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服务“三农”发展路径探究

2018-02-21支敏怡

现代金融 2018年8期
关键词:三农客户金融

□ 支敏怡

一、金融科技服务“三农”现状及未来展望

(一)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当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与金融已成为两大热门词汇,而两者融合产生的“金融科技”有着各界普遍认同的广阔前景。金融科技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代,1.0时代指的是2013年以前传统金融机构和IT技术的结合发展产生的相对封闭的运营模式;2013年以后,金融科技进入2.0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运用,使之有了越来越强的社会交互性;未来2020年,金融科技将进入3.0时代,智慧金融的发展趋势也已逐渐明朗。

(二)金融科技对“三农”发展的影响。在当前的科技金融发展阶段,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已成为重要工具,并逐渐发展成熟,这些技术在“三农”信贷、网络融资、精准扶贫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关注、探索和尝试。目前商业银行为主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模式”、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的“农业产业链 + 在线金融模式”、以互联网电商企业为主的“电商 + 涉农金融模式”、以农产品交易公司为主的“专业市场平台 + 供应链金融模式”等多种场景已得到广泛应用。

(三)金融科技服务“三农”展望。随着金融科技3.0时代的到来,未来5G、物联网、AI、AR、VR、区块链、雾计算将成为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将为“三农”金融发展提供更为精准的支持。未来5G可极大提升在线金融模式的服务效率,结合VR和生物识别可为远程视频认证等业务办理提供技术保障,提高县域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的自助化水平,加大普惠金融的力度和广度;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可为农产品销售供需,贫困户识别、管理、补助发放,“三农信贷”数据收集、审批、贷后管理等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同时,运用区块链技术,可实现去中心化的征信机制,确保个人征信数据真实有效和不可篡改,将精准补助后的信息及时反馈提升信贷、政府增信等金融服务手段的效率。

二、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三农”服务前期探索——以苏州农行为例

商业银行一直是“三农”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以苏州农行为例,该行以县域“三农”金融业务为战略重点,在长期经营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经营特色和传统优势,在新常态下,苏州农行顺应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 +” 等战略导向,积极发展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为核心的金融科技,并将之广泛运用于“三农”服务体系。

(一)围绕产业链核心龙头企业,加快上下游商户拓展。一是对信息化或电商发展较为成熟的核心企业,一方面以易捷模式为切入点,重点解决企业收款对账痛点,积累平台交易数据,并采用平台交易数据和企业ERP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在线供应链融资业务;另一方面可择优采用ERP对接,全面梳理存量客户信息和个性化需求,以支付结算和订单对账为突破口,进而实现订单共享并依托数据积累逐步开展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二是对于信息化和电商化发展初期的核心企业,采用直接入驻。充分发挥平台“金融+电商”服务功能、运维团队和免费入驻等特点亮点,全力营销入驻商户使用包括采购、销售、库存、财务分析在内的全流程电商金融服务。三是对于县域、乡镇级的代理商和批发商,以“订单+支付”为突破口,提供采购、销售、库存、财务分析等一揽子服务,实现批零环节整体互联网化,打造“县级代理商+乡镇批发商+村级农家店”服务模式。

(二)围绕专业批发市场,整体推进惠农商圈。通过打通上、中、下游信息流,解决传统产品流通领域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等问题,促进流通领域规模化效应,实现市场商户由自发、分散、管理无序的传统型农批市场向有组织、电子化、管理有序的超级市场转型。专业市场入驻方式可以采取整体搬迁与逐户入驻相结合的模式:对于组织结构完整、市场管理机制成熟、运营主体相对强势的专业市场,采取市场方整体入驻,内部商户批量入驻,提供包括会员管理、资金结算、佣金管理等配套服务。对于组织结构相对松散、市场管理主体较为弱势的农批市场,支持单个商户自由分户开通,提供在线开立店铺、上下架商品、多渠道支付等全流程电商金融服务。全面梳理专业批发类市场客户,利用前期营销成果,实施专业批发类市场商户名单制营销,明确专人负责跟踪项目营销进度,确保计划完成。

(三)围绕场景应用,加快推进平台互联网化升级。一是在农户群体中推广三农服务互联网平台APP,通过提供农产品信息发布与撮合服务,加速农产品供销信息的对外推送,服务好农产品进城,进一步培育壮大平台客户群体。二是在为农民提供助农存取款和日常缴费服务基础上,以“惠农采购”为切入点,满足惠农通服务点的订货、销货需求,提升客户体验。三是借助场景建设及互联网技术推进平台转型升级。推进平台由传统终端向综合化服务站点转型,加载公用事业、社保医保等代收代付功能,逐步将服务平台扩展成集结算缴费、电商交易、物流中转、信息采集、营销推广、咨询服务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站点,不断增强客户粘性。

三、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服务“三农”具有广阔的前景,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一)金融科技的复杂性和农民认知局限性之间的矛盾。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是一种创新转型,而服务“三农”属于传统业务,对银行来说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由于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的国情,将两者结合存在一定难度。“三农”业务有其特殊性和局限性,主要包括:农村特别是县域偏远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硬件上不利于金融科技的传播和普及;农民特别是扶贫对象知识水平较低,难以理解和接受金融科技的概念和使用方式;农村居民思想相对保守,对相对复杂的金融科技产品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引导,建立金融科技与农民之间的纽带,让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三农”。

