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2018-02-22

新校长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罚惩戒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那么,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如何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问题1:如何评价当前的师生关系?

于伟(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在实际教学中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看,当前师生关系还是比较平稳的。如今,每个家庭都特别重视孩子的成长,师生关系因而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以说,教师一些言行的影响较之过去被放大了好多倍。

赵悦玲(河南省心理健康研究所副所长):我同意于校长的判断,当前师生关系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与此同时,确实也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如师生心理距离变远,感情与心灵的沟通减少;一些教师跟不上时代发展,工作作风不够民主,教育方式简单、武断,甚至粗暴;师生关系功利化日趋突出,造成学生的抵触与对抗等。

葛敬辉(长春市东长小学教师):从教26年,我感觉社会环境及教师的角色定位逐渐发生了变化,也就出现了赵所长说到的那些问题。

问题2:随着知识获取渠道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教师应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金忠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师最核心的技能仍然是知识传播,不管学生有多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不管家长接受过多么精英化的教育,教师作为专业知识传播者的身份是无法取代的。这要求教师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不照本宣科,用自己独到的、富有吸引力的方式传授知识。事实证明,一味强调师道尊严、用强力去压制学生只会导致学生反感,恶化师生关系。教师坚守自己的专业价值,才能真正获得学生信任,赢得学生尊敬。

焦爽(上海位育初级中学副校长):确实,现在学生接触的知识非常庞杂,提出的问题也常常出人意料。但限于年龄和阅历,他们往往缺乏筛选能力,对接触到的东西也缺乏全面透彻的理解,这实际上给教育提出了新课题。教师如果能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善加引导,会产生很好的作用,也会密切师生关系;教师如果不适应、不称职,甚至抵触这种变化,对学生恶语相向,则可能触发师生矛盾,甚至被学生瞧不起。解决新问题应当有新思维、新认识、新策略,不能耽于相互埋怨。

赵悦玲(河南省心理健康研究所副所长):改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教师一方。教师首先要有现代价值理念,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加强沟通;其次要有良好的修养和能力,努力提高专业学识、业务能力,具备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第三要有职业热情,教书育人是充满激情的职业,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换来幼苗的茁壮成长,这是每一名园丁都应该具有的情怀。

秦红(上海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室主任):事实上,学生是渴望被理解的。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学习任务重、思想迷惑多、情绪起伏大,教师如果走近他们,就会发现他们有多种心理需求。充满感情地理解、关爱学生,真诚地帮助其健康成长,这样的话,师生关系又怎么会不好呢?

问题3:这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从学生方面来说,应该如何做?“师生平等”如何理解和实践?

孙向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我们今天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说师生之间人格平等,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要求真求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师生关系等同于普通朋友关系。教育首先是育人,其次才是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所以教师对学生始终有培育引导的责任,必然具有权威性。现代师生关系,我认为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闵生肃(宁夏银川第十六中学政教处主任):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一些学生有误解,认为既然“师生平等”,那就用不着尊敬老师、听老师的话了。有的学生甚至对老师大喊大叫,大摇大摆地进老师办公室,乱翻东西……另外,在一些学校,对“师生平等”的强调有矫枉过正的迹象,正在导致另一种不平等。比如师生间发生矛盾,基本只处罚教师而保护学生。这看起来保护了学生,实际上可能产生不良后果。一事当前,明辨是非、奖惩得当是最重要的,否则既可能给教师带来不应有的伤害,也会让学生目中无师,并错误地认为犯错可以不受惩罚。

张玉良(宁夏西吉县教研培训中心教师):强调师生平等,也不能没有惩戒。以往一些体罚和变相体罚确实伤害了学生,应该明令禁止。但如果不能明晰“体罚”与“惩戒”之间的界限,会给教学带来新的问题:不惩戒,孩子管不住,是对孩子的放任和不负责;惩戒,分寸在哪里?如果得罪了学生和家长,很可能使自己陷入被动。

闵生肃(宁夏银川第十六中学政教处主任):关于惩戒要有更为明确的规定。比如在美国,按照学生违纪情节的轻重,有给家长打电话、罚站、不准参加课外活动、被勒令离开教室等详细规定;在韩国,对违反学校规定的学生可以进行体罚,但体罚的原因、部位、程度都做了具体规定。只有规定详细明确,教师才好掌握尺度,师生关系也会更规范。

王争艳(郑州学生家长):良好师生关系的营造,不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事情。这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重要,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为孩子做出表率,与老师加强交流,形成互尊互信的关系。

问题4:当前出现的一些师德问题,给教师形象带来了极为负面的影响,这一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闵生肃(宁夏银川第十六中学政教处主任):在职教师校外补课、收受家长礼物、打骂甚至猥亵学生等问题,说明教师队伍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要从入口把关,同时在工作中进一步培养提高,传承师德师道。

吴遵民(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事实上,教育部关于收受礼品礼金和有偿补课的“六个严禁”已经非常具体,但地方仍需制订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比如规定老师不能收受何种礼品,同时创新监督方法,纳入社会监督,畅通举报渠道。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一些问题屡禁不止,比如违规补课,说明我们的评价机制还存在问题。这方面没有大动作,很难彻底清除这一现象。当前要不断推动学生评价体系的专业化,形成一个多元自主的评价体系,引入多个评价主体、多种标准,根据学生个性与优势给予相应的评价。

金忠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师德师风建设应与教师权益保障步调一致,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师德监督和完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要给教师相应保障,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师职业尊严和幸福感,使教师有条件更好遵守师德准则,履行职业使命。

孙向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礼记·学记》中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引路人、守护者,是无可替代的效仿对象和人生榜样。这一点,无论什么时代都不会改变,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定位要有清醒认识,师德尤其不能有亏。

猜你喜欢

体罚惩戒师生关系
忘却歌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也谈“教育惩戒权”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难忘的体罚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福建省教练员对未成年运动员体罚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