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生态新常态下金融监管与改革

2018-02-20顾一凡

大经贸 2018年12期
关键词:金融监管新常态改革

顾一凡

【摘 要】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趋缓,过去高速发展中积累的经济问题被暴露出来。与基于新模式和新的发展方式的现阶段金融共同构成了现阶段的金融新常态。在此前提下,防范金融风险成为金融监管的关键因素。但是,当前中国不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和落后的监管模式并不能满足金融新常态下,金融的发展。针对当前面对和暴露出来的问题,未来应就金融系统的整体布局,进一步深化金融监管模式的改革,使其符合金融生态新常态下的金融发展需要。

【关键词】 新常态 金融生态 金融监管 改革

一 新常态界定

(一)新常态的内涵。新常态是最近流行的经济术语,最早的提出者美国太平洋公司基金总裁艾利安。当时,他是基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政治与经济步入的大调整与大过渡的时期的概括性描写与评价。现阶段结合中国的实际经情况和发展状态,新常态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是指不同于以往的发展,常态,是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发展的状态。新常态是指在当今不同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发展状态中,出现的新机遇、新条件、新挑战,正逐步成为今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的经济发展状态。认识新常态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经济新形势的理解,也有助于对中国金融的改革,使之更好的适应金融新常态下的发展。

(二)经济新常态在当今的特征。首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不同于以往。自1972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基础环境要素的投入。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不可置否的是那是低水平的、不科学的、是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取得利益的发展模式。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发展模式将从过去的资源、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一方面改造过去高度依赖资源和投资驱动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另一方面是发展更多以科技创新和资源节约为核心的新路,促进经济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方式的转变。

其次,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变缓。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由过去的年均GDP10%左右的增长速度转为年均GDP7%左右的增长速度。一是外部原因,当前国际经济增长速度变缓。二是,内部原因,中国国内人口红利优势大不如前和资本积累率的下降。在这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增长速度不可避免的降低。纵观各国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经济发展速度由较高的速度变缓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于是,对我国当前发展状况来说来说,我们的目的不是回到之前的高速发展状态,那是不科学的,有悖于社会经济价值规律的,我们的目的是,在现阶段保持经济稳定持续的增长。维护好国内市场的稳定。

最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中国经济结构进行了优化和升级,是新常态下的中国主要经济特征之一。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第二产业虽然依旧占有很大的的比重,但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于2013年首次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未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将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也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从GDP的结构来看,对GDP贡献率2012年消费首次超过投资,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投资贡献率下降,消费的贡献率将不断提升。

二 金融生态新常态

(一)金融生态新常态的内涵。许多学者和专家认为,金融体系的构成要受到要素的构成及变化、主体行为和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量变积累达到质变后就会打破现有的平衡,导致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演变,在新常态下就会形成金融生态新常态。

(二)金融生态新常态的特征。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导致金融生态环境转变。表现出如下特征:

首先,金融结构优化升级,金融生态得以改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刺激了新的金融形式的出现,导致更加丰富的金融市场体系的形成。此外,利率自由化和汇率自由化将成为金融业的“新常态”,这将有助于增强金融生态的内在活力,促进金融生态的良性发展。其次,金融创新成为新动能。金融业现今很多的问题都是由于过去发展模式十分粗放造成的。现如今,金融业必须全面调整发展战略,重视金融创新,在激烈竞争中获得内部发展动力和生存空间。最后,经济增长速度变缓。金融市场风险增加。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中国经济正处于过渡时期。经济增长放缓暴露了过去扩张时期积累的问题,增加了金融风险,影响了业绩,并给风险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三 新常态下面临的金融风险

在中国进入增长速度变缓,过去粗放增长模式问题逐步暴露出来的“三期叠加”转型升级背景下。金融监管的关键因素便是对金融风险的防范。

首先,新金融模式的迅速兴起和潜在的安全风险。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其发展模式具有跨境一体化的特点,使得金融风险更具有隐蔽性和传染性的特征。其次,金融风险诱导因素的增加。加快了金融创新的步伐。但是造成了金融风险的交叉感染。另外,商业模式的创新和金融科技的推广也导致了监管和金融市场的异步发展,增加了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再次,监管不严密,法制不健全,金融風险多次发生。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不完善,立法水平不高,没有制度安排来防范和控制系统性风险。它不能适应当前金融业务一体化和风险交叉感染的趋势。最后,经济增长放缓造成金融风险集中暴露出来。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将告别快速增长的趋势,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产业周期性波动。银行信贷风险也将集中爆发。

