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有梦的方向行走
——小脚《解放》迈向经典,说唱剧千场记录

2018-02-21朱天艺

戏友 2018年5期
关键词:解放小脚山西

朱天艺

一部剧,一群人,一路情,走过近十年,这是一次文化探索的深层集结,更是一次漫长的艺术远征。

——题记

总有一些时刻,需要被记录;总有一片深情,需要被歌颂;总有一首歌谣,需要被追寻。

“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翻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格呀呀呔”。山西大河奔涌,山岳巍峨,黄土丰厚,民风淳朴。萃精聚灵的山西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用粗粝的大手描绘出灿烂的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影子在不断伸长,脚步匆匆却那么坚定,点点滴滴都在记录着我们……一颗火种、一段阳光、一首歌谣、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在时光的红色绸带上,鲜艳着、浓烈着、炙热着,它是艳丽的、是热情的、是旺盛的、是刺目的!

有一双目光,看向远方;有一场盛筵,绽放梦想。那个站在麦芒上的人,与完美对望。这个人就是张继钢,这部剧叫《解放》。

《解放》是一个由说书人讲述的故事。太行山下,汾河岸边,桃花开的时候,一个“人小心傻贼胆大害不清个好赖”的女娃儿,捡了双大鞋,从此这就像在心里扎了个根,长了个苗,埋了个想法——不裹脚!有双“天足”,这是她与那个时代抗衡的宣言。漫漫古道中,小小和亮亮,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演绎着牵牵绊绊的走与离,缠缠绕绕的忍与痛。

这样一个裹挟着裹小脚和走西口的极具山西浓郁地域色彩的故事,既青春激烈又真切深沉。在一双“脚”裹与放的方寸之间,导演和编剧架构起一个关乎中国历史、中国女性、中国命运走向的宏大主题,用四两拨千斤的力道,从小脚的解放到女性解放到人性解放到民族解放,层层解读。他的角度虽小,但开掘很深:“妇女解放是人类解放的价值尺度,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正如开场时,说书先生讲的那样“现在是没小脚了,可保不准哪位的心里还裹着一对儿小脚呢。”改革开放,造就了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走出樊笼和窠臼,思想的解放对于当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9月4日至5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解放》千场纪念演出”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隆重举行。山西大型说唱剧《解放》自2009年为庆祝建国60周年推出以来,该剧以新颖别致的舞台形式和浓郁质朴的晋风晋韵及其深刻的思想性、高超的艺术性和无与伦比的独创精神,开辟出舞台艺术的新境界。九年千场,场场精彩,这是《解放》人的理想与诺言。

一、剧与意象

有人问到“麦芒上能站几个人?”张继钢说:针尖大小的麦芒上站着的应该是两个人,首先站着一位哲学家,而在哲学家肩膀上站着的是艺术家!

艺术家一定是有深厚思想底蕴和善于思考、精于运用美学手段呈现艺术作品的哲学家,毫无疑问,张继钢正是这样的人。在《解放》一剧中,他给观众放大了很多意象,这些意象的缀连,铺陈衍生出新的戏剧结构,从而给予角色深层的人性关怀和普世价值。

【脚】

唐代画家张璪说得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脚一旦作为一个意象出现在舞台上,她一定是被审美修正过的、赋予价值前提的。在《解放》剧中,以脚为“戏胆”,编创出“天足”“亮脚会”“凤冠小脚舞”等一系列极具张力的舞段,一大一小两种“脚”的表现形式,充满变换和震撼。《解放》中“脚”具备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交织成一幅瑰丽斑斓的立体画卷。

怎么会想到拿“小脚解放”来诠释“解放”的主题呢?在中国历史上,男人的辫子,女人的小脚是羁绊与束缚,是封闭、保守、愚昧、扭曲的标志。中国妇女的解放首先是从脚开始的。张继钢说,他的母亲是裹脚的,他是从母亲为代表的小脚女人的步态、神态中,来提炼舞蹈语汇的。在明清时代,中国士大夫出于自私的独占欲和狎邪的审美观念,促使一种缠脚的陋习蔚然成风。中国人被自身的欲望奴役,把脚工艺化、扭曲化,女性从身体到心理上遭受了摧残。早年间的女人,要是裹不好这个小脚,就坐不上这顶花轿。妇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也是价值尺度。“把这样一个宏大的概念,放在一个女人的小脚上,这是多么美妙的艺术构成啊!”张继钢如是说。

在那样一个不裹脚就嫁不出去的年代,《解放》的主人公小小是孤独的、是挣扎的。“脚骨头就数那小小的硬”“门外头金莲赛金莲,撇闪下小小我作难。”小小的命运竟依附于一双小脚上。在古时四寸以上的脚叫铁莲,四寸的叫银莲,三寸的脚叫金莲,裹一半后悔了又不裹了,把脚又放开了,叫解放脚,压根没裹脚,叫天足。小小渴望“天足”。

