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集团双预控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研究
2018-02-21郝志伟郝梦晨
郝志伟, 郝梦晨
(1.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24; 2.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4)
引言
2016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2016年10月,国务院安委办下发《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强调“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提出“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双重预防、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
对于煤炭行业而言,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试行)》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中,正式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作为对煤矿安全标准化考核的重要指标。2017年5月26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大力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积极构建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质量达标“三位一体”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所以,对煤矿集团双预控管理体系的应用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实现矿级和集团综合管控相关联的一体化管控平台。平台功能主要涵盖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子系统:结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实现对风险的年度、专项、变动辨识,全面管控风险情况。
2)隐患排查治理子系统:实现隐患排查计划、闭环治理、督办升级和三违管理等一系列功能。
3)安全管理决策支持子系统:对风险和隐患管理中存在的各种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
2 应用分析
安全管理的核心在于控制风险,即在风险发生之初能够提前预测到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性措施。由于安全预控管理的复杂性,很多企业在安全管理上退而求其次,即在发现安全隐患后予以整改,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风险。风险和隐患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的概念。危险源是指存在于生产作业场所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岗位、设备等。风险是危险源带来的后果和其失控可能性的乘积。显然,危险源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当危险源处于“失控”状态时,危险发生的可能性超出了可接受范围,就演变成了隐患。因此,如果能够对危险源进行预控,使之保持在“受控”状态下,就能够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或使风险保持在可接受的低范围内。
安全管理分为两个阶段: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风险辨识、管控和以隐患闭环为核心的隐患排查治理。如果不能够实现对危险源所伴随风险的提前辨识、制定管控措施,那么对隐患的整改就成为安全管理的核心。隐患整改的关键在于落实,即确保每个隐患都能够落实到专人,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规范的方法去完成。由于每个隐患都各不相同,安全管理涉及的信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任何一个管理模式、体系和方法的落地,都依赖于一个强大的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安全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形成集团、煤矿一体的双重预防控制和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化、系统化和自动化,达到保障生产和非生产过程安全的目的。
3 技术方案
本研究拟建立的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控制体系是一套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适合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的双重预防机制管理体系。通过双重预防控制管理的建设、推行,进一步夯实整个集团安全管理基础,实现整个企业安全数字化透明管理,提高集团安监部门对下属单位安全管理的管控能力。企业双重预防控制管理体系建设最终的物化成果涵盖煤矿各个生产流程的危险源辨识汇总数据;优化提出新的煤矿双重预防控制流程;开发、实施一个功能完整的双重预防控制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各煤矿的逐步实施,集团可以统一访问所有数据,从而实现对整个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情况的透明化、实时化、集中化管控,最终形成集团和煤矿两个层面的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可以用“一张图”显示。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3.1 集团和煤矿一体化双重预防控制模式及其建立流程
