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惠民新模式助力农村文化建设
——以新疆南疆三地州“四个一批”活动为例
2018-02-21张瑛
张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馆调研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1]。在新疆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向基层向农村倾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城乡基层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2]。
1 新疆南疆三地州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高度重视下,新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完善,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并且形式多样,然而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1 基层政府对文化建设重视不足
农村基层党委政府及村委会的重视和正确引导直接关系着农村文化建设的成败,长期以来,在新疆各地区基层对农村文化建设中不同程度存在着对文化工作不重视、少活动、敷衍了事的现象。特别是南疆三地州的基层政府以抓稳定促团结工作任务重为挡箭牌,除了完成自治区安排的文化活动外,仅在重大节庆节点组织开展如歌咏比赛、拔河、跳舞等内容及形式单一的文体活动,参与人数少,影响力不够,活动收效甚微,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而非群众所乐于参与,久而久之,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文化工作者举办活动的积极性和群众参与的主动性,也对营造和谐繁荣的文化氛围产生了消极影响。
1.2 经费投入不足,文化设施建设薄弱,与农牧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新疆农村文化建设中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文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历史欠账太多,造成农村文化生活与农牧民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加之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落后,设施陈旧、数量较少、种类单一,又缺乏专人管理和维护,导致一些文化设施场地长期闲置,文化场地被挪作它用和关门上锁的现象时有发生,碰到上级主管部门检查再临时开门,长此以往,文化场地及文化设施降低了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掣肘基层农村文化的建设步伐。
1.3 农村文化队伍建设薄弱
新疆长期存在基层干部不足,数量少,特别是南疆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干部及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村级文化干部受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低的制约,文化建设责任心不强,开展文化活动能力不足,近年来又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批农村青年人才进入城市,留下缺乏劳动力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农村的文化建设停留在读书看报、看电视等简单层面,缺乏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深入思考和长远规划。
2 “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创新新模式的开展情况
2.1 “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开展的背景
2014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在全区开展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各工作组立足本地实际,结合自身优势,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改善民生,并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民族团结。2015年自治区文化厅为配合自治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面向南疆基层农村创新实施了以“恢复一批、新创一批、下去一批、扶持一批”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7个自治区直属文艺院团把600余场惠民演出送到了南疆乡村庭院、田间地头,带动地县两级文艺院团演出8000余场,惠及各族群众超过600万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为“去极端化”工作探索了有效的文化路径。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并且归根结底是为人的,推进文化惠及群众,才能更好地用文化凝聚精神、抚慰心理、舒缓压力、促进社会和谐,进而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
2.2 “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创新模式的内容
“四个一批”文化惠民创新模式,以短、平、快为原则,以南疆四地州为重点,采取文化小分队下乡进村入户的方式开展。一是恢复一批,对以往创作的具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并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经典剧目(片段)、能够教育引导群众的艺术作品进行恢复。例如舞剧《大美新疆》、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等。二是新创一批:以“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动员和组织所有创编人员,突出短平快的特点,创作一批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富有浓郁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更好地阐释、宣传和弘扬中国梦,激发全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极大热情,坚定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信心。三是下去一批,按照成熟一批、下去一批的原则,组织小分队进入到南疆四地州,以县为中心,辐射各乡,以村为最后落脚点,采取百姓喜欢、易接受的形式进行300场惠民演出。四是扶持一批,以新疆知名艺术家、编导、创作人员等“一对一”的指导基层文化带头人、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提升基层农村文化工作者、文化能人自创自办文化活动的水平。
2.3 “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创新模式的成效
随着“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新模式的开展,在新疆,高雅的大型交响音乐会转变成小型化音乐会,像《情满天山》《大美新疆》等大型歌舞的缩减版呈现在南疆三地州基层老百姓的家门口,知名的艺术家以小分队的形式走到田间地头去演出,木卡姆这种艺术形式,可以快速地送下基层,小型杂技节目进校园,广场演出达瓦孜。“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创新模式充分发挥了先进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切实做到了到人、管用、有效,达到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目的,极大的丰富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农村,把更多的项目放在农村,深入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新模式作为一种尝试,适应新疆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特点,切实解决了文化服务供给不充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文化发展不平衡问题,充分发挥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2.4 “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创新模式的成效
“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创新模式,以政府为主导,整合文化艺术资源,坚持民生为先、统筹为要、文化为魂,一是实现了文化惠民与最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最远一家人”的对接;二是实现了演出和创作相结合,作品内容接地气、正能量;三是实现了演出形式心贴心、零距离。
3 如何开展好文化惠民活动助力农村文化建设
一是送文化服务必须符合群众需求,融合地方特色,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是在基层农村,要广泛开展和努力推进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开展以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艺术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惠民文化服务。
二是丰富活动内容,培育社会新风。坚持把开展文化活动与提高群众素质相结合,与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相结合,以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培育社会新。
三是拓展活动形式。坚持多样化、多层面和普及性、广泛性,充分调动基层广大各族群众的参与热情,依托群众文艺队伍和现有文化阵地,形成了以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为龙头、节庆活动为基础、村镇活动为主体的群众文化活动格局。
四是为弘扬农村民俗文化,倡导文明新风,把党的政策、先进人物和事迹等健康向上的内容,用新疆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农民画”的形式进行宣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活跃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五是要健全完善“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长效机制,科将“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这一成功经验做全区推广,树立“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品牌开展实施,在保持现有规模常态化演出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演出场次,扩大覆盖面,并在自治区重大民生工程预算中适当增加经费,以保证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健康有序推进,进一步扩大“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的作用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