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传真
2018-02-21
焦作市“1+2+3”工作法确保机构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焦作市编委办立足工作实际,统筹谋划、主动出击,采用“1+2+3”工作模式(组织1次专题培训,开展2次专题调研,确立3项改革原则),提升改革效能,保证机构改革工作任务顺利推进。
组织1次专题培训。7月下旬,焦作市编办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机构改革专题培训班。培训邀请了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等单位的知名教授和有关领导,围绕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放管服”改革等进行授课,培训内容丰富、课程设置科学,使全体学员吃透了上级改革精神,切实提高了政治站位,坚定了机构编制工作的改革信心,为改革奠定了基础。
开展2次专题调研。一是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后,市编办立即组织人员学习研究方案内容,迅速组织开展第一次摸底调研,全面摸排涉改部门的职责,收集整理涉改部门历年来机构改革相关文件,梳理各单位机构规格、编制数、实有人数、领导职数、内设机构数等数据,确保做到数据统计“不重、不漏、不错”,提升实名制数据库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度,为下一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奠定数据基础。二是河南省机构改革培训会结束后,市编办立马进入改革工作状态,主动放弃国庆假期,集中力量研究制定了机构改革工作方案。10月8日起,组成4个小组利用10天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第二次机构专题调研活动。调研以问题为导向,主要围绕各单位职责交叉、职能变化、边界不清、相互扯皮等问题开展座谈调研,征求各单位对机构改革、机构设置及“三定”规定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改革奠定数据基础。
确立3项改革原则。机构改革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后,市编办组织市、县两级机构编制系统工作人员召开专题座谈,部署机构改革工作,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意见和建议,与会人员相互学习借鉴。会上,确立了3项改革原则:一是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此次机构改革与以往不同,市、县两级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同步推进,各县(市、区)要彻底破除“等靠要”思想,主动研究部署,深入开展调研,即日开启改革工作。二是完善机制,统筹推进。鉴于县(市、区)编办任务重、人员少、力量较为薄弱,各县(市、区)可抽调当地法制办、司法局、改革办等相关部门业务骨干组成专题小组,建立工作机制,协同开展工作。同时,机构改革工作要与权责清单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聚焦事业单位改革、“放管服”改革、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任务,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三是严明纪律,保守秘密。机构改革工作期间,要严肃机构改革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和保密纪律,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洛阳市出台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管理办法
为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加强和规范人才编制管理的相关要求,近日,洛阳市出台了《洛阳市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人才编制的核定原则、使用范围及使用程序,为全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中西部地区人才高地提供制度保障。一是明确使用高层次人才编制的原则。依据从严从紧的标准,坚持“特需特办,人编对号,人留编留,人走编销”,为事业单位和其他具有事业单位属性的非营利性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使用编制开辟“绿色通道”。二是拓展高层次人才编制使用范围。根据洛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使用范围上,拓展“打造博物馆之都”“河洛大工匠”等特殊领域,打破学历、职称界限,在省、市规定条件的基础上,增加了“由组织人事部门认定的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的内容,为实施“河洛英才计划”保驾护航。三是进一步规范使用程序。机构编制部门根据用人单位的人员结构、业务开展情况和近年来引进人才实际到位情况,综合审核提出意见,经市编委会审议通过后,下达人才编制使用计划。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和用人单位根据市编委下达的人才编制员额,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招聘引进工作。四是加强管理。严格实行人编对号,建立健全人才编制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定期进行审核,对引进人才调离用人单位的,人才编制予以收回,并及时调整更新人才编制数据库。进一步强化检查评估和跟踪问效,对人才编制使用管理规范、发挥人才作用情况较好的用人单位,在审批人才编制时予以优先考虑;对人才编制使用管理不规范的,限期整改,整改工作完成前,不再受理其人才编制使用申请。
许昌市三举措推进审批服务事项录入工作
为进一步深化全市“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许昌市以“推进审批服务事项‘三级十同’”为基础,采取三举措全面推进审批服务事项上网。一是精钻细研找方法。为扎实做好“三级十同”工作,许昌市编办组织市直有关单位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河南省审批服务事项“三级十同”梳理规范工作指南》,对这项工作的背景、内容、方法进行了全面了解,以目录为抓手,推动各部门按照“三级十同”工作要求制定市、县两级通用目录。二是组织研讨强沟通。为了让市直各部门负责行政审批工作的人员熟练掌握这项工作,许昌市举办全市“三级十同”专题研讨会,邀请市直相关部门行政审批科科长参会,就“三级十同”工作开展的方法和主要工作内容进行了讨论,为推动“三级十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全力推进促成效。全市36家涉及审批服务事项单位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日夜奋战,各部门严格按照许昌市制定的市、县两级通用目录,将事项录入河南政务服务网,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驻马店市围绕“三个坚持”稳妥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
