性地教阅读

我们教材中的文章通常很长,而且也不见得有趣。以外研版book3module4沙尘暴那课为例,文章很长,共有6段。在A班上课的时候我发现读前导入部分,用视频、图片展示沙尘暴的时候,学生尚有些兴趣。但真正进入阅读细读部分,读了2、3段后,学生们的注意力开始涣散,不耐烦了。

解决方案:

在B班上课的时候,我改变了教学的方法。读前,先让学生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自己会如何介绍沙尘暴。读到第四段,我开始用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情节1:设想你早上起床,推开窗一看,天哪,沙尘暴。你是否能描述一下你见到的场景。情节2:接下来,你想到的问题是什么?情节3:你要出行,你会选择哪种交通方式,为什么?(很多学生选择了坐公交车)情节4:即使你选择了公交车,你也可能迟到,为什么?情节5:假设有同学偏偏要骑自行车来,那要如何保护自己?

情节1:Can you describe what you see?

情节2:Howcan I go to work/school?

情节3:Will you travel by car,by bus or by bike?

情节4:Why you may be late even if you go to school by bike?

情节5:How can you protect yourself if you ride a bike in the sandstorm?

结果是,在B班(普通班)上课的效果比A班(实验班)要好得多。本案例中,通过很多小情节的设置,给学生创设了阅读的动机。用简单的故事情节把整篇课文串联起来,引导学生细读。学生们边读边答边思考,从文章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环环相扣,饶有兴趣地完成了文章的阅读。事实上,第一个小情节就把学生抓住了,一篇与学生经历不太相关的文章(海南学生绝大多数没有经历过沙尘暴),瞬间,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一切水到渠成。

小结:我们不妨试试,联系学生生活,设计一些简单的生活化的小情节。用得恰当的话,我们有时不需要繁华热闹的外表,也不需要新颖好奇的故事和花里胡哨的动画场景。“小情境”,就能派上“大用处”。

2.由死记硬背向多模态的教学方式转变,把学生变成主角。

案例3: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词汇

词汇学习一直是学生最头痛的问题,常常看到学生抱着课本,盯着词汇表,背了很久,但结果不是没背熟,就是今天背,明天忘。因此很多学生觉得光背词汇就难于上青天了。作为老师,常常听到这种抱怨声一片。这种词汇学习的无效性主要是因为死记硬背太过于枯燥乏味,而没有语境的支撑,孤立地学习单词,也没有真正地体现词汇表意的功能。学生不能通过目标语言的灵活运用来帮助达成形象的记忆。

解决方案:

为了帮助学生创设运用目标语言的机会,我在班中试用了词汇小组竞赛。方法如下:课前让学生自己先用模块中的短语造句。如有困难,可以通过查阅课文,查阅字典,甚至上网来解决。课上,学生们在小组中选出最佳的句子,分小组在黑板上展示这些句子。然后,全班随机抽取几位学生来投票,民主地选出最佳例句。

这种方法遵循了有效教学的“三条原则”:“最小代价”、“最少干预”、“最多收益”。并且,它让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角。众所周知,情感因素是非智力因素中影响学习的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鲁子问[2]认为:如自信、愉快等积极的情感会加快信息的加工和储存,加速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活动关注了学生好胜性和荣耀性等心理倾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事实上,学生们参与的热情非常地高。之前睡眼朦胧的学生参与进来了,从不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参与进来了。学困生们不再高高挂起。从写句,选句,纠错,投票,学生们发挥主人翁的精神,都非常踊跃。课堂的气氛如清扫了雾霾一般变得清新,活跃。通过帮小组同伴纠错,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少写错句。而写好了单句,也无形中提高了写作,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另外学生们也普遍反映要记住这些短语和句子变得容易了。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以后,还可以把这个活动升级,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用模块中的几个短语来编故事(make up a story),在语篇中学习词汇,真正学以致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既自主学习,也合作学习。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大大降低了任务的难度。他们一起努力完成一项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都是受益者。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学生们更关注课堂,成了课堂的主人,掌握了学习英语的方法。

总之,教学不应该是老师唱独脚戏,不应该是老师的一味灌输。离开学生自主创造地“学”,就没有老师精彩地“教”。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减少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为学生创设出简单的生活化学习情境,用合理的方案来解决教学中的难题,形成“英语学科活动观”的构建。教学即生活,是一种创造,一种智慧。

猜你喜欢

沙尘暴假装词汇
定格在时光中的沙尘暴
可怕的沙尘暴
『假装』的力量你想不到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假装校长
天外来客:火星沙尘暴
假装辞职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