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萨河4#闸藏式建筑与景观设计

2018-02-21韩沙桐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18年4期
关键词:拉萨河藏式拉萨市

陈 楠 韩沙桐 章 睿 胡 旭

拉萨市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的工程目的是通过挖河心、固河岸、引水归槽、消除倒滩水、稳定河势,同时通过在拉萨河上建设若干拦河建筑物,保证枯水期或平水期在拦河建筑物上游库区形成较大的水体水面以改善水生态环境。

根据拉萨河(城区段)治理规划,拉萨河综合整治工程拟在治理河段建设6座拦河建筑物,4#闸为拉萨市拉萨河(城区段)水治理工程规划的第四座挡水建筑物。初拟的4#闸闸址位于新建的次角林大桥下游136 m处。4#闸的建筑工程,包含了充排水泵房、柴油机房、管理用房、闸管所、码头售票处等单体。4#闸的景观工程,分为左岸与右岸两部分;景观设计围绕着橡胶坝的坝带、闸墩、子堤绿化与两个码头展开。如图1所示。

图1 拉萨河4#闸管理区效果图

1 4#闸藏式建筑设计

1.1 整体构思

拉萨河4#闸工程中的建筑单体比较多,而且体型都较小,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将这些小单体在风格和立面上进行统一,并且与已建成的次角林大桥相协调;将西藏建筑的元素和符号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力求与整个拉萨市的街区环境和建筑风貌相协调。

1.2 藏式建筑特点

西藏的纯粹造就了其建筑的大家风范,尽管各种建筑其功能不同,但都无法掩饰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价值。藏式建筑从空间上分为山地建筑和平川建筑;从用材上分为石木建筑和土木建筑;从功能上分为宫殿寺院建筑和民居建筑。

宫殿寺院建筑依山而起,多为大建筑群,自由布局,建筑群不讲究中轴线对称,追求纵向延伸的空间序列体系;多为碉房式建筑,房屋充分结合地形,直接从地面垒砌石墙;建筑群高低错落、殿堂层叠,房屋鳞次栉比,犹如一座小镇;由低到高的建筑群落布局,营造出神圣庄严的气氛,加之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呈现一派壮美的景象。

民居建筑则因地而异,千差万别。主要形式包括: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它们各有特色,同时又拥有藏式民居的共同特点:多为平顶方正结构,以适高原干旱不雨、时多风沙的气候;注重门窗装饰,外墙色彩简单大方,多为对比强烈之色彩;多在平顶之上加砌女儿墙,屋顶四角修半人高墙垛以插经幡;都融洽地融入到周围的自然环境之中;山林环抱之处或是平原丘壑之地,都散落着这些色彩朴实、造型古拙的藏式民居。

1.3 藏式建筑的色彩运用

藏式建筑中最常使用的是四种颜色——白色、红色、黄色和黑色,集中体现了西藏的宗教传统和人们对自然的感悟。

墙面色彩除经常使用的白色之外,还有红色、黄色、蓝灰色。这些色彩在建筑中的使用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类型和级别,使用相应色彩以示区分。红色一般用于宫殿、寺庙和贵族庄园外墙装饰,以示威严。后藏地区民居和寺院墙体主要以深蓝灰色为底色,局部以红、白色带装饰。而在院内和室内墙面的色彩使用上,则明显的体现出等级界限。

黑色多用在藏式建筑门、窗的边框上,以驱鬼怪。黑色边框上小下大,与墙面的鲜亮色彩形成强烈对比,是整个外墙上最深沉的颜色。在大面积的白色、红色或黄色为底的墙面上,配以几何形的黑色边框,使得这种墙面极具简约之美。

总的来说,宫殿建筑用色讲究、华丽;寺院建筑用色庄严大方;贵族建筑用色追求富贵显赫;普通民居的色彩则相对简朴。它们共同组成了藏式传统建筑既丰富多彩又层次分明的建筑用色体系,使藏式建筑群体在多样变化中又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而寓于色彩中的丰富的象征意义和信仰传统,则是藏民族悠长岁月的文化积淀。

