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全球竞争格局与中国大农业视角布局农垦未来蓝图

2018-02-21王曙光

新疆农垦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农垦体系农业

王曙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1)

经过改革开放前30年的深厚奠基和改革开放之后40年的艰苦的体制探索与改革尝试,当前总体上来说,中国农垦体系已经走过了“山重水复”的试错与摸索阶段,而进入了一个“柳暗花明”的改革攻坚期和迅猛发展期。各中央直属农垦和地方农垦正在以锐意创新的精神,以差异化和多元化的体制改革思路,因地制宜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在企业办社会的体制改革、理顺与地方政府的行政关系和财政关系、企业集团化格局和产业链打造、化解历史债务和安置职工就业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部分垦区转企改制进展迅猛,盈利能力大幅提高,全国农垦体系整体运作绩效也在迅速提升,长期亏损局面基本结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局面,这与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农垦体系的战略重视直接相关。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时强调,农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援国家建设、维护边疆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更好发挥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同时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这些重要论述,站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高度,从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大农业的双重视角,为农垦的未来改革发展确定了基调和路径。

展望未来,中国农垦的发展空间更大,但是其挑战也很大。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

第一,要创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农垦文化。我国农垦体系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孕育出极为优秀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奉献国家、勇于担当。这种优秀的企业文化曾经在农垦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未来也一定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新时代农垦体系的文化,要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适应市场化和企业化的崭新时代特征,培育出新的企业文化。农垦体系作为一个企业主体,要更加具有市场眼光和市场敏感性,要在推动要素市场化和运作机制市场化方面具备更大的魄力和开拓精神。因此,要在传统的农垦文化“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奉献国家、勇于担当”之外,再加上“市场意识、勇于创新”这八个字。尤其是农垦的管理者,要把自己视为一个企业家,要培育企业家精神,而不是把自己看成一个政府工作人员;要锤炼农垦管理者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开拓意识,甚至要培育在市场竞争中必备的某种程度上的冒险意识,要勇于尝试和探索。要面向市场,建立市场化的人才选拔机制,要加大经理人市场的培育,从经理人市场中发现和拔擢更多的农垦优秀管理者。当前,一些地区的农垦管理者和职工还存在着若干计划经济时期被动等待的观念,思想僵化,不思进取,没有树立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积极开拓、努力创新的思想,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这种思想状态严重阻碍了农垦的体制改革和市场开拓。新时期农垦的发展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要使农垦上下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手段和约束手段,促使农垦体系的观念更新和制度变革。

第二,要从全球化竞争的大格局着眼,从配置全球资源和产业链的大格局着眼,加大农垦体系的全球粮食市场竞争力培养。全球垄断粮商对中国粮食市场虎视眈眈,我国的市场不再是封闭的,因此我们要有足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要从全球竞争视角来培育农垦在农业生产和销售的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如何对付全球粮食垄断资本主义厂商,这是一个极为严峻的时代命题,也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的大命题。可以从四大粮商的战略布局和产业链构建中获得不少启示,要好好总结这些垄断厂商的战略智慧与布局手段。要举一国之力,在种子的研发、农业机械制造与研发、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农产品定价机制探索和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机制的探索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并保障落实。要对农垦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上的布局进行高屋建瓴的、综合的、系统性的研究,从国家层面加以布局,在政策上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近20多年来,我国大豆产业迅速衰落的前车之鉴值得汲取,我们要利用好农垦这个强有力体制,有针对性地培育产业优势,逐步恢复中国在战略性农业产业上的竞争优势。比如大豆产业要逐步恢复,农垦要建立自己的大豆压榨企业,要在科学的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在企业的并购和产业的整合方面迈开大步子,要有清晰化的战略步骤,一步步地抢回我们失去的战略阵地,防止国际资本对中国战略性农业产业的控制和垄断。

第三,要空前注重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问题。农垦是我国现代农业的排头兵,农垦的大农业生产方式天然地要求农垦必须与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智能化水平相结合,才能获得比较优势,才能在国际粮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以黑龙江垦区为代表的中央垦区以及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垦区,在企业的研发投入上肯下大气力,练真功夫,在农业机械制造、信息科技、遥感技术、良种培育、农作物和畜种改良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突破,从而夯实了自己的竞争实力。近期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实际上反映了中美之间国际竞争的加剧,而这种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全球粮食市场的竞争中,一个国家的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如何,一个国家在生物技术层面的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粮食生产的效率和竞争力。农垦体系要高度重视提高研发投入,要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大力吸引优秀的高科技人才,要结合农垦的产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改造。笔者2018年8月赴黑龙江农垦考察,为我国农垦在科技层面的进步感到振奋,同时也感到我们在农业科技尤其是农业机械制造和生物科技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进步空间,要在这些产业上进行资本的整合,辅以国家的大力支持,改变在农业机械等方面高度依赖外国进口的状况。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自主创新,更加重视本国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是农垦科技进步未来需要努力的大方向。

第四,要运用综合的金融支持手段,支持农垦集团化、企业化、市场化,支持农垦企业追求集约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支持农垦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做大做强。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队,农垦自身获得金融支持的能力比较强,国家要在信贷融资、上市融资、股权融资等方面对农垦进行政策支持。国家政策性金融体系和开发性金融体系,尤其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要对农垦企业进行大力支持,支持其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产品开发和整个农业产业链构建。其中的道理不用多说,农垦承担着重要的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安全和农业现代化的国家使命,在一定意义上正是国家政策性金融必须支持和应该支持的重点领域。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和股份制银行体系也应该在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支持农垦企业的发展,在抵押担保等方面采取灵活的手段,用创新性的信贷产品支持农垦的产业发展。要给农垦企业更多的上市机会,使优秀的农垦企业能够有更大的融资空间和发展空间。要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对农垦进行全方位的资本支持。要鼓励农垦独立建立或参与建立国家级(国家主权级)的农业产业基金和各省级的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笔者曾经倡议国家建立主权级的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以保障国家的农业安全,构建强有力的农业产业链,参与全球的农业市场竞争。农垦作为国家队,在国家主权级的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中必须承担重要的职责,占据重要的地位,这一战略举措,必须由国家来进行顶层设计,并吸引包括农垦在内的龙头粮食企业和农业企业参与其中。国家级和地方性的农业产业基金的设立,是完善农垦投资体制、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农垦运作机制的市场化和企业化、用市场机制促进农垦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部分省份的农垦体系正在尝试,各地方政府应给予积极的支持与政策协助。

第五,中国农垦体系要与其他农业企业和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密切的战略合作,要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进行密切的科技创新合作,从而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和协作机制。农垦不能成为一个封闭的体系,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一个封闭的体系是很难获得发展空间的。农垦体系要走出去,与别的企业和其他主体进行战略合作,从而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培育产业链,在国际竞争中抱团出海,借力发展,共赢共荣。比如农垦集团应该和中粮集团等大型农业央企合作,进行农业全产业链的打造;农垦应该和农业加工企业密切合作,与互联网物流企业(比如京东等)进行密切合作,与中华供销总社以及供销社系统密切合作,与中国进出口贸易企业密切合作等,从而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在农产品物流和营销领域、在农资和农产品供应领域、在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方面等,大大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未来农垦发展要打开格局,眼界要开阔,要在全产业链上摆开阵势,这就需要一种开放的、协作的、借力的、共赢的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

猜你喜欢

农垦体系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体验休闲采摘 感受农垦文化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点“土”成金 农垦改革
困知勉行 积厚成器——快速成长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