(二)金融科技的功能创新与“三农”实际需求不匹配。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在于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逐渐产生了如“无人银行”、VR金融体验、智能手机银行等新产品,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切入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这使银行趋向于减少一线简单操作引导人员,“无人”银行将成为可能;而在“三农”业务中,农村群众的普遍需求是简单、方便、安全等比较“接地气”的服务,喜欢人与人的互动交流,便于操作和理解的互动界面,可信度高的安全保障。如何让高科技真正“落地”,契合农村群众的需求,让广大农村群众真正用得舒心、用得放心,成了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服务“三农”需要重视的一大问题。

(三)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服务“三农”积极性有待提高。“三农”业务属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银行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自身体系,包括走村串户、设置便民服务点、人力物力资源倾斜等。而运用金融科技需要从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服务模式,这不仅对农村群众有一定影响,对商业银行自身经营也是一种挑战。一线工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去了解新兴事物,而后再将产品向客户推广,前期推广金融科技产品跟单纯营销传统金融产品比更费时费力,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一些基层网点对金融科技产品的接受和推广缺乏积极性,仍存在着“怕麻烦”“按老办法来”的业务思维方式,不利于金融科技在“三农”领域的推广应用,需要商业银行管理部门加强考核激励,帮助基层一线网点员工打破惯性思维和传统工作思路的束缚,积极运用金融科技产品解放生产力,推动“三农”服务转型升级取得实效。

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服务“三农”路径探究

(一)商业银行需加大金融科技服务“三农”的投入力度。运用金融科技服务“三农”在初期阶段需要一定推力,商业银行需增强对此重视程度,可在系统内设立“新三农金融部”将科技部和相关机构部门进行资源整合,定期召开研讨会研究金融科技与三农金融的契合点;可联合乡镇各网点、整合三农联络员建立专门的人才服务队伍参与金融科技在农村的推广实践,同时定期讨论研究服务“三农”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线反馈,汇总上报并结合上级指导意见加以改进;可加强对基层一线网点关于金融科技产品和三农业务知识的培训,提升员工对金融科技各类产品的运用能力和服务“三农”业务能力,让广大一线员工充分发挥连接金融科技和农民群众的纽带作用;加大对网点及相关部门在金融科技服务“三农”业务中的考核力度,借助考核提高全行在该类业务中的积极性,推动业务更深层次的发展。

(二)多措并举加大金融科技在农民群体中的宣传力度。新事物的推广需要有效宣传,金融科技的相对复杂性和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对银行的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可在宣传前期对不同村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初步调研,对不同情况的地区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方式。对于硬件设施较好、发展较快的新型村镇可针对群众举办科技银行体验展,采用布置展厅展览、试点新概念银行等方式集中展览金融科技服务;对于条件相对落后的村镇可在乡镇银行网点逐步引进智慧金融服务,借助点多人多的优势进行实地推广,对前来网点办理业务的农民群众采用发放宣传折页、产品现场体验的方式宣传,对偏远地区的居民还可结合传统走村串户的方式将服务送上门,扩大金融科技产品在农民群体中的知晓度,并形成良好的口碑提高传播质量;还可以借助网络,利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博等新媒体,结合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高效传播,让更多的人获得相关概念资讯。

(三)以“有人”助推“无人”进行平稳过度。新事物的推广需要循序渐进,金融科技在农村推广初期,需要借助人力辅导客户,对客户进行概念说明和操作指导。结合银行转型,网点可在超级柜台等金融科技设备引进初期增派大堂人手,为前来体验的客户提供一对一辅导,待客群熟悉之后逐步减少操作辅导人员,真正实现客户自助操作的“无人”银行;可在手机银行、网银、惠农e通、三资管理系统等智慧金融软件推广之初增派人力前往客户办公地点进行实地操作辅导,实行客户经理团队分片维护,指定人员对一定区域内的客户进行服务,确保客户会用、用熟;可通过建立客户微信群的方式将有类似需求的客户集中在同一网络平台,由指定人员在群内回答客户在使用中产生的问题,避免重复解答相同问题,提高服务效率;还可组织公益讲座,从更大范围对客户群体进行普及式培训,让农村客户循序渐进地接受新事物,真正实现科技解放人力。

(四)根据客户反馈不断改进产品功能。金融科技存在的意义是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便捷高效、更人性化的服务,因此从产品的产生到推广必须根据客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反馈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银行可通过实地问卷调研、电话回访、短信调研的传统方式对金融科技产品客户使用体验进行收集调研;可微信公众平台组织投票活动收集客户对不同产品的满意度;可在网银、手机银行、e商管家等电子金融产品软件中插入体验评价程序,通过简单的选项收集客户反馈信息;可利用程序让客户通过文字、语音等方式对金融科技产品提出意见和建议,注重收集分析,并针对客户需求进行改进;还可在客户反馈信息后为客户提供抽奖机会,或根据反馈信息的价值对客户进行奖励,增加客户与银行互动的积极性。对于收集到的满意度信息和反馈意见,可由科技部门进行整合,运用大数据加以分析,寻求尽可能满足大部分客户需求的最佳方案,并快速响应将其运用于产品,提升产品改进效率使之更好地契合客户需求。

猜你喜欢

三农客户金融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君唯康的金融梦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