1.4 4#闸藏式建筑立面设计

4#闸的建筑整体沿用藏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拥有十分独特和优美的形式与立面,与拉萨河和雪域高原浑然一体,给人以古朴、神奇、粗犷之美。收分的墙面使用的下宽上窄的墙体形式,从视觉上给人以稳定坚固的感觉,这种普遍的造型在西藏源于人们对雪山的向往和崇拜。4#闸的建筑物在立面色彩上采用了藏式建筑中上红下白的传统搭配样式,在女儿墙部分使用藏红色和横向的粗线条,主体墙面采用具有颗粒质感的白色喷涂。外窗采用了藏式民居的传统样式,下宽上窄黑色装饰窗套,结合红白两色的经典搭配,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

4#闸也与其旁边的次角林大桥遥相呼应,在造型与色彩上寻求统一,与大桥上的桥头堡以及商店形成了拉萨河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 4#闸景观设计

2.1 西藏地区常见高原植物

西藏地区常见高原植物见表1。

桥梁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桥梁结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施工方法不当导致重大桥梁坍塌事故时有发生。国外自20世纪中期开始建造很多高墩桥梁,据墩身横截面形状不同,可将其分为实体与空心两种桥墩。我国的高墩桥设计施工在建国初期逐渐发展,至今已建成了多种截面式的混凝土高墩,其多为重力式桥墩,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山区修建桥梁高墩大40m以上,采用实体墩很不经济。60年代后,出现了部分空心墩,此类桥墩使得桥墩建设更经济化。90年代,高墩数量增多,桥梁工程建设采用爬模施工技术更好地保证了施工质量。

表1 西藏地区高原植物

2.2 4#闸景观设计原则

2.2.1 水文化原则

拉萨河是拉萨市的母亲河,拉萨河水文化是拉萨市宝贵的财富。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拉萨以绮丽的风光、灿烂的文化及独特的风俗民情而闻名于世,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影响,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高原城市。

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入了环境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生命力的要素——水。围绕水这条主线来做文章,从古代水轮、古今治水名人及文化雕塑,到自然生态的溪流、跌水,到坐落在拉萨河上现代水闸,把水利景观提升到美学的高度分析,以真为美,造景做到“天配地适、有法无式”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效果。

2.2.2 以人为本原则

河岸绿地作为城市的功能组成部分,有着至关重要的社会文化和精神职能,并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城市生态职能。其本质、就是满足人的精神和生理需求,反映社会精神风貌,也就是城市群体的“人”的精神风貌、绿地满足的社会精神需求,也就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生态职能即是指绿地大面积高比率的绿化。水体对城市生态所起的良性调节作用,为人类创造出高质量的生存环境;而水体和绿地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精神倾心对象。环境小品以人为尺度,采用统一风格,不同的形式,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2.2.3 生态原则

作为河岸绿地,围绕水塑造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拓展自然舒适、富于变化的开放空间和疏密有序、错落有致的绿化空间,创造具有水文化的优美环境,形成绿树成荫、安逸雅致、舒适恬静的休闲空间。其模式将遵循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

2.3 4#闸景观设计特点

(1)4#闸经过拦河蓄水,为城市提供水景观,两岸绿化成为整体水面景观的一部分。

(2)充分考虑项目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强调生态绿色的景观效果,以植物种植为景观主体,突出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景观特点,依照适地适树的原则;丰富季相变化的原则;丰富空间层次、疏密有致的原则。因为拉萨河两岸间距行洪、排洪要求,所以在植物种植上严格遵循防洪、行洪要求。

(3)采用适应高原气候及拉萨地区生长的植被种类,选取耐寒、耐旱、耐瘠薄等植物品种,减少维护费用;绿地中分层次种植,形成乔木、灌木、花卉等多样性植物搭配,并且铺设有碎石小路供市民及游人穿行,欣赏河道风光。

(4)右岸景观紧邻拉萨市区,是为市民提供休闲散步观景的场所。设计中结合橡胶坝的布置,在满足行洪断面的前提下,将河岸线的走势进行了充分优化。左右岸绿地内设置园路铺地,蜿蜒曲折穿过带状绿地,在适当位置与城市道路衔接;并在其中设置景观节点和休闲广场,并设置休息座椅等室外家具供市民使用。

