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平台爆雷现象研究
2018-02-21柳颖
柳 颖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07)
引言
2018年的夏天注定是个不平静的夏天,P2P爆雷再度成为热门话题。百度百科词条显示,爆雷,一般是指P2P平台因为逾期兑付或经营不善问题,未能偿付投资人本金利息,而出现的平台停业、清盘、法人跑路、平台失联、倒闭等问题。网贷天眼数据显示,从2018年6月至7月中旬,短短50天时间,就有163家P2P网贷平台出现提现困难、老板跑路等问题,仅7月18日当天,就有7家P2P平台爆雷,大批投资者集会维权,引发社会的极大关注和维稳问题。
1 P2P网贷的前身今世
P2P 是英文“peer-to-peer”的缩写,P2P 网络借贷(以下简称P2P网贷),是指网上个人对个人、点对点的借贷,其核心技术是通过借贷平台的内部信用评级和贷款利率定价,进行资金的匹配,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方式。
2007年,P2P网贷模式被引入中国,其低门槛、方便快捷的特点,让小微企业、个人融资难度大大降低,也为大批投资者(资金提供方)带来了可观的利息回报,因此得到迅猛发展,无论从平台个数、成交总额,还是投资人数、参与客户都呈现出几何级的增长。从中国第一家P2P公司拍拍贷在2007年成立到2015年P2P行业累计成交额首次突破万亿元,用了8年;而到2018年6月这个数字突破7万亿,只用了2.5年。同一时期,中国的居民储蓄增速却从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可见P2P行业的火爆和存款的搬家现象。但是投资最基本的特性就是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P2P网贷的高收益也带来了高风险,尤其是一些假借P2P网贷之名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诈骗等行为的发生,使“爆雷”这个金融新名词应运而生。
2014年被称为P2P行业的“爆雷年”,那时候“踩雷”事件频发,导致一部分投资者深受其害,从此远离高收益的P2P平台。但是P2P理财高额的投资回报以及一些平台的不规范噱头宣传,使得P2P平台数量呈现一边“爆雷”,一边增长的怪相。网贷天眼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全国新增问题平台的数量分别为:1026家、1498家、948家。到了今年,仅上半年,全国新增问题平台就达到673家。今年这个夏天可称之谓“雷声滚滚”,很多投资者血本无归[1]。
2 P2P网贷平台频频“爆雷”究竟为何?
P2P雷声滚滚,投资人血本无归,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外部监管环境的收紧。野蛮生长起来的P2P平台合规性较差、经营粗放,经过几年运转之后风险积聚,监管整治势在必行。从上月至今,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多次向P2P市场释放出加强监管的信号。郭树清主席那句“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让人记忆犹新。但众所周知,P2P网贷的投资收益率普遍都在8%~10%以上!同时,原本定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的P2P网络借贷备案工作已经延期,备案延期让不少网贷平台的合规成本增加,一些有问题且实力不济的平台,继续维系下去的难度越来越大,主动或者被动的“爆雷”就此密集发生。网贷天眼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平台总数已达6 660家,而累计问题平台总数也达到了4 495家,淘汰率高达67.49%。截至6月30日,网贷行业贷款余额12 240.70亿元,年度内首次出现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行业发展压力过大,平台生存出现困难。
2)内部的业务瑕疵和违规行为导致连锁反应。监管压力增大固然是导致P2P平台“雷声滚滚”的原因之一,但是P2P平台自身的业务瑕疵和违规行为也是引发频频“爆雷”的重要因素。P2P究其本身,只是运用了互联网这个平台,但经营的本质还是传统借贷生意,以赚取其中的息差为目的。目前各路资本热衷于P2P,其实更多地还是看上它在集资方面的便捷性和快速性,很多P2P平台即使在建立初期给出高回报以吸引投资者,也是从后期投资人中挪用的资金,这种“前吃后空”的资金链其实就是变形的“庞氏骗局”,自然缺乏发展的可持续性。两年前,原银监会等四部门就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所谓的P2P平台,本质是网络借贷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也就是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信息服务。其需要履行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格条件、信息的真实性、融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必要审核等义务,并不得从事或者接受委托从事为自身或变相为自身融资,直接或间接接受、归集出借人的资金等活动。