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2018-02-21

现代金融 2018年8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三农县域

□ 戴 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对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既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机遇。2018年,镇江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2018-2022)》,重点组织实施本地“三高”(高端、高新、高效)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民增收、人才培育、改革创新“六大行动”,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三农”更高质量发展。围绕这一全新、立体的发展战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需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加快产品和模式创新,以新定位、新思维、新举措服务好新战略。

一、金融服务“三农”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工作中进行了各种有益探索,在构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服务“三农”新模式初步形成。

(一)服务“三农”的新理念得到深化。各金融机构“三农”理念不断深化,农行、农商行、邮储等县域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强化,网点布局逐步优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服务功能也在不断增强。作为定位于“面向三农”的农业银行,十多年来始终进行着诸多有益探索,2017年再次提出要将县域领军银行战略作为全行上下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二)服务“三农”路径规划更为明确。一是在顶层设计上将“三农”放在重要地位,制定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服务“三农”做强县域、供给侧改革和金融服务指导意见、深化三农事业部改革等一系列办法,进一步明确“三农”工作服务重点和改革方向。二是在路径演进中不断梳理其中的堵塞环节、薄弱环节。倾力调研分析金融服务“三农”工作难点问题,逐步形成以政府增信合作、产品创新研发、流程模式优化为创新方向的推进模式。三是在基层金融服务上更为明确,网点布局、人员安排以及业务重点方向等更加有利于服务“三农”工作。

(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增强。一方面,农村金融市场多层次差异化金融体系初步形成,政策性担保、风险补偿等配套机制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自主研发和创新不断加快,对接需求创新了一系列特色贷款产品,并在资源配置上定向支持,较好地实现了普惠金融、涉农贷款的明显增长。

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挑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将进一步催生大量的金融需求,但从当前基层金融服务“三农”的实践看还存在一些难点和困难,主要反应在相关政策对接、产品创新、机制完善等三个方面。

(一)基层银行新政对接落实不够到位。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与2005年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相比,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体要求,内涵更为丰富、层次也进一步提升。当前金融机构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已经从顶层设计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深度融合,以最大限度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但是,基层机构在具体化本地实施中,仍存在一定的实践差异。不少基层金融机构对乡村振兴的重点支持领域认识比较单一,有的还局限于传统的农户贷款等方面,视界不宽,举措不多,效果不佳,多元化“三农”业务增长动力不强,不能有效满足重点领域多样金融需求。

(二)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动能不足。一直以来,困扰农村地区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政府、金融机构虽然通过加深合作、创新产品等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未能达到预期,风险补偿机制未有效落实、担保保险费用偏高、客户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依然制约农户金融发展。应该说,农村市场缺资金、缺服务的问题,根本上还是缺信息、缺信用的问题,须从更深层次加以解决。此外,产品创新源于实践,基层银行在具体用新创新环节中,不能跳出思维定式、迅速反馈问题打通渠道,创新动能不足,也对创新传导落地成效造成一定影响。

(三)县域金融乡镇资产业务空心化趋势。伴随着商业银行的转型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县域乡镇网点呈减少、功能单一化趋势。农业银行始终着力于坚持发挥县域乡镇网点主阵地作用,但近年来乡镇网点综合服务能力不强、资产业务薄弱等矛盾逐步显现,也存在一定的资产业务空心化倾向。网点传统业务遭遇瓶颈、新兴业务发展不快,对金融服务“三农”带来一定挑战。从基层人员队伍看,网点客户经理队伍弱化、年龄老化,高素质、专业化、能够适应新型发展要求的年轻人才队伍建设不到位,跟不上基层金融转型发展的要求。

三、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策略

(一)立足大局明确定位,科学制定服务规划。全力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既是新时代农业银行的新使命新担当,也是推动“三农”业务有效发展、巩固提升县域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的新机遇新任务。

一是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准确定位新时代服务“三农”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农业银行是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必须大力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需求。制定本地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意见,深化理念传导,优化信贷导向,创新产品政策,健全体制机制,更好地服务县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产业集群和成熟专业市场,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明确县域乡镇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农业银行“三农”客户资源基础和社会品牌效应作用,制定县级支行“一县一方案”、乡镇网点“一镇一规划”,明确县域业务未来三年发展目标。

三是完善资源配置,下沉金融服务重心。优化县域网点布局调整,突出抓好填补乡镇、开发区等空白;加速推进网点智能化轻型化转型升级,实现功能整合,优化劳动组合,提升网点综合服务能力;建优“三农”服务团队,优先保证乡镇网点人员队伍,选聘“三农”高级专员,提高网点直接办贷能力,进一步实现资产业务下沉,提高服务效率。