(5)在左右岸各设置一处游船码头,充分利用拦河蓄水形成的大水面,为市民和游人提供乘船游览拉萨河优美风光的好去处。

2.4 4#闸景观植物搭配

左岸和右岸的景观绿化设计中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貌特点以及日照通风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该项目地点地处高原,植被种类以美观、耐寒、耐旱、经济、存活率高为主要选择条件,选择拉萨市常见且经济的植物种类。

2.4.1 草皮及地被植物

采用黑麦草、高羊矛草、紫羊矛草等对子堤进行大面积种植,使得河道两侧“绿”起来,重点的景观部位栽植苔草、白草、绣线菊、波斯菊、二月兰、地衣、毛茛等开花地被植物。

2.4.2 乔木

采用云杉、旱柳、藏青杨、金叶杨等作为基调树种,重点的景观部位点缀国槐、香花槐、塔柏、侧柏等景观树种,形成沿河景观效果。

2.4.3 花灌木

采用黄杨、女贞、紫叶小檗、沙地柏等作为绿篱和基调灌木;重点景观部位采用连翘、榆叶梅、蔷薇、西藏紫云英、报春花、紫苑、紫叶李等进行局部点缀。形成了乔、灌、草、常绿、落叶、地被等种类齐全,大中小各种规格多样的格局,保证了拉萨河堤岸两侧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绿化设计标准。

2.5 4#闸橡胶坝闸墩设计

4#闸的橡胶坝闸墩,闸墩位于河道中非常明显的位置,也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与藏传佛教文化相融合,并设计了两种造型方案:

闸墩雕像方案1:鹿的造型来源于藏传佛教中祥麟法轮中双鹿的造型,鹿出现在祥麟法轮中象征着释迦牟尼成佛后,在印度以北的瓦腊那西的“鹿野苑”首次传法。鹿在佛教中也代表了和平、和谐、善良、幸福的意义。祥鹿西望,象征着西藏人民饮水思源,深爱着自己的母亲河。

闸墩雕像方案2:牦牛造型的表面采用镀金材质,使得牦牛在阳光和灯光的照射下,有很好的反光效果,吸引游人的注意。藏族人民对牦牛崇拜十分普遍,很多地区都把牦牛头骨、牛角作为灵物供奉,把牦牛尸体等当作镇魔驱邪的法物。藏族人用牦牛精神演绎了他们的牦牛情怀,牦牛情怀逐渐沉淀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部分,藏族文化业因为牦牛也沉积了更加深厚的底蕴。

3 藏式元素与水利工程的联系

通过以上几点对拉萨河4#闸藏式建筑与景观设计的详述,可以归纳出西藏高原地区建筑设计及景观设计,在水利项目中的一些思路和要点:

在以往的水利项目中,建设地点往往处于偏远的山川河流之处,设计者往往使用着简洁现代风格的建筑立面,这样的设计思路并不适用于拉萨市。在水利水电项目的设计中要充分结合西藏特有的文化,充分与周边已有的建筑、民居、桥梁等相结合,设计出适合西藏地区的水利工程和建筑工程。同样在景观设计中,也不能一概而论地使用耐寒耐旱的植物,同样要经过精细细致的实地调研与市场调研,选取真正适合拉萨地区生长的景观植物,同时还应坚固绿色、生态、经济、美观的原则,为提升拉萨市城市定位而打造优美的河岸风景线。

猜你喜欢

拉萨河藏式拉萨市
拉萨市歌舞团迎来建团60周年
拉萨河流域浮游植物生态学研究现状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拉萨市近54年气温变化特征
“藏式”年味:“洛萨扎西德勒!”
拉萨河,从古远流来
拉萨市土壤肥力变化趋势与改良策略
拉萨市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4~#闸设计
藏式碉房建筑形态与装饰色彩研究
基于概率统计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质评价模型及其应用——以拉萨河水质评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