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国学校的家长开放日
2018-02-22孟水莲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
文 / 孟水莲(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
上海美国学校办学严谨,学校管理、教师发展、教研活动一律有章可循,教育教学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丰富和精彩,常常令人耳目一新。在为期8周全浸式的伙伴研修项目中,他们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尤其令我印象深刻。
我成了“别人”的家长
那天,我参加了二年级一个班级的家长开放日活动。
每位家长都被班主任随机派到一位学生身旁。学生身旁有个架子,架子上放着一份与这位学生相关的文本,包含阅读年龄、阅读兴趣、学生自己的理想、家长对学生的期望等四项内容。
我也像家长一样坐在了一位学生旁边,第一件事就是听他朗读一篇自己写的作文,他写父母带他去参观了一个3D打印机作业现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迷上了3D打印……我环视四周,所有家长都在与身旁的孩子一起读作文,学生的习作大概都有五六页A4纸之多。当时,我就感叹,这所学校培养的孩子真能写。
读完之后,学生主动告诉我他写这篇文章最初的动因,后来又有哪些新的想法等等。说完,他拿出了一件自己亲手制作的、与这篇作文有关的手工作品——用废纸盒、塑料等材料制作而成的3D打印机模型。
接下来进入到家长与学生交流环节。学生可以向家长求教自己在写作中碰到的问题或困惑,大人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对话。最后,家长给学生一句鼓励或诊断性的话。
在与第一位学生的互动结束后,我又会被班主任派到另一位学生身旁,经历相同的流程。
开放日的启示
这样的开放日活动给我带来什么启示呢?
我们一直说,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尤其是持久的兴趣,并由此生成爱好和特长。兴趣培养仅有教师的引导是不够的,要给予学生一个完整的环境,包括父母、亲朋,甚至整个社会,都要重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
这样的开放日活动到底有何价值和意义呢?
首先,这样的开放活动让学生的思维、交往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儿童天生就有表现自己和被关注的欲望。在这次活动中,作文的选材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来写。由于事先知道有位同学的家长要来欣赏自己的作文和手工作品,他们都期望自己有个良好的表现,这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把事情做好的内驱力。
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一次朗读、叙述、反思,以及与陌生人交流锻炼的机会。从学生学习语言的角度说,它培养的是学生写和读的能力,尤其是让学生叙述写作动机、过程,并进行自我诊断,这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心智模式的训练。
学生在与家长交流时,不仅有大人认真倾听、给予点拨,还能得到赞美和鼓励,锻炼了学生人际交往,尤其是与成年人沟通的能力。
其次,这样的开放活动让家长更了解同龄的孩子。
家长希望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也想对自己的孩子以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有个基本的判断,但常常缺乏横向的比较和整体的认识,导致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孩子的能力。有的盲目乐观,以为自己的孩子聪明无比;有的不能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学力上与集体的差距,或学习风格、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学习习惯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
家长参加了这样的几次活动,通过观察学生的作文、手工作品和思维过程,今后就有可能会修正对自己孩子的认识、判断,会比较好地理解和帮助他们的学习与成长,也能从一个侧面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怎样让家长真正成为学校的教育伙伴,在上海美国学校我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