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工业经济创新发展思路
2018-02-21杨莉蓉
杨莉蓉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07)
1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应用比较广泛,不仅农产品的产量增加,而且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随着城镇化政策的深入推进,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到城镇参与生产和建设,大大加快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但是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缺失,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济发展规模下降甚至陷于停顿,部分农村土地闲置、荒芜,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除了农业经济以外,缺乏重要的工业建设,而从城镇转移的其他工业生产仍然存在高污染的问题,这也是抑制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
2 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的问题
2.1 劳动力缺失,人才不足
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建设中,主要是依靠城市的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而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大规模的劳动力主要来源于农村地区。首先,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经济差异,农村地区大批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这样就导致了留守农村地区的大部分是老人、儿童,使得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缺乏劳动力来源。其次,我国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资源,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也几乎都是投入到城市建设中,甚少有人会选择回到农村工作、创业,支援自己家乡的建设。2016年末,全国农业生产经营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仅1.2%。普通劳动力和专业人才的缺失,使我国的农村地区变得没有丝毫的生命力和发展活力,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地区,甚至是连基本的公共设施都难以保障。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1996年末、2006年末、2016年末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数分别为56 085.58万人、53 100万人、31 422万人,在全国人口总数逐年增长的情况下,部分原先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逐步转移到别的产业,造成农村生产经营人数显著下降。
2.2 产业结构简单,工业化水平低
作为有着数千年农业历史的大国,我国在农村地区依然保持着非常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虽然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农作物产量也有明显提升,但是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仍然十分单一,生产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依然是延续传统的状态,通常一个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种类比较单一,农业生产劳作时间较短。而且服务于农村的专业人才人数以及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足,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农业种植、养殖技术的指导,没有找到适合农村地理环境的经济发展方法与途径,这样就导致了即使是农业生产变得高效和便捷,但是农业经济规模小,农业生产期短,剩余劳动力没有在农村地区进行其他生产作业,而是进入城市参与城镇化建设,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效果不明显。2016年末,我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 363元,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3 616元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1]。
2.3 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在党的十九大之前,我国政府的主要精力是改革开放,提高工业化和现代化,这些发展内容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在大范围上来看,主要是集中在东部地区。2000年起,我国实行了西部大开放战略,开始对西部生产力落后的地区进行扶持。但是由于我国的西部地区范围很广,而且扶持的政策也都是能源、电力的一些重大项目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方针则没有具体的规划。政府的政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产业调整的指导方针,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关于经济建设的政策方针,也是导致农村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
2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思路
党的十九大之后,政府提出振兴农村战略,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方针,也是实现精准扶贫的主要方式。农村地区区域面积大,人口众多,物产资源丰富,具有先天的发展优势。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农村地区的大量劳动力缺失,物质资源浪费,人才资源不足,这些问题都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经验、人才和技术,也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对于城市经济建设过程中的误区和不足之处,农村地区建设中也能够吸取经验并且扬长避短,增加创新的途径。
2.1 调整农村地区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化水平
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政府应该根据国家农作物产量,在不同的地区实行不同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同时,要考虑周边城市地区的消费情况,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进行农产品结构的转变。除了农业的发展之外,农村地区也应该利用有利的条件,发展现代化的工业经济,形成地方支柱产业,增加农村人口的标准化和批量化的就业,提高农民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同时,探索和打造本地的特色产业,并且能够积极地承接周边城市所转移的其他工业和其他产业,吸引和扩大投资规模,解决农村的经济发展困境[2]。
2.2 吸引高端人才,发展特色产业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农村地区长期的经济落后和发展缓慢导致了人才的流失,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吸引先进的高端的人才,发展特色的产业。比如在我国东部浙江和江苏地区,大多数农村地区都是依托于城市的工商业发展,实施的特色手工业生产模式,实现了经济的发展。此外,现代化的工业转移到农村地区,可以大量吸引先进的技术型人才,能够吸引大学毕业生返乡建设,同时带动消费,搞活经济。
2.3 政府增加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工业发展
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建设中,政府的政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农村地区实行集体主义经济,而农村地区的发展也与当地的政府机构领导是分不开的。首先,政府要增加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其次,在国家统一的政策前提下,地区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对农村地区的工业生产和商业经营要减轻税收,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投资。另外,政府要对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在生活上要给予关怀,增加经济补贴,鼓励技术人才、年轻创业者更多地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政府给予农村经济相关的政策支持,会给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综合性的效果。
3 我国农村经济创新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3.1 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农村地区在进行经济建设中,既要借鉴城市发展的模式,也要吸取城市发展中的教训。比如,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环境保护和资源浪费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如今的环境恶化和资源不足,因此,农村地区在进行工业化的建设中,要有充分具体的计划性,尤其是处在自然生态保护区的农村地区,一定要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其次对于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如林木资源、海洋资源和地热资源,要有计划地开采,避免因为资源的枯竭或者污染对农村地区的环境造成破坏。
3.2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提高
在不断提高物质文明的过程中,精神文明也应当充分发展。在城市经济建设过程中,东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而文化的发展相对落后,这就造成了公民的基本素质与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十分不匹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因为文化素质问题而引起的公共事件,有些事件不断发酵成了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政策的重要因素。我国农村广大地区教育资源不足、文化相关产业也不够发达,精神文明建设相对缺乏。因此在进行经济建设中,也不应忽略对文化生活的投资和发展,应努力提高农村地区的公民基本素质,改善农村的精神面貌,丰富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使农村地区能够协调有序发展[3]。
4 结语
我国幅员辽阔,而大多数地区都是农村,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一直处在封闭和落后的状态。直到解放之后,我国农村地区才有了政府的直接指导和发展战略。目前,我国仍有大部分地区处在贫穷和落后的状态,因此在党的十九大之后,党和国家把振兴农村战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党和政府的战略指导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