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剧《丝绸之路大国脉》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018-02-22沈丽敏
沈丽敏
(作者单位:甘肃省歌剧院)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高瞻远瞩地提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伟大倡议。此倡议意义深远,打开了筑就“中国梦”的历史新篇章。正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这一伟大倡议,我们两位编剧倾力五年多的时间创作完成了一部反映西部地域人文精神的影视文化作品——《丝绸之路大国脉》(原名:《滴血国脉》)。剧本获国家精品剧本专项扶持,获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潜力剧本奖”。作为本剧的第二编剧(第一编剧为成都广播电视台国家一级导演樊明仁),笔者就该剧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进行简要探析。
1 作品主题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剧全景式地描绘了中华民族抗战期间,发生在战略大后方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的甘肃、陕西等省市;在国共两党合作下,调动汉、回、藏、哈萨克、裕固人等民族群众,同潜伏在兰州、西安、重庆的日本间谍、汪伪特务进行殊死较量与斗争,完成的一个“一滴汽油一滴血”的全民族抗战的悲壮故事。作品反映了那个年代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民族自救的壮烈场景,从周恩来、林伯渠、伍修权、钱之光为代表的中共上层到孔祥熙、翁文灏、钱昌照、孙越崎等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上层,面对错综复杂的世情国情,对民族自卫和自救所采取的迥然不同的立场和态度。剧作深刻揭示了如果没有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抗战时期的无私支援与鼎力协助,就不可能有抗战期间玉门油矿的诞生。正是有了以翁文灏、钱昌照、孙越崎、孙建初、黄汲清、严爽、靳锡庚、金开英为代表的实业救国知识分子(剧中人物原型)和陕甘宁边区延长油矿以及玉门油矿技术工人们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有了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通道和甘陕川南线通道;有了以玉门油矿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业从抗战到建国后的快速发展。
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这条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国际战略通道,正是当下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黄金地段。剧本重提历史上抗战时期的这条黄金地段,充分展现这条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其深远意义可见一斑。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延长油矿到甘肃玉门运送钻机、井架——在玉门自力更生打出第一口油井——用土法生产出汽油——将玉门生产出的汽油,千里迢迢运往2 500 公里之外的重庆、陕西潼关等抗战前线,其艰辛程度超乎想象,许多人甚至为之付出了鲜血与生命的代价。而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在抗战期间运输汽油的历程中得以充分体现。创新运输汽油的方式,鬼斧神工地利用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在陕南阳平关下水,满载汽油驶入四川嘉陵江水道,并将汽油持续运达重庆化龙桥码头两年之久。完成了在抗战期间的紧要关头,通过汽油抗战,扭转了民族命运的伟大使命,展现和凝聚了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百折不挠的伟大民族精神。
2 人物形象
剧本在上述这一恢弘悲壮的大历史背景下,由众多真实历史人物、故事、情节乃至细节编织剧情,塑造人物。在“三分真实七分虚构”的创作规律指导下,编剧寻找到了剧中最值得赞颂的人物——一名在抗战期间普通的共产党员冉开祥。这位红西路军9军73团1营2连3排1班的班长,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潜身在祁连山下的玉门油矿。剧作生动地刻画出他一次次在生死危难的关头,所表现出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钢铁般的意志,确立了在任何艰苦卓绝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忠贞不渝的革命信仰。
剧中还刻画了出身西北红军,后任运输途中八路军护卫队队长的牛近山,他最后被日伪双料汉奸倪森副连长用毒酒害死;机智勇敢的八路军护卫队排长沈吉星一路上一边追击汉奸特务,一边暗中保护具有正义感的中央女特派员李玉茹;不露声色的八路军护卫队老伙头,他在运输途中始终影响着精神和身影双重孤独的冉开祥,最终使冉开祥袒露心意,并在重庆八办领导面前证明了冉开祥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的身份……剧本用一组组情节,印证了每位可歌可泣的共产党人的信仰轨迹。
本作品刻画了以冉开祥、牛近山、沈吉星、伙头、皇甫班长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运输车队一路走来,他们用自身的行动和精神气质,影响着同行的国军士兵、影响着实业救国的知识分子、影响着运输队的每名汽车司机。一路走来,大家心领神会并凝神聚力鞭挞和沉重打击了日本汉奸、汪伪特务背叛民族、背叛祖国的可耻行径。
剧中所刻画的女主角——国民政府中央特派员上校李玉茹,则是剧中人物的另类。她虽与几名男性同僚长期相处,但没有逢剧必写的爱情戏。愚忠——是李玉茹作为国民政府中人在那个特定年代的基本特征,但李玉茹不乏在民族抗战大势下,作为一名有爱国之心中国人的坚定。她看似温婉柔弱,实则个性刚强,尤其看到国军运输队长韩建勋领导的一干人马,与牛近山领导的八路军护卫队成员本质上的区别后,她对共产党人更加认同和依靠。李玉茹虽被自己的贴身女秘书金月娇枪击身亡,但李玉茹这个人物在剧中一直成长,其进步和正义倾向十分显著。她是令人惋惜的为抗战牺牲的女中豪杰。
剧本还刻画了许多投身民族抗战的小人物,编织了性格迥异的人物群像。运输车队中13名汽车司机怀揣不同目的来到了车队。有沉稳智慧有主见的老陕、被汉奸埋下地雷炸死的老陕的徒弟碎娃、自私胆小贪婪钱财的司机老祁、快人快语的廖长安、嘴碎又爱占小便宜的魏潼关……剧中对这些小人物的言行心理,逐一抽丝剥茧、娓娓道来,并揭示了其命运走向。
西部作品历史的厚重,离不开多民族群众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域环境和时代特征。编剧在剧中还着力刻画了代表筏子客群体的五名黄河上的筏子客大拿事:兰州城的回族老人尕五爷沉稳智慧;黄河上水河口镇的王保和与黄河下水青城镇的高吉祥,互不服输,总是斗嘴争高下;持重老成的景泰筏子客大拿事尚德全;话语不多、做事实诚的靖远筏子客大拿事狄柱梁。全剧更是着重凸显了兰州黄河筏子客们在嘉陵江上巧妙躲避日机轰炸的民间智慧,并描绘了一幅运送汽油去重庆的壮美江河风情画,一曲花儿“下四川”,漫过了黄河漫过了嘉陵江……
此外,剧本还充分还原了兰州、西安、武汉、重庆四个在国统区的八路军办事处。抗战期间,八办宣传指导国统区人民的抗战主张,并为抗战转运物资、运送汽油,发挥了独特的领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展现了丝绸之路的沿途美景和各地浓郁的民情风俗。剧本创作距故事发生虽然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但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甘陕川公路、嘉陵江流域在抗战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以及“羊皮筏子赛军舰”的美誉,依然在黄河流域和嘉陵江流域广为流传,依然在中华大地广为赞颂,这就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英明与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