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策略思考
2018-02-22王志军
□ 王志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 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总纲领。作为面向“三农”的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要充分发挥三农金融事业部制优势,扛起责任、主动对接,加强调研、精准服务,沿着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银行、智慧银行、领军银行。
一、当前农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三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党中央确立“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作出的重大决策。农业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定,下发了《关于全面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七大行动。但基层行如何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把服务“三农”大旗举得更高、扛得更牢、抓得更实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认识不高。全面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既是新时代农业银行的新使命新担当,也是推动“三农”业务有效发展的新机遇。但目前有部分基层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义,中央和省市县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将进一步增强,为“三农”金融服务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没有认识到乡村及小城镇在大城市圈重构和生态大走廊建设中的地位越加重要,将会给部分大集镇网点带来深刻的历史影响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没有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服务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幸福产业”金融服务、支持新兴产业和绿色金融、做好金融扶贫工作、推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将迎来不可多得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机遇。
(二)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政银对接准备不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加快“三农”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新农人队伍建设,必将孕育催生新时代乡村的“新政策、新模式、新业态、新要素、新动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各级政府是主角,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如何进行前瞻性布局、超前性对接、适时性跟进上,思想准备不足、工作准备不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推进县域资金的“五化”,即县域财政资金基金化、社保基金投资化、单位存款理财化、政府债务债券化、公共服务市场化,而农业银行在客户、渠道、产品、队伍、流程等方面竞争优势不强。
(三)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服务目标调研不够。农业银行紧扣中央乡村振兴战略,下发了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农村产业融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脱贫攻坚、美丽宜居乡村、县域幸福产业、“三农”和县域绿色金融发展等七大行动实施方案。在方案贯彻过程中,对各级政府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目标的调研是第一步工作。建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中国特色的美丽乡村,需要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服务目标将逐渐为各类金融机构所认知。与建立美丽宜居乡村相伴生的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电商赋能,而这并没有引起县域支行的高度重视,没有抢抓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服务主办行变更和农村资金再分配的契机,加大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平台、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配套服务的营销;没有抢抓县域农村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有限时间窗口,加快推进实施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一号工程。
(四)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转型赋能行动不快。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必将加快“三农”转型升级,也必将促进农业银行的创新转型发展。但有不少行仍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十分遥远,等一等、看一看。没有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上来;没有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内涵要义和金融服务路径模式的研究,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策储备,不断提升农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软实力;没有深入到基层一线了解乡村振兴金融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转型赋能行动快不快、工作实不实,关系到县域支行、集镇网点转型发展的快慢、好坏,尤其是县市区政府确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区域、重点乡镇,如果县域支行不重视,基层网点不赋能,将会丧失千载难逢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
二、农业银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策略思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解决资金供给的根本。实现产业兴旺,就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在支持农村产业兴旺实现的过程中,农业银行政治站位要高,服务方案要新,赋能行动要实,要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全行服务“三农”工作的基本统领,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银行、智慧银行、领军银行。