但是一些不合规的P2P平台仍然铤而走险,出现假标、自融、资金池、风控等问题,一旦遇到流动性紧张和监管压力,就会引爆风险[2]。同时,P2P网贷“爆雷”会引发连锁反应,市场恐慌情绪会迅速散播,很多P2P投资人为规避风险,会加紧抽回资金,导致平台出现资金集中大量流出的现象,挤兑的恐慌效应会使正规运营的平台也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很多即便没有跑路的平台也纷纷爆出逾期无法兑付、项目展期等情况,从而导致P2P网贷整个行业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3)投资途径的缺乏和投资教育的缺失。短短两个月,超过百家P2P平台集体爆雷,无数投资者深陷绝望。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这场风暴前,都面临着同样一个投资难题:手中好不容易积攒的资金,买个货币基金、银行理财跑不过通货膨胀;炒个股票又觉得风险太高;市场普遍推崇的基金定投,又没有那么多耐心和时间赛跑。P2P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中国大多数的普通投资者普遍缺乏基本的投资教育,P2P网贷的高额回报和很多平台国资系、上市公司的背书宣传迷失了他们的判断力,再加上多数平台会有各种显性或隐性刚兑,导致大部分网贷投资者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低风险甚至是近乎无风险的投资,忘记了高收益等于高风险的投资铁律,忽视了在一个尚未发展健全的金融行业里,恰恰一切都是风险,最终造成了财产损失甚至搭上全部家当。而这些普通人往往又是非理性的,他们集会维权,网络轰炸,无疑给已经千疮百孔的P2P网贷行业雪上加霜。
3 P2P网贷的未来在哪里?
P2P2网贷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方式,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法律风险、信贷技术风险和平台欺诈风险等,这就需要从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两方面加以管控。
对于P2P平台,目前各地金管部门实行的是备案制,备案制的另一面应该是严格监管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切实保护好投资人的利益。由于P2P的投资人分布广泛,如果目前出现的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将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转,这次P2P爆雷后各地投资者集会维权,反应激烈的现象就可见一斑。日前,央行会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专门召开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以及下一阶段工作部署动员会。这次部署的重点包括:一是规范现有仍合规运营的P2P机构,通过检查、禁止新增的方式让行业有序发展;二是引导不合规机构良性退出,和金融机构合作利用市场化手段力争实现无风险退出;三是严厉打击P2P平台恶意行为;四是严厉打击借款人恶意逃废债行为;五是要保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3]。同时明确指出,互联网金融风险是金融风险的重要方面,要用1到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从而化解存量风险,消除风险隐患,初步建立起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制度体系。可以看到,强大的政府监管正在逐步形成。
除了有效的政府监管之外,P2P网贷行业本身的合规化运营也很重要,《办法》早就明确了P2P平台的定位和职责,但是围绕P2P网贷行业的银行存管、相关的股东、渠道等合作商,甚至是国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各种协会,都应该为该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而不是收了费、蹭了热度,增进了销售额,却不做好自己应尽的职责。进入8月,P2P爆雷的连锁反应从个人投资者蔓延到企业,就是因为一些实体企业借助P2P平台进行推广销售,导致P2P爆雷的蝴蝶效应传导到实体企业。北京168家邻家便利店全部关停,极路由和斐讯因为I财富和联璧金融的爆雷而资金链断裂,连带销售渠道京东和小米都被牵连,遭到投资者投诉维权。
近期P2P平台集中“爆雷”,可以视为行业自身优胜劣汰、集中度逐步提高的过程。P2P行业能够覆盖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提供资金支持的领域,面对小微企业、个人旺盛的融资需求和大众的投资需求,P2P网贷模式今后仍然有不错的发展空间。关键是,政府有效监管和行业自律发展必须要双管齐下,扎实推进行业合规整改工作,通过及时的差异化的备案安排,为行业树立一批合规的标杆企业大力发展。同时加大投资者风险教育和观念转变,相信P2P网贷行业只要坚持信息中介定位,回归到点对点的业务本源,一定会迎来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在金融服务实体和普惠金融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