近日,驻马店市以省里近期出台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有关财税政策、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等配套文件为“抓手”,以召开市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推进会为载体,围绕“三个坚持”,稳妥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一是坚持政策引领。为确保改革方向不偏离,改革措施不越线,组织大家深入学习中央、省关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把准改革主线和方向,吃透省编办、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关于改革的配套文件,确保改革方案既体现上级精神,又结合本市实际。二是坚持齐抓共管。坚持在驻马店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下,市事改领导小组牵头负责,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政策解读和改革指导;各涉改单位主管部门承担改革主体责任,涉改单位作为改革主体,不等不靠,围绕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行业发展方向、经营状况、资产债务、是否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等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三是坚持分类实施。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结合对全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单位的调研情况,分两批推进转企改制工作。第一批于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特别是已经实行企业化管理,具有事业企业“双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第二批于2019年10月底前完成经济效益一般,但具有发展潜力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资不抵债、历史遗留问题多的事业单位于2020年底退出事业单位序列,撤销转制后难以正常运转的事业单位,确保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按规定时间节点圆满完成。
巩义市“三管齐下”做好党政机构改革前期准备工作
今年以来,巩义市编办通过抓学习、抓实干、抓责任“三管齐下”,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改善学习风气、培养实干精神,扎实做好党政机构改革前期准备工作。一是抓学习,明思路。将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机构改革的论述、《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汇编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学习资料》,并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一起列入中心组和干部理论学习计划,组织全体干部集中进行学习,切实把学习培训转化为推进机构编制工作的强大动力。二是抓实干,夯基础。编办领导班子带队,深入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掌握各部门机构设置、职能运转情况,摸清底数,多途径听取意见建议。同时对各类党政部门(单位)的机构设置、机构规格、领导职数、人员编制、职责任务等进行梳理确认,切实做到底数清、数字准、情况明。三是抓责任,强担当。强化干部责任担当意识,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关于改革期间的纪律要求,严格管好干部职工的“口”“手”“脚”。要求对未经证实、非官方发布的舆论和信息不讨论、不传播,以实际行动确保改革稳妥推进。
方城县四举措推进“一网通办”实现“最多跑一次”
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方便群众、企业办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方城县政府办牵头,编办和行政审批中心配合,形成包括907项内容的《方城县三级审批服务事项通用目录》,稳步推进“一网通办”进程,实现“最多跑一次”。一是加强组织服务。该县成立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编办、行政审批中心、信息中心、电子政务中心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对35个县直各部门“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审批服务事项清单、信息系统目录进行联审。明确专人负责河南省政务服务平台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事项录入工作和上级部门衔接顺畅。二是开展培训指导。工作人员结合方城实际对《审批服务事项“三级十同”梳理规范工作指南》进行讲解,通过实例演示对《河南省政务服务平台事项管理系统操作手册》进行学习。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大力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8个方面的任务,形成23项具体工作,明确每一项具体工作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三是实现外网覆盖。该县所有涉及行政审批职能和便民服务的政务部门基本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目前,27个县政府部门、8个具有审批职能的事业单位、17个乡镇(街道)已实现外网全覆盖。四是建立督查机制。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全县绩效考评,由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监控考评。县政府督查室和县“干部作风整顿年”活动办公室也建立了联合督查机制,按照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开展跟踪督查问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