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拿什么拯救你,塑料

2018-02-21吕默默

科学大众(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双酚塑料制品奶瓶

吕默默

2018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以2 135亿元的成交额圆满落幕。就在这一场全民购物狂欢盛宴结束后,各地物流公司“爆仓”——据统计,仅用了2.6天,全国快递签收量已破亿!然而,在享受购物的同时,你可能忽略了一件事,就是这2 135亿元的商品将会产生多少无法降解的塑料垃圾,带来多大的污染?此外,近日发表于生物学国际顶尖杂志《Current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更称,那些被发明出来、原本想替代现有塑料中有毒成分的材料,效果却微乎其微,换言之,塑料这家伙“毒”性真的难改。

塑料,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然而,它确实有毒且严重污染环境。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拯救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家伙?

塑料是什么?

塑料是一类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是经填充、增塑、着色等热塑成形物料的总称,属一类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家族。

早在19世纪,一些研究者发现了苯酚与甲醛可以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同时在玻璃实验容器中形成一些难以清洗的泡沫状固体。不过,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科学家并没有找到这种“意外产物”的使用价值。直到20世纪初,美国化学家里奥.贝克兰经过对这种“意外产物”的反复试验,发明了一种新型材料。这种材料经过处理可以变成透明的固体,没有导电性,可以制成电子产品中的绝缘材料;它可塑性强,能够被制成各种形状,最重要的是成本低廉。它就是我们所知的酚醛树脂,就是第一种人工合成的塑料。

20世纪以来,研究者研发出不同种类的塑料,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丙烯(PS)、聚氯乙烯(PVC)等。不同塑料具体属性和用途也各不相同,但它们大大方便了现代生活。

可是,塑料作为20世纪一种革命性的材料,它是完美的吗?当然不是。塑料中有些对人体有毒性,有些被丢弃后对植物和动物有害,还有一些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其有害,但给环境带来的问题无疑是“脏、乱、差”。

塑料这家伙,真毒!

倘若塑料制品带来的“脏、乱、差”只是考验了人类的忍耐力,那么会威胁人类健康的毒性就一定不能被容忍了。

先来看看塑料到底毒在哪。假如一般的塑料合成后呈粉状,最初它们只是一群脑袋空空、毫无技能的“纯净小人”,在后续的“修炼”中,“小人”的身体内会被加入热稳定剂、抗老化剂、抗紫外光剂等添加剂,“小人们”才会变得神通广大。原来,通常对人体造成损害的就是这些添加剂或者其产物,如多年前就已经被禁止使用的双酚A (BPA)。

双酚A可以让塑料制品变得无色透明、经久耐用,因此它是很多塑料合成时所需的原料之一。然而,当它进入人体后就会成为一种内分泌干扰物,有着极强的类雌性激素作用,可以导致女童早熟;它还能影响到大脑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发育,对婴幼儿的损害更大;除此之外它甚至会导致心脏病、糖尿病、肝脏衰竭等疾病,甚至是癌症。

拯救奶瓶和杯子

有不少父母会给婴幼儿选择塑料奶瓶、为青少年选择塑料水杯,这可能是因为塑料杯、塑料瓶不易碎、轻巧方便、价格适宜。

不过,自从对于双酚A的毒性有了决定性证据和评判之后,世界各国开始发出禁令。2011年3月,欧盟禁止销售含有双酚A的奶瓶;2012年7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禁止销售含有双酚A的奶瓶和儿童水杯;中国也在201 1年下半年开始全面禁止生产、进口和销售含有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

颁布了禁令,宝妈宝爸们放心了,但其他水杯、塑料制品或内壁涂料含有的双酚A怎么办?在化学圈里有句话:不能离开剂量谈毒性。什么意思?举个例子,双酚A有毒性,但把一小勺双酚A融进一座城市的饮用水后,毒性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各国法律规定,在一些不涉及婴儿和儿童的塑料制品中,存在安全范围之内的双酚A是允许的。