(二)精准对接金融需求,有效提供资金供给。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几条主线,不断深化农村现代产业体系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支持力度,全力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和民生金融工程,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服务“三高”农业发展。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高端、高新、高效“三高”农业发展,不断深化农村现代产业金融服务,做好综合服务的“领头羊”。按照“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镇一品”特色产业发展目标,深化农业龙头企业全面合作,支持专业合作社、支柱产业地发展,升级打造本地茶叶、稻米、鲜果等优势农业特色品牌。

二是服务城乡协调发展。助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围绕农村公路、供水、电网等基础设施改造,采用产业基金等投贷联动方式增加资金投放。加大水利工程、棚改项目以及县域医院建设等资金支持。加快构建三资管理平台,为村民、村集体、乡镇政府提供支付结算、资金管理、投资理财、电子商务等金融服务。支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围绕特色品牌、特色小镇以及农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打造特色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旅游升级。同时借助掌银、e商管家等线上平台优势,搭载乡镇旅游信息推广,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三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深耕农户金融业务,依托“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新模式,因地制宜批量营销、批量获客,制定整体服务方案并投放支持,大力发展县域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金融业务。优化传统农贷业务,在服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新客户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空间,实现农户贷款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个人消费贷款等非住房贷款业务,丰富农村金融服务;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助力贫困老区振兴发展行动,稳步提升农民收入。

(三)创新产品优化增信,提升银政合作成效。通过创新信贷模式产品,优化政府增信合作,破解农村农户融资难题,全力提高服务“三农”成效。

一是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基层金融创新和本地差异化经营的范围更为广阔。通过调研分析区域优势行业、特色产业等金融需求,积极争取并制定实施差异化区域信贷政策,同时在信贷资源的匹配上予以重点倾斜、优先保证。优化完善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客户服务方案,加大“三农”绿色信贷、普惠金融、“三农”幸福产业等产品运用推广。推行客户分类管理,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进一步下放业务权限、简化办理流程,实行限时办结制度。

二是创新贷款增信模式。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一方面优化现有省级风险补偿基金,完善风险管理,让农户用足用好风险补偿政策;另一方面,探索创新政府直接增信模式,在一定范围内试点地方版风险补偿机制,扩大市县农户金融服务面。健全政策性担保体系,进一步发挥政策性担保机制作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准入门槛,通过担保费率补助或其他形式补贴等方式,降低农户担保费率和融资成本。完善农业保险功能,拓展保险服务范围,有效解决在额度、服务面以及保险费率等问题,使之成为农户融资渠道的有效补充。

三是完善配套政策设施。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格局。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建立起以征信为主体、以政府信息等数据为补充的涉农企业征信系统,解决信用缺失问题。强化风险管控,通过构建政银信息互动共享、风险联动反映机制,对存在失信违约行为的企业,在奖补资金等方面予以区别,实行动态后评价。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四权”抵押贷款产品,进一步加快配套改革及相关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消除政策落地实施障碍。

(四)加快布局金融科技,实现“线上线下”互联发展。金融机构要顺应农业农村移动互联发展趋势,从战略高度将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提升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业务发展的“一号工程”,努力破解传统农村金融难题,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多元、综合的现代金融服务。

一是积极推广网络融资业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其中,数据网贷这类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创新而出的网络融资模式,将成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率、扩大流量经营和提高信贷覆盖率的重要依托。基层农行利用农总行“快农贷”平台,在积极推广“惠农e贷”等已有农贷产品的同时,进一步深入结合本地特色产业、信用村信用户等新型网络融资模式。

二是推进网络支付结算等基础金融服务。当前,农村地区互联网移动设备广泛普及,农村支付环境和农民支付习惯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基层银行应将互联网“三农”基础金融服务与生产生活场景结合,加快网银、掌银等业务发展,积极推广e收款、惠农e付类业务,发展农村扫码支付市场。大力推进农行传统“惠农通”服务点互联网化升级,实现转账汇款、生活缴费、购物消费等线上模式,将服务点打造成多功能的综合金融服务站。

三是着力发展农村电商金融服务。发挥江苏农行“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制度优势,以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化为基础,以特色电商金融为支撑,进一步突出电商金融平台的农行特色,加快推广“惠农e商”平台。围绕现有商贸流通基本格局,从农村超市、县域经销商、批发商、物流园、农业生产主体等合作入手,为农业产供销链条上的各类用户提供一揽子电商服务,打造电商与金融紧密融合的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三农县域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