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路径
2018-02-22□费鸿
□ 费 鸿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达到新水平,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期间,基本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使得经济新常态下供需结构失衡,宏观调控方式和宏观政策具有了局限性,由此中央提出了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这五大任务持续推进,对我国的金融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商业银行来说,既面临转型的挑战,也给商业银行长远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一是不良贷款有上升趋势,对风险防控提出新要求。由于产能过剩的影响,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去产能”的任务,过剩产能与落后产能主要集中在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煤炭等传统行业,这些问题又在能耗大、污染重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尤为突出。“去产能”实施后,部分企业进行升级改造甚至责令停产。这些企业因为各种因素往往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客户,产能收缩势必导致违约风险的增加,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对商业银行产生不利影响。二是银行息差收紧,冲击传统银行业务。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使得银行间同业竞争加大,这对于仍以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商业银行来说,无疑压缩了利润空间,商业银行原有的传统经营模式和战略受到了新的挑战。商业银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金融需求更加多元化,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需求。三是客户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下,传统的产能过剩的行业应该进行转型升级,传统的扩张产能拉动经济的模式要向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全生产要素效率提升带来的新消费拉动型经济模式转变。企业不断升级的金融业务需求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新的挑战。商业银行必须适应客户产业结构的转变,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之外,探索新的商业模式,适应和支持不断出现的新兴产业和创新产业,构建新的金融市场格局。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能耗大、污染重、产能过剩的企业正在逐步削减,产业结构正在逐步调整,新兴的创新型、环保型企业正在不断涌现。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中国提出的发展绿色金融倡议得到了众多国家的支持和认同,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提上了日程。帮助产能过剩的产业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加大对新兴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是商业银行响应国家号召,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对于新兴的创新、环保行业,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商业银行可以对此市场进行深挖和研究,开拓新思路,研发新产品,实现客户群体整体质量的提升,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是商业银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重要机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路径
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表明发展绿色金融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绿色金融将对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商业银行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后中国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不断涌现。短短几年时间,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规划下,绿色金融已经从狭义概念上的金融产品上升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重要战略,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已是大势所趋,在开发新金融产品上仍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一)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意见》给出了中国绿色金融的定义:“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营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我国的绿色金融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绿色金融还涵盖了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金融活动,包括对相关环保产业或项目的绿色信贷、证券、基金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鼓励和支持发展绿色金融,绿色金融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密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引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绿色金融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助力。商业银行在参与环保活动、支持行业结构转型中的作用受到了各界广泛的关注,绿色金融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商业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绿色金融可满足商业银行转型所需,促进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之间的同业竞争加剧,商业银行以往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不再能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而绿色金融能够让商业银行有效拓展盈利渠道,更好地优化自身信贷规模和结构。通过严格执行绿色标准和规则,支持环保型企业的发展,推进传统行业根据环保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绿色信贷,有效退出“两剩一高”行业,严格控制行业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质量,同时拓宽在环保领域的市场规模。商业银行通过开拓环保行业市场,不断推动综合化金融服务创新,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责任感。商业银行在此背景下,通过发展绿色金融,调整自身经营模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商业银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发展策略。商业银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应作出相应的转型,发展绿色金融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转型的思路和方向。
1.构建绿色金融发展理念。为了更好地发展绿色金融,商业银行应将融资项目的环境影响和风险纳入信贷指引,构建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金融写入战略规划,完善绿色信贷体系和审批流程,将考核机制向绿色金融倾斜,积极拓展绿色金融项目。
2.完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绿色金融业务体系包括运营上的节能减排和业务上的绿色项目。具体来说,一方面,对各分支机构运营系统升级改造,采用轻型化、无纸化办公系统,大大减少纸质材料的打印、整理和上送扫描,提升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成立专门的绿色金融部门,分管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咨询等分支领域,制定一套完整的绿色金融服务流程,从项目准入标准、尽职调查实施,到项目落地、后续跟进反馈,使得大部分业务的推进有据可循,降低项目风险。同时,内部监察或审计部门作为项目的第三方,进行事中与事后监督,参与和监督绿色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符合绿色标准,防止项目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3.构建绿色金融共享平台。目前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不均衡,尚没有统一的绿色行业白名单和规范的绿色金融评级体系。商业银行应与人民银行和环保局广泛合作、信息共享,明确绿色金融服务的主体和范围,制定统一的准入规则,修订绿色行业或项目准入白名单与黑名单。另外,通过引入第三方绿色评级机构,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评级体系,如同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使得绿色金融评级成为开展企业绿色项目的重要依据。
4.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发展绿色金融已成为重要国家战略。绿色环保型企业受到政策扶持,对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绿色金融,需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平台创新。金融产品的创新,主要是绿色信贷的创新。商业银行应把绿色企业进行行业细分,针对不同的行业制定相应的信贷计划,给予企业相应的利率优惠和特色服务,由此可以开发其他产品如绿色基金、绿色证券等。金融平台的创新,让项目的推进由线下转移到线上。“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商业银行要依靠互联网的优势,把线下的业务网络逐步转移到线上,简化业务流程,鼓励企业客户自助办理业务,从而提升业务效率和客户体验。以农业银行为例,其与百度形成了战略合作,今后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依托网上银行与掌上银行开发出更多线上产品,有利于绿色金融业务的推广和发展。
5.加快绿色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商业银行应加快绿色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方面,召集行内有经验的业务能手和专业人才,聘请业内的专家学者作为团队顾问,建立专业的团队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另一方面,招聘环保、法律、金融等专业的青年员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储备人才库。专业人才的输送,是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内在动力。
三、结论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两剩一高”行业响应国家环保战略开始转型升级,提升供给效率。商业银行也应作出相应的转型来支持传统行业的产业升级。绿色金融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为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当强化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组建专业人才队伍,完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与外部金融机构共建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和创新,绿色金融将会成为商业银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重要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