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探索
2018-02-21付帅林苗
付帅+林苗
摘 要:在当代艺术中,带有“暴力”元素的主题作品和表现题材逐渐增加,“暴力”通过艺术家的各种手段和媒介的方式最终呈现在参观者面前。艺术是反映生活的一种表现方式,而艺术如何表现至关重要。“暴力元素”在艺术不停的演化过程中逐渐成为艺术家们的主要表现对象。现实中的暴力不堪与病态,也正是艺术的主题之一。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是艺术作品所呈现的“暴力”元素,以“暴力”元素在作品设计中的运用,表现形式与“暴力”元素的结合为探讨方向,并通过可见图像、观念、实物、行为活动的案例分析对暴力元素与艺术设计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暴力元素;艺术设计;运用
一、暴力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意义
在当代艺术中以“暴力”为主题的内容,逐渐成为国内艺术家主题选择的焦点。其涉及的表现形式也更多样化,如影视、绘画、雕塑等多种方面。 暴力元素成为当代藝术中在现实社会的一个重要主题,促使人们对社会进行自我批判,并对人性进行深度反省。 许多人还难以接受暴力元素的出现,但暴力元素确实提供了另一种表达形式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或许这些都会引起人们反思自己的个体存在的关注度,意识到这些都来自于个人经验和价值体验。
二、暴力元素的表现
暴力元素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宗教题材,带着血腥和残暴用来警示人性的罪恶。在当代的艺术中,暴力元素在艺术中更加的集中,当下视觉艺术中随处可见暴力元素。暴力艺术逐步被人们熟知、接受并且重视,暴力的话题已经开始不局限于警示,更多的开始成为人们对于伤痛的反思。
暴力元素具体呈现为两种不同形态:一种是把暴力对象本来的残暴本质艺术化,将其的攻击性大幅度减少,成为一个比较妥帖的形式出现;另外一种则与其相对,通过加深暴力的残酷、惊悚,更扩大视觉上的冲击性,制造异景来刺激公众融入作品。这一种样式的作品在许多艺术范围也很常见,所以暴力艺术会因为最后的社会效果形成不同的境界。
暴力元素的表达形式有许多种,不仅体现于电影等影视方面,还存在于文字、画作中,甚至游戏、动漫、广告等。而艺术与暴力巧妙融合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将暴力塑造出柔和、妥当的表现方式,暴力元素并不是代表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它更多的是一种创作者所要表达的观念和内涵。
三、暴力元素在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
(一)以现成品的方式
在达达主义开创的对现成品的直接运用下,许多艺术家慢慢尝试将现成品融入自己的作品中,现成品的运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这些艺术家强调装置是一种艺术呈现的过程,需要参与其中。
查普曼兄弟作品《邪恶的总和》大量运用了兵人玩具这类现成品,大群纳粹士兵、骨骼和血腥尸体的模型散落在四个陈列柜里,呈现战争后的死亡与毁灭的场面。在作品的屋舍空置、树木凋敝、尸体堆积成山的场面中会发现只有一只恐龙和少量树木是活的,隐喻着人被战争和高科技武器杀光后,人类社会将会再一次退回恐龙时代。
(二)以行为艺术的方式
随着西方的历史促使行为艺术的出现,艺术家们逐渐开拓出崭新的艺术领域,通过行为引发了众多新奇、独特的艺术形式,因此行为艺术大都追问肉体和精神之间的联系,关注的是它们存在的本身。行为艺术以破坏形式出现,将日常生活中的动态性语言进行变形、转换,将其与图形、色彩等元素进行融合,共同表现出抽象繁杂的信息模糊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形式,以此来吸引观赏者的目光,在表现内容上是对传统美学观念的破坏,打破人们思想中已经固化的审美意识和趣味。而行为本身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暴力的特点。
艺术家小野洋子以自己的肉体作为艺术载体,最著名的是她在1965年的行为艺术作品《剪碎衣服》。 洋子端正地坐在台上,让参观者上台将她的衣服一刀一刀地剪开,直到衣服全部从她身上滑落为止。在英文中, 碎片和和平念出是一个音,而剪碎衣服等同于毁坏和平。小野洋子的行为艺术揭露了人们之间存在的侵犯与暴虐,简单地表现出社会行为中侵犯、暴力对人们的本性带来的伤害。