在双酚A被禁用了之后,科学家很快又找到了替代物,比如双酚S(BPS)、双酚F(BPF)、双酚AF(BPAF)等。含有这些替代物的塑料制品被制成食品包装盒、婴儿奶瓶和儿童水杯。那些广告上写有“绝不含双酚A”的塑料制品中,就可能含有这些替代物。

这些替代物安全吗?2015年《美国科学院院报》刊发论文,发现双酚S依然可以损伤斑马鱼的大脑发育,此外其还独有一份类固醇激素效应,能引起肥胖。其他的替代物,如双酚PF(BPPF)、双酚F、双酚AF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毒性,但最低剂量尚不明确。文章开篇提到的近期刊载于《Current Biology》杂志的论文,其作者Patricia Hunt教授也指出,那些含双酚A替代物的塑料制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依然会缓慢释放毒性。

甩不开的塑料制品

双酚A的毒性被证实之后,很多人准备彻底甩开塑料制品,但这非常不现实。在现代生活中,塑料并不仅仅被用于与饮水、食物容器有关的方面,还“入侵”了衣食住行的其他方面一一从家电到厨具,从交通工具到医疗器械,从电子产品到建筑材料,都有塑料的影子。进入21世纪,塑料甚至在太空探索方面也占有一席之地。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身着我国自行研制的“飞天”宇航服执行航天任务,宇航服头盔上的“面罩”就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塑料材料。

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大规模使用塑料也带来不少麻烦。如一些高分子塑料难以自然分解,导致白色垃圾不断增加;有些塑料在回收焚烧处理时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塑料垃圾进入海洋,被海洋生物误食导致死亡;微小化的塑料,甚至可以进入海洋生物的身体,这些海洋生物被人类食用时,再进入人类的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废弃塑料依然难以回收处理。所以,有些媒体甚至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套在了塑料头上。

如何面对你,塑料

塑料制品给现代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在侵害着人体和自然界。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塑料这家伙?

首先,除了增加回收再利用的力度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使用、消费塑料制品,例如塑料袋、塑料杯、塑料餐具等,如此可以避免被双酚A及其替代者缠上,还可以保护环境。

另外,塑料制品上都印有带循环箭头的三角标志,三角形里还写有1~7的数字。这些数字不是指塑料的质量和等级,而是代表着7种塑料不同功能用途和使用禁忌。做到不乱用(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标有3、6、7的塑料制品)、不混用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被毒害和更好地回收利用。

必须使用塑料杯时,务必不要盛放过热的水和食物,因为在高温环境中,双酚A和其替代物会更快、更多地释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用玻璃杯、瓷杯或者钢制的杯子。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也正在为减少塑料的各种缺点努力着,研制更加环保、更容易完全降解的塑料。也许在不远的未来,塑料并不会消亡,但会变得更安全、更环保。

链接:微塑料,大危害

微塑料,是一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因为个头小,人类肉眼很难看到它们,也就很容易被忽视。然而,就是这类塑料,它目前的污染情况令人担忧。

2018年10月22日,在维也納举行的“欧洲联合胃肠病学周”报告会上,一项新研究表明,首次在人体粪便中检测到多达9种微塑料,它们的直径在50~500微米之间。这项研究说明,这种塑料已经“入侵”人体,并最终会到达人体肠胃。

研究人员指出,不管是食用已经受了污染的食物,或者无意识吃下食品包装上的微小塑料都可能造成人体内的微塑料污染。进入肠道内的微塑料可能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免疫反应,或帮助有毒化学物质和病原体的传播。当浓度足够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能伤害甚至杀死细胞。细胞可能会被成功替代,也可能不会,但蛋白质及DNA都可能受到伤害。

无论如何,能够产生微塑料或其他塑料污染的来源几乎无处不在,保护环境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下。

猜你喜欢

双酚塑料制品奶瓶
智能的婴儿奶瓶
废弃塑料制品改性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常用塑料制品易使孩子发胖
塑料制品会让孩子发胖
恒温的不倒翁奶瓶
喷“塑”龙
购物小票会致癌?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2013年中国橡胶和塑料制品利润增18%
奶瓶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