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两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非语言符号传播的比较

2018-02-21戴东辉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4期
关键词:美版布莱恩丽莎

黄 金 戴东辉

(作者单位: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长江日报社)

1 非语言符号传播的意义及对影视作品的影响

所谓非语言符号传播,指的是人类自然传播手段中的各种非语言手段,诸如神态表情﹑眼神动作﹑形体姿态﹑身体接触及服装搭配﹑时空转换形式等,都具有符号意义,即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知渠道来表情达意。而对同一题材﹑不同国家的影视作品进行比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这些非语言符号,也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跨文化传播中不同非语言信息的意义。

2 中美两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非语言传播符号对比分析

在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很广泛,很多内在含义和情节推动都是依靠非语言符号完成的。笔者根据影片的内容﹑中心思想和人物的关系情感将影片中丰富的非语言符号划分为颜色符号﹑人物外貌﹑形体动作三类,以便全面地理解影片当中的非语言传播艺术,更深入地对比分析跨文化的非语言传播。

2.1 颜色符号

颜色,奇妙而复杂,不仅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客观世界,而且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颜色本身不能算是符号,但是人们用颜色来表达思想情感,反映世间百态,赋予颜色以各种各样的意义,这样颜色就与另一事物发生一种关系,也就成了符号。由于思维﹑理念和社会背景等存在差异,在不同影片中各种颜色色调所指的寓意和情感不尽相同,这一点在交代人物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情感表现得尤为突出。

美版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美国环球影片公司1948年出品的电影,为黑白影片,故笔者将着重对中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进行颜色符号的分析。

中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主要用了蓝色调和金黄色调。其中金黄色暖色调占据了回忆的大部分时空,而蓝色冷色调则重点用于现实时空。此外,在同一个时空里,针对不同时段的场景也选用了不同色调进行了冷暖色调处理。这种处理使整部影片充满着怀旧的味道,充分体现了剧中人物离别后浓浓的思念之情,让人感觉年代久远。可以说,选用这样的色调,既能帮助烘托影片情节,又体现了东方特有的一种含蓄﹑平和的风格,这种色调更贴合一个东方女性娓娓道来其一生的情愫。

2.2 人物外貌

外貌是人与人之间认识理解的第一个视觉要素,主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和体态等。虽然常言道人不可貌相,但是在判断和解读人物内心的时候,外貌这一非语言传播符号,往往比其他类型的非语言符号都要来得真实直接,这也充分体现了非语言传播的真实性。在电影世界里,外貌这一非语言符号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是非常常见的。由于在两版电影中,男主角的服饰变化并不大,所以本文着重对女主角的外貌变化进行分析。

美版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丽莎一出场穿的就是碎花连衣裙,半扎头发头戴蝴蝶结,这表现了展现了情窦初开的纯真少女形象。而当丽莎为布莱恩倾心时,她的衣着风格则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改变,她开始穿着格纹套裙,并戴着小礼帽,这体现出了她想为心爱的人做出改变。转眼间,丽莎已经到十八岁了,她开始穿着蕾丝衣服,头上增添了头饰,并开始打遮阳伞,手上也多了蕾丝手套,这表现出丽莎的成长,她变得淑女和恬静了。而等到丽莎找到工作后,她穿上了修身且时髦的风衣,这也代表了丽莎开始走向轻熟。而当丽莎嫁作人妇时,穿衣风格则有了很大转变,她开始穿着裘皮大衣,戴着珍珠项链,开始盘发,这充分表现出了一个丰韵的少妇的形象。

中版该片中,女主角由于和美版的地域差异,穿着的是布制的旗袍棉袄,头发是典型的齐耳短发,一出场就表现出来中国20世纪30年代少女的形象。而到了江小姐长大成人,进入到北平师范念书的时候,依然是中国特色的棉旗袍样色服饰。直到8年后,江小姐为了生计成为了交际花,她着衣风格变得非常华丽,开始穿着裘皮大衣,烫发,戴上珠宝等。

尽管中美两版具体服饰风格不相同,但都表现了女主角在成长乃至成熟过程中的变化,女主角从一个少女变成了一个轻熟女,再到少妇,服饰的变化体现了时间的变化,辅助表达了时间线。

2.3 形体动作

中美版本中,女主角的形体动作的展现方式并不一样,这也体现了一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那就是外放与含蓄。

美版中,丽莎的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非常丰富,无论是少女的欢快,还是与布莱恩离别的痛苦,或是与布莱恩重逢的欣喜,又或是临近死亡时的绝望,都使用了大量的肢体动作。

中国版本与美国版本最大的差别在于,关于女主角对男主角崇拜般的迷恋之情,前者大多用旁白传递,后者则依靠女主角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等非语言符号来表达。中国版本中,全片女主角鲜少有过多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所有的感情都从旁白入手,显得置身事外,又溶于其中,将断未断﹑悬而未决的情愫展现得淋漓尽致。

2.4 蒙太奇语言

蒙太奇,即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以此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其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中美两部影片都使用了一种打乱结构的蒙太奇方式——结构蒙太奇,即先展现故事或事件现在的状态,然后再回去介绍故事的始末,是时间概念上过去与现在的重新组合。无论是中版还是美版,都是由男主角“现在时”收到女主角的信开始,故事使用了倒叙的方式呈现。美版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出现了五次信件以此来切割“现在”与“过去”,第一次是丽莎与布莱恩初相识,第二次是丽莎拒绝中尉的求婚决定去找布莱恩,第三次是与布莱恩重新相逢时,第四次是丽莎生下布莱恩的儿子时,最后一次则是女主角临终前。而中国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影像画面上的时间标志有四次。第一次是1948年底的北平,男主角徐先生过生日一边吃面,一边看信,由此入,时光回溯到1930年。第二次是江小姐考入北平女子师范重回北平,找到作家徐先生。第三次是江小姐发现自己有了徐先生的孩子。第四次则是8年后男女主角又在同一个城市相遇。不难发现,片中通过视觉层面的时间标志直观地浓缩了女人的一生,即从童年﹑少年﹑爱与性﹑生育﹑单身母亲﹑失子直到生命的终结。

猜你喜欢

美版布莱恩丽莎
转世为鸡
“得心应手”策略下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以浙美版五年级下册《映日荷花别样红》一课为例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9册《第13课 拼贴画》教学设计
“教学失控”让美术课堂教学更精彩——以浙人美版二年级上册《剪花边》一课为例对教学失控价值的再认识
小动画,大学问——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会动的“画”》教学实践与研究
盲点(2)
聪明的布莱恩
特殊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