舞蹈“天足”把一双脚人格化了,这是他们最后的自由。灯光的柔和淡雅,音乐的轻柔曼妙,80双脚时而紧紧合住,时而如扇子一样打开,时而营造出足浪的效果,舞台上一切元素的合成,好似一处天光水色的美景,令人称奇,美不胜收。张继钢在说“天足”时谈到,他对女演员们说:“脚,就是你们的姐妹,观众看到这一群脚,就是看到一群姑娘,我们要把脚解放,让脚说话!”舞蹈中设计了大量的脚与脚之间细微的动作变化,是瞭望、是羞涩、是耳语、是打闹、是依偎、是禀赋绽放、是欢声笑语,持续的足浪表现出缠足前少女们天真烂漫的状态和蓬勃的生命力,张力之大,力量之强,令人震撼。刚开场不久的“天足”舞,堪称“起手在巅峰”。

中国女人脚的解放不仅是身体的解放,心灵的解放,更是一个时代审美的解放。抓住“脚”这一个审美意象,张继钢用近乎梦幻的手法,设计了脚的双人舞和群舞,在这里,脚摆脱一贯的陪衬和附属地位,突出成为生命招摇的旗帜,在时空中奔跑和飘荡,脚的美轮美奂和人的面孔一样,成为生命美学不可分割的部分。

【椅子】

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像对待一个隆重的仪式,小小缠足时坐的高背高椅出现了两次。舞台调度把它放在了台的左侧,似乎偏离中心,却又用顶光打满,那占用一隅之地的椅子,红的那么隐忍、那么悲情。

尤其是椅子的第二次出现,含混苍凉的民歌声时高时低。当神情凝重的小小用长长的红绸狠狠勒住自己的脚,一旁的德印替她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而这呼喊也刺痛了现场每一位观众的心。

小小坐在窄窄的红色高椅上,就像一步就要迈进同样窄窄的门——带有封建伦理的把妇女束缚的窄窄的命运之门,扭曲挣扎,这一道红色布条显得那么刺眼、疼痛。

【红绸】

大规模使用红绸是出现在剧的结尾。走西口归来的亮亮为小小带来一双大大的绣花鞋,面对缠足致残的小小痛不欲生。伴随着高亢深切的山西民歌,亮亮背起小小,一步步仰望光明走向远方。这一刻,缤纷的桃花落满舞台,解放的锣鼓响彻云霄,万众欢腾的鼓乐中,一大群青春矫健的女孩儿涌上舞台,解下脚上象征着裹脚布的红绸,扭起喜庆的秧歌,迎接“解放”。“解放”欢呼声排山倒海,千万沟壑的黄土高原顷刻间成为一片红色的海洋,全剧进入壮阔辉煌的尾声。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每每此时《桃花红杏花白》的主旋律回环响起,跌宕的情绪,超乎想象的感染力,观众往往已是热泪盈眶。

结尾处亮亮背起小小走向远方,正是走西口、闯世界的亮亮,突破自然的生命感受,带着小小走向人的觉醒和自由。事实上,解放正是通过亮亮,完成了戏剧逻辑的闭合。

“红绸”这一意象,在小小看来,先前是块沾满了鲜血的长长的裹脚布,裹住的不仅仅是她的一双脚,更是她的青春、她的人生、她的自由,犹如钟罩一般,死死把她扣住,而她就像有翅不能飞的燕儿一样,身心都受到致命的摧残。而结尾这红绸则是欢庆的彩绸,更是她走向解放的稻草绳,象征意象的瞬间转换,巧妙而意味深长。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意蕴深长的结尾布局,使得漫天而下的红绸极具感染力。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剧的可看性,舞台色彩和情感表现得异常饱满而热烈,就像海浪一样持续不断,表现出一种决不罢休的倔强劲。

象征是隐喻着、是意味着、是预示着、也是标志着。符号是象征的手段。艺术语言与艺术手段的结合能更好地引导观众理解并体味到戏剧深层的内心情感,进而产生共鸣。

艺术的状态同样也是找寻梦境的过程,张继钢说,他希望“观众的感动确切地不是因为我的作品,而是他们自己”。感动是因为自己,张继钢已经深得驾驭精神的纵横之道,他的作品恰恰就在你的眼中形成一个美丽而锋利的梦,击中你自己。

二、现象与情结

时间就是质量,就是强度。

在21世纪初的山西文艺舞台上,说唱剧《解放》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自2009年9月推出至今,《解放》已在全国范围连续上演1006场,创造了舞台艺术的一个奇迹。这显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必然。