双重预防控制的重点在风险和隐患数据库的建设,采取试点建设、推广完善的思路,由咨询专家辅导进行数据库的建设,形成模块化数据库后,推广到其他煤矿结合自身条件进行补充和完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和制定管控措施。在对现有安全管理流程梳理基础上,区分风险和隐患管理环节,结合企业管理特点,重新优化安全管理流程,分别形成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业务流程。在风险的分级管理流程中,尤其重视风险辨识和管控分级的问题;在隐患排查治理的流程中,尤其重视闭环和督办的问题。辅导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明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项工作流程。根据煤矿和集团的风险、隐患,矿井标准化管理机制建设双重预防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满足煤矿、集团管理要求,实现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统一登录,分级使用;建设集团统一的风险、隐患、矿井标准化数据库;用户统一登录,根据系统使用权限使用系统中不同的模块。
3.2 矿级双重预防控制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双重预防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矿级功能包含:安全风险分级管控、3+1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安全决策分析、安全风险可视化预警、罚款管理、辅助管理和系统监控。
3.2.1 风险数据管理
风险数据管理包括:风险点管理、年度风险辨识、专项风险辨识和风险数据库等功能模块。
3.2.2 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主要包括:重大风险管控方案、月度管控、旬管控、动态管控、专项任务管控,其中动态管控又分为矿级领导跟班管控记录、科室管控记录、区队管控记录。动态管控前首先由用户建立各自的风险管控清单。矿上设专人负责风险清单总体维护,按照用户专业(采、掘、机、运、通、地测、防治水等等)、风险等级推送风险管控措施。在矿井日常生产过程中出现临时特殊性作业活动(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工作面搬家、巷修作业、动火作业和高空作业等)、新增风险点、新增风险时,风险辨识小组进行辨识后将新增风险上报到系统,专人审核后把新增风险加入到当前的风险清单[1]。
管控人员可新建管控任务,在下井过程中落实管控清单的风险管控措施有效性,失效即为隐患,形成矿级、科室级、区队级管控记录,按时间、单位部门列表记录管控记录查询界面,确保各项任务符合设计的流程要求,确保安全生产。
3.2.3 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治理对标安全生产标准化中对应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信息录入、隐患闭环管理、重大隐患上报和三违管理[2]。
该部分功能提供各种类型的隐患检查,并实现对所有隐患的闭环、升级和上报等功能。对于超期、复查没通过的隐患等,自动进行升级督办管理;对于重大隐患,则自动提升为矿长督办管理,包括督办等级管理、督办下发管理、督办监督管理和督办销号管理等。企业可以根据以上功能实现对下属煤矿重大隐患治理情况的全程跟踪[3]。
3.2.4 辅助管理
“辅助管理”菜单项包括职业卫生、事故管理、系统管理。职业卫生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息查询、职业履历档案、劳动防护档案、健康检查档案、健康疗养档案和安全卫生教育培训专项档案。
系统管理提供灵活且具有多级授权管理的功能,从部门设置、员工设置、角色设置和岗位设置等方面实现用户权限的有效管理。系统权限管理能够根据单位和用户角色批量下发功能、批量分配权限。
事故管理包括事故列表、事故等级管理、工伤等级管理。可以对事故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系统管理包括菜单管理、用户管理、角色管理、组织机构、国际化语言、数据字典、系统公告、系统图标、地点管理和分类管理。
3.3 集团级双重预防机制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集团公司主要实现对其下属煤矿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专业工作的监管,实现对下属各矿风险点、风险、隐患和三违等数据的实时统计与分析,从集团层面实现对煤矿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管理,主要包括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分析、综合查询、可视化预警、系统管理和系统监控等。
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集团级功能包括风险管理、安全监管督办、风险分析与预警、安全风险综合可视化管理、安全风险考核评价管理、文档管理基础管理、辅助管理、综合查询和系统监控。
根据上级部门和集团安全管理的安排,向下属煤矿下达安全督办任务,督促企业按期完成,实现督办任务的下达、执行、跟踪督办、验收的整个闭环流程信息化。
企业可根据煤矿的风险分级管控信息,对下属单位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与预警。通过风险分析,实现对煤矿风险与隐患的交叉分析,发现存在的共性,找出内在线索,为集团监管提供支持[4]。
3.4 双重预防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部署方案
双重预防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集团统一部署、统一监管部署方案,有利于管理维护、容易扩展、减少煤矿(企业)重复投入,且所有矿标准化,系统功能和流程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严格对应,满足煤矿标准化验收的要求。该平台实现了风险动态评价与可视化预警以及风险和隐患的一体化管理,解决了风险、隐患两张皮的问题,将两者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符合集团公司安全管理特色,易于管理。
4 结语
本研究依据双重预防机制的思想和内涵,综合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等,设计了覆盖集团——煤矿运行的双重预防控制两级管理模式和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提出了集团企业安全双重预防机制监管模式,实现了风险和隐患的一体化管理和大数据对多种安全信息的综合分析,确保双重预防机制能够在煤炭集团层面有效落地运行,满足集团公司下属各煤矿的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要求,提升整个集团的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