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评价

2018-02-20于轩辕

大经贸 2018年12期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法生态文明建设层次分析法

【摘 要】 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状况,通过查找相关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首先,筛选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其次,选取10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省份,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建立评估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模型;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为政府提供一些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当今社会工业的高度发展,使得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粗放型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和社会矛盾,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而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推动全社会生态素质的提高,伴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建设生态文明成为迫切需要,因此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的选取

1.1  研究思路

通过查阅资料确定我国现有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我们先用层次分析法对所有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得出各指标权重进行大小比较,选取相对重要的指标,作为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程度的标准。

1.2  研究方法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生态文明评价的重要指标进行筛选,层次分析法步骤如下:

(1)建立层次结构

目标层:生态文明指数,准则层:生态质量(湿地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森林覆盖率、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水土流失率)、社会发展(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人均GDP(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服务业产值占GDP比例、人均预期寿命)、经济和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由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近似比较二级指标及其三级指标的重要程度,可知,森林覆盖率、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人均GDP(元)、服务业产值占GDP比例、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这六大指标的权重相对都比较高,因此,我们选择这六个作为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状况模型的评价指标。

2.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评价

2.1 研究思路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差异,各省(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各有高低,本题根据层次分析法的结论,选择10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省份,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最新的数据,对这十个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进行评价。

2.2 研究方法

(1)根据评价目的确定有限评价指标集合,(2)给出评价指标集合 (3)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4)建立相对偏差模糊矩阵:

,其中

(5)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且若,则第个方案排在第个方案前。

2.3 研究結果

根据相对偏差模糊矩阵评价方法,结合层次分析法中所求出的权重,能够得到各省生态文明建设程度。

(1)理想方案为:

(2)利用EXCEL软件将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相对偏差模糊矩阵

(3)变异系数法求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用EXCEL对数据求解,得各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9, 0.28, 0.15, 0.11, 0.25, 0.02

(4)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求解综合评价模型

经计算可知:

由于>=>>=>>>>,故知这十个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由高到低为:内蒙古、北京、青海、辽宁、江西、贵州、上海、江苏、安徽、湖北,排序越高说明该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越好,排序越低则相反。内蒙古和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最好,安徽和湖北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3. 建议

从得到的研究结果可看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落后的省份基本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这些地区具有普遍的特点:经济发展缓慢,多为粗犷型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发展速度缓慢,内部矛盾尖锐;生态状况十分严峻。因此,有关政策的实施相对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针对中西部经济发展问题。中西部地区主要以能源经济为主,污染严重,且收益较少。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资金、技术支持力度。政府部门应鼓励该区企业引进人才,发展创新型经济;支持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政策,鼓励人才进入中西部地区发展;制定明确的赏罚政策,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针对社会发展问题。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文化相对落后,政府部门应加强宣传与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改变人们的落后愚昧思想,提高人们的素质;积极引导人们进入城镇,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努力营造和谐社会。

针对生态质量问题。中西部经济发展模式落后而且自然环境极易遭到破坏,目前生态质量较差。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民保护环境;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认真执行,加大科研投入,进行环境治理。

【参考文献】

[1] 魏晓双.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2] 张欢,成金华,陈军,倪琳.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差异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06):22-29.

[3] 曹蕾.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建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4] 杨桂元,黄及立.数学建模[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8.

作者简介:于轩辕(1994—),女,汉族,安徽省亳州市人,学生,应用统计学硕士,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航运市场统计分析与风险管理。

猜你喜欢

模糊综合评价法生态文明建设层次分析法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