在与高晓江老师的交流中,他说,《解放》的创作是机缘巧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张继钢就曾为中央歌舞团一位演员的独舞晚会创作过同名独舞《解放》,一起探讨创作方案时,就如有神助,想到了这个点,用高老师的话说就是“上帝参与了创作”。但创作过程并不是一马平川的,《解放》首演前的七百多个日日夜夜,是一段充满艰辛与浪漫的历程,是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无数次的确立和推翻,千百遍的苦练和打磨,反复的询问和叮咛,凝聚了艺术家和演职人员们的心血和汗水,浸透了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关爱。《解放》不仅绽放出艺术的精彩,而且奏响了一首团队精神的凯歌。

近十年,千场演出,不惜十年磨一戏。作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国家、政府和各级领导给予了《解放》诸多的关怀和帮助,是一部由国家级创作团队、众多艺术家联袂打造的精品力作。作为新创作的现代戏,它并没有如一些基金项目那样演完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是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并且一直在改进。在九年里,它拿到了国家舞台艺术所有的奖项,走了30多个省份地区,一路走,一路歌,一路收获。它是舞台艺术的一种崭新形式,是思想解放的一首激情赞歌,是艺术家带给人们的一次心灵震撼,是三晋儿女奉献给艺术百花园的一朵艳丽奇葩。

除却它深刻的主题立意外,《解放》还具有名片身份。它是山西形象的宣传者,体现的是山西气派、山西风格。整台演出融合了曲艺、民歌、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想亲亲》《杨柳青》等十多首著名的山西民歌以及晋剧、蒲剧的优秀选段都出现在剧中,多种戏剧形式的镶嵌、全新的舞台艺术形式、优美的舞台设计、浓重的山西地方文化特色和演员们的精彩演出,展现了崭新的民间艺术表达和传统艺术重建的完美结合,是地方文化资源和当代艺术大家优势互补的产物。黄土高原的生命力、能量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艺术关系和艺术逻辑非常和谐,《解放》向经典迈进。

近十年来,还有这么一批人呵护着《解放》成长,它承载着太多的希望和使命。此剧的主要演员是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的师生和华夏之根艺术团的演员,学院九年来像个守望者,培养着她一批批的解放人。学院舞蹈系将《解放》剧中的舞段纳入课程规划中,成为学生们必学的课程。正是一批批戏校人的坚守和传承,才使得《解放》可以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的艺术表现力和新鲜活力。《解放》是国家大剧院第一次与一所地方艺术院校携手合作,为艺术作品的成功推出创造了全新的合作模式和运作方式,为艺术职业院校搭建了新的实践教学平台,拓宽了人才培养的渠道。一校一团、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一群人的坚持,是大爱,是一种叫解放的情结。

《解放》是一个崭新的舞台艺术样式,是一个崭新的戏剧艺术陈述,是一个崭新的民间艺术表达,是一个崭新的传统艺术重逢。

三、梦与前方

张继钢说《解放》是他钟爱的一部作品,因为最能体现他的艺术追求: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如果我们以梦想来阐释艺术,张继钢无疑在创造一个美满的梦想。

创新、改编、否定、增添。

艺术创造,在动手之前一定要反反复复问自己,是什么照亮了你,也照亮了你所看见的“形态”?很少的人懂得看见,很少的人能够迁想妙得。一个艺术家在生活中能够“看见”是十分难得的敏锐。

张继钢始终有一种遗憾和不满足。在千场纪录演出到来之际,他欣然回到山西,根据《解放》多年演出的经验和自己的思考,决定对《解放》进行一次全方位集中式修改、加工。对“凤冠小脚舞”“天足舞”“双人舞”等舞蹈段落和“说书人”的表演进行重新设计和加工,尤其是对“凤冠小脚舞”进行了重点提升,综合运用“斜线”“半圆”“竖线”“满天星”等队形的变化,特别是借鉴了戏曲旦角的身段和水袖等表演技巧,增加了舞蹈的戏剧性和戏剧性的舞蹈,使该舞段从原来的“陪衬”变成其他舞段的强烈“对比”,是一段排排场场的舞蹈,保证了全剧的场场精彩。

张继钢说,当生命和艺术相遇,苦恋就开始了。因为热爱才执着,因为执着才发现。寻找艺术真谛,就像是苦行僧。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朝有梦的方向行走,行走就是寻找,行走就是思考,行走就是努力,行走就是奋斗!

一部剧,一群人,一路情,近十年的坚守,苦乐酸甜,个中滋味,尽在自心。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人都朝着一个方向,那就是向着更高、更远的梦想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解放小脚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玩雪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中班综合活动:脚丫乐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