(一)提高历史站位,抢抓机遇,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自身发展。农业银行的优势在城乡联动、产业融合、网点网络、三农事业部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发挥农业银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为农业银行“三农”业务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一方面,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支持农民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粮食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要满足乡村振兴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新兴金融服务需求,支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三农”客户经营效益和综合实力,为农民提供理财、消费、旅游、养老等综合金融服务,加强对产业融合发展中涌现的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新主体的金融服务。二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三农金融创新发展。随着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措施的落地,农村土地等资源要素的收益、流转、抵押等权能将进一步完善,成为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发展农村产业、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引擎。这将为农业银行深入开展“三农”金融服务创新提供有利环境。三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银行转型发展。中央明确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将进一步加大,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券、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大定向降准力度,促进各类资金向农业农村集聚,将直接带来大量资金代理、支付结算、信贷配套等金融服务需求,衍生出大量承销发债、产业基金、PPP模式等业务空间。
(二)服务实体经济,主动对接,在融合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自身发展。各级政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规划者和实施者,农业银行做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服务工作,必须加强银政合作关系,搭建好银政交流合作平台,举办乡村振兴主题沙龙活动,在各级政府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行动中找到融合对接点,在战略融合、政策融合、模式融合中实现自身转型发展。一是做“新政策”的对接者。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意见,应充分了解地方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和重点,积极对接政府的政策和需求,把完善乡村振兴战略差异化信贷政策体系放在重要位置。农业银行要发挥在县市区的传统优势,积极担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办行角色。积极参与地方政府乡村振兴融资方案的设计,努力扩大资产、负债、结算、代理、中间业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的政策空间。二是做“新模式”的先行者。要积极对接发改委、财政、扶贫、农委、环保、国土资源等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常态联络机制,及时了解政府三农政策和动态,及时掌握政府乡村振兴项目规划,要积极应对县域资金出现的“五化”新特征新需求,按照“一行一策一品一色”的发展思路,积极支持县域幸福产业、绿色金融等新业态发展。三是做“新主体”的支撑者。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要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构建提供支撑,把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民创业园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作为支持重点,大力支持园区内核心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在政策范围内积极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稳妥地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特别是国家级试点项目。四是做“新环境”的引领者。共同加强社会信用环境建设,在重点镇下派一批交流干部,在重点村聘请一批“三农”高级顾问,做好农户信用档案的建立,开展“金融知识进农村”活动,强化农民金融意识、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改善农村信用生态环境。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建立多样化、广覆盖的政府增信机制,深化与全国农业信贷担保联盟和政策性保险机构的合作。五是做“新动能”的推进者。进一步优化县域服务渠道建设,优化县域网点布局调整,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县域金融服务网络,更好地服务和赋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落实行动方案,联动营销,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自身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领域如美丽乡村建设、县域幸福产业、“三农”绿色发展,更多地体现新发展理念。农业银行据此制定相对应的金融服务行动方案,不仅要做好顶层设计,而且要抓好贯彻落实。分支行要加强联动营销,特别是分行层面要先期开展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调研布局,充分发挥政策先导和项目预审作用。确保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之中,防止造成农民边缘化,防止出现房地产化,防止形成“千村一面”。一是全力做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金融服务。围绕国家确定的1100个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和390个美丽休闲乡村试点,大力支持电力、电信、农村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国家规划建设的1000个特色小镇为重点,加大对特色产业开发、公共服务体系、土地开发及古镇保护项目的支持力度。金融服务特色小镇建设,要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兼顾特色文化、特色功能和特色建筑。探索支持农村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资源环境综合开发的美丽乡村金融服务新方案,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二是全力做好县域幸福产业金融服务。不断加大对县域旅游、养老、健康、文化、体育、教育培训等幸福产业的金融服务力度。将国家养老服务体系项目库或省级以上重点项目库、养老服务产业库、PPP项目库的优质项目纳入优先支持序列,启动县域养老金融服务专项营销行动。加大对县域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县域优质4A级景区、乡村旅游优质项目和农家乐优质经营户。三是全力做好“三农”绿色金融服务。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生态保护工程项目,大力支持纳入国家规划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地整治修复、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支持试点省市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
(四)加快金融创新,精准服务,在赋能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自身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立走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有别于以往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对各类资源要素配置提出新的理念和要求。农业银行要围绕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加大金融产品、服务模式的创新推广力度,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准和效能上有所提高、有所突破。一是全面落实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战略部署。将互联网和金融科技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一号工程”,打造新时代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新优势。推动“惠农e贷”全面突破,提升客户体验;推动“惠农e付”全面铺开,抢抓农村资金流量;做大“惠农e商”规模,为线上融资积累数据;推动县域网点智能化升级,强化人工网点对惠农通服务点和线上渠道的支撑;加快金穗惠农通工程互联网化升级改造,努力把惠农通服务点打造成服务农村客户的金融驿站;加强与知名电商的战略合作,共同推进行政村“一村一品一店”电商全覆盖。