四 金融新常态下金融监管暴露的问题

回顾金融监管的历史,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一行三会”集中监管体制、垂直分业监管体制和过度监管体制。总体而言,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不完善,立法水平低,模式落后,已经不能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在目前的金融监管模式下,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造成了很多问题。总体表现如下:(1)当前的金融监管模式是以制度为导向的独立监管体系,容易导致金融市场的碎片化,加大监管协调难度,阻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2)不同的监管机构执行不同的监管规则,存在“监管套利”的空间,容易出现增加系统风险出现“逆向选择”。(3)缺乏协调和系统监督。各监管领域的职能分工导致各自的风险管理。为了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协调风险管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4)国家宏观调控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监管体制对金融市场进行的划分,将其分为银行、证券和保险阻碍了宏观调控的信号传递和实施效果。(5)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监管模式的挑战。如今,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传统监管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为此必须实行金融监管改革。

五 金融监管改革措施

(一)完善监管体制,加快建立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监管模式已经无法应对我国如今阶段混业经营的现状。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须逐步全面建设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为重点。结合国际经验,可以选择综合监管和双峰监管两种模式。实现综合监管有两种方式。第一,在中国人民银行宏观指导下,全面负责中国的金融监管工作。二是重新设立金融监管机构,负责金融监管工作,整合三次会议,建立消费者保护机构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金融稳定监督。双峰式监管模式通过在中央银行内部通过设立金融政策委员会,以达到增强中央银行防范风险、稳定整个金融体系的作用。此外,还建立了与中央银行监管职能相平行的监管机构,负责金宏观监管金融市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在我国独立监管的条件下,建立以中央银行为主导的新型协调机制,共同构建和共享信息平台。在一行三会中,将指定专门人员与其他监管机构进行沟通和协调,来防止监管的空白或重复。

(二)必须要注重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互联网金融从一开始的疯狂增长发展到近几年的的稳定发展,这表明中国相关监管机构已经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行之有效的监管。在互联网金融的整体发展中,特别是在互联网支付系统中,公众没有意识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消费者的利益也没有得到保障。有关部门应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信用和风险评级,定期向人民群众公开这些信息,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并建立独立的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在长期发展中与其他各部门进行交流和进行统计与网络金融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由于互联网的短期崛起,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系统和监管规则几乎不存在。监管部门应严格监督互联网金融机构内部的制度,严格审查互联网金融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开展教育。

(三)分业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型的同时增强央行三会的整体职能。中国传统的金融监管分为不同的金融機构来负责不同的金融业务。这种监管模式的手段或范围不适合中国现有金融机构的混合经营。功能性监管基于不同的金融角色,作为开发金融监管系统的标签。功能监管的出现有助于减少财务监督的重复和空白。中国从分业监管向职能监管的转变意味着金融监管方式和手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意味着金融监管目标和根本目的的转变。金融监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限制金融机构的业务行为,也是为了加强审慎监管和对消费者的保护。中国应该在金融监管的方式和理念上重视微观审慎监管,加强金融监管的薄弱环节,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

中国中央银行具有宏观监管的职能。如果我们采用综合或双峰监管模式,我们需要加强和扩大对中央银行的监管,利用其本地分行的数据和信息优势收集和分析信息,有效识别和防范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建立和完善以中央银行为导向的监管体系,加强中央银行的微观层面,长期对金融监管持续。

结 语

在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新常态是必然的,我们应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推进金融监管系统的改革。使得我国金融生态新常态下的金融监管更符合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夏伟亮,王利维.金融危机前后国际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趋势、经验与启示[J].华北金融,2017.

猜你喜欢

金融监管新常态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与新模式研究
论金融监管与金融行政执法风险防范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