暴力艺术用自身的美感消化了暴力原有的野性,体现了暴力产生之后的人性思考,成为反暴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用暴力思考人性,最终进行精神上的建设,例如,乌克兰艺术家库里克生活在民不聊生的社会时, 已经无法采取正常的艺术方式进行沟通与表达,只能使用极端的暴力手法来唤醒观赏者。
(三)以观念的方式
观念艺术顾名思义与观念和意义有关。艺术家们不单单满足将暴力的本质在作品中呈现出来,更多的是以间接引喻的方式引导观众去发现隐藏在作品背后的社会暴力的存在,当然更多地向观众传递了一种生活态度和观念的社会意义。
在波尔坦斯基的作品《人类》中,他将1000个杀人犯和1000个受害者的照片拼凑在一起,他们照片上的脸没有什么不一样,唯一的共同点,只有他们是人类的身份,记录他们迅速湮灭、被遗忘的过程。
他的另一作品《无人之境》探索了个性、无名、生与死,作品不仅在视觉上有着强烈的冲击力,并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应。作品中的30吨的旧衣服仿佛人类遗留下来的“残骸”,大厅周围装着的黑色扩音器里传出成千上万颗心脏跳动的声音,声音在展厅里回响,增添了惊恐的气氛,而大型机械爪不断抓起衣服又扔回“衣服山”的动作激励游客们去考虑运气和命运在所有人类经历中所扮演的角色。
四、暴力元素在艺术设计中运用
(一)暴力元素的直接运用
暴力元素的直接运用是指画面上直接描绘血腥惊悚的暴力场面而消解了画面的叙事结构,仅仅是用不温柔的场景表达出暴力这一主题,通常是视觉意义的暴力。
英国当代雕塑家查普曼兄弟的作品往往把暴力场面用直接的方式展现在观众眼前,比如《解剖学的悲剧》中的那些长着阳具状鼻子的少女,作品把现实中未成年人被施暴的社会问题用暴力而粗鲁直观的手法呈现在大众面前。endprint
(二)暴力元素的间接运用
暴力元素的间接运用无法在画面中寻到暴力的场景,从画面中传达出隐含的暴力情结,给观众带来心里的毛骨悚然。当对本体的关注让位于由图像传达出其观念的社会意义时,其现实意义也凸现。
在2015年,墨西哥艺术家Elina Chauvet摆出745双不同的红鞋艺术作品,通过这些女性红鞋对性别暴力进行抗议。展出的745双红鞋分别使用了不同种类与不同年龄段的女人和女孩所穿的,体现暴力的残忍对女人不分年龄和身份,能对性别暴力有更强的抗议效果。
五、结语
如今,含有暴力元素的艺术设计已经是艺术中较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在当代许多的艺术作品中,体现的暴力元素越来越多,其艺术形式和反映社会现象实质问题也有了一個不断超越的过程。虽然有的作品在内容或表现形式、手段上比较极端,观众会难以接受也难以理解,但不可置否的是艺术中的暴力元素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对于现实的反映简单现实,不加以粉饰,他们所表现的才是我们生活的最真实的社会。
当然,当代艺术设计中的暴力元素,还有很大一部分我们难以理解(其中不乏也有哗众取宠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对于艺术中的暴力元素我们也需要认真甄别),我们在抨击他们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可以去思考它背后的意义。而在思考暴力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同时,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做更深层次的关注。只要用心去看、去听艺术家对于艺术作品的解读,领悟到其所表现的问题或现象时,那么这件艺术就达到了艺术家最初引起公众注意的初衷。
参考文献:
[1]日常生活中的软暴力——谈高孝午的新作[EB/OL].http://artist.artron.net/20111017/n195500.html.
[2]日常生活中的软暴力——谈高孝午的新作[EB/OL].http://auction.artron.net/20111014/n195500.html.
[3]胡为一:从日常生活出发——探寻创作平衡状态[EB/OL].http://art.zjol.com.cn/system/2015/08/18/020791889.shtml.
[4]马攀.视觉文化:日本动漫《海贼王》中的暴力元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4.
[5]陈健.论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J].同济大学学报,2005,(03).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艺术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