二是全力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综合金融服务。大力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四权”抵押贷款产品。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升级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积极配合政府推进“村务卡”非结算工程,满足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股金理财、股权融资和其他增值配套服务需求,助力集体资产和农民家庭财产保值增值。对在县域布设的农村渠道,要加强与各级政府和供销社系统“三农”服务平台的对接,积极营销拓展涉农资金发放、民生资金代理等项目。三是加快构建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坚持“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的原则,构建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商业模式。针对新业态新主体构建“四园一体”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针对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构建基于农村“三资”(资源、资产、资金)管理平台的全方位全流程金融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集信贷融资、支付结算、财富管理于一体的金融解决方案。围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投贷联动、租贷联动融资模式。大力推广政府增信、银政共管农户贷款模式和资产收益带动精准扶贫贷款模式。四是研发推出适合乡村的特色金融产品。推进金融科技与服务“三农”的深度融合,深入研究“三农”新主体新要素新业态的金融需求,如抓紧研发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贷款、民俗手工贷款等“双创”信贷产品;积极创新基于农村集体资产收益权、股权的新型抵质押担保产品;针对特色小镇开发、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健康、养老、文体等领域,出台专项信贷支持政策,加快配套产品研发创新。进一步丰富完善“三农”领域金融产品,充分发挥银行、保险、租赁、基金、证券等金融机构在涉农业务方面的功能,构建银行、保险、租赁、基金、担保共同服务“三农”的框架体系,全面满足乡村客户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加强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制对乡村振兴服务的支撑
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推动了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迈上了新台阶。2017年,农业银行进一步明确了“县域+涉农”的管理边界,并在总分行完善了“部门+中心”的事业部组织架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农业银行要强化服务“三农”的责任担当,进一步加强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制对乡村振兴服务的支撑。
(一)稳定三农金融事业部管理体制。要着力构建好“三农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双轮驱动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三农及普惠金融事业部高效运转。二级分行要有效发挥三农及普惠金融事业分部管委会统筹协调、牵总负责的作用,定期召开管委会例会,对涉及县域资源配置、支持政策、考核激励、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定期开展对县域支行三农事业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督察,每年联合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智库,召开一次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论坛会议,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完善县域支行分类精准授权管理机制,继续加强对重点县域支行、贷存比偏低县域支行和高风险县域支行的分类指导和治理,进一步提升县支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和水平。
(二)进一步做实“六单管理”运行机制。坚持“三农”业务优先发展战略定位,实现信贷规模、经济资本、财务费用、固定资产、用工计划等经营资源向县域倾斜,优先保障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人、财、物”需求。坚持三农金融事业部单独的信贷管理、单独的资本管理、单独的会计核算、单独的风险拨备与核销、单独的资源配置、单独的考评激励约束“六单”运行机制。对涉农贷款、县域贷款、扶贫贷款、农户贷款等业务单独配置增量计划。实现员工招聘政策向县域倾斜,加大县域英才工程实施力度。优化三农事业部考核指标,将县域业务竞争力直接纳入全行综合绩效考核体系。省分行对县域支行开展穿透式绩效考核,考评结果作为对县域支行领导班子履职评价的重要依据。打造“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金融服务队伍,切实增强“三农”干部员工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工作能力。
(三)加强对县域支行服务乡村振兴的穿透式考评。建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对县域支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穿透式考评,考评内容包括惠农e贷、惠农e付、惠农e商、惠农通服务点互联网化升级、县域贷款、涉农贷款、农户贷款、农村集体资金、特色产品创新、涉农代理业务、社会评价认可等绩效指标,实行按季监测、按年考核。考核结果按一定分值比例折算纳入综合绩效考核,与支行绩效工资等资源配置挂钩。加大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奖惩的挂钩力度,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确保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实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一县一方案”。县域支行要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制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实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一县一方案”,更加强调充分发挥县域支行“三农”事业部的优势,围绕产业特色,突出支持重点,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更多的发展机遇。坚持服务“三农”、提升乡镇,加快推进乡镇网点转型发展,打造一批“强镇强行”。一要推进实施“一镇一规划”,尤其是地方经济发达、金融资源丰富、产业、行业特色明显的重点大集镇,要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大集镇网点发展机制,加大穿透式考评力度,开展市分行挂钩帮扶机制。二要加快推广“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新模式,从单一化、零碎式的营销模式向批量化、工厂化的项目集群作业模式转变,开展产业集群调研,好中选优,批量营销,扩户提质,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覆盖能力和经营水平。
(五)切实加强县域贷款风险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而风险可控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加强县域信贷风险管理是关系农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命线工程。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县域增量信贷业务风险,进一步严格客户和业务准入,适当提高农户贷款的风险容忍度,做实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另一方面,要组织开展辖内存量贷款风险状况摸排,分析风险成因、查找管理薄弱环节,加大存量贷款风险化解和处置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