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未病理念应用于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

2018-02-20邱多多

大经贸 2018年12期
关键词:治未病健康管理研究

邱多多

【摘 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通过系统的健康管理来调整人们的生活方式,可有效地预防疾病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查阅整理文献,对治未病理念应用于健康管理的开展现状进行总结,治未病健康管理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居民对治未病健康管理的认识不全面,健康教育的宣传及普及有待提高。

【关键词】 治未病 健康管理 研究

1 健康管理与治未病的理论基论

1.1 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最早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我国学者陈君石、黄建始等给健康管理下的定义为: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为个体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1]。

1.2 治未病理念的内涵

“治未病”一词来源于《黄帝内经》书中的“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至今已有2000多年。“未病”不仅是指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时段的状态,且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治未病理念的内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三个方面。

2 我国健康管理的发展现状

2001年国内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注册成立,2005年,国家设立健康管理师职业并于2006年成立健康管理师专家委员会,以规范健康管理师队伍的建设。我国大部分的健康管理机构还停留在体检阶段,只有少部分进行了健康管理的实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医疗费用的上涨,促使我国迫切需要发展健康管理。

3 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现状

3.1 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初步形成。近年来,“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已逐步进入社区,各地的社区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实用易懂的“治未病”健康宣传及教育方式,以投入小、全面性、普及率高和科普性强等优势,得到了居民的青睐,健康教育宣传初见成效。

3.2 专业人才建设初步完成。从“治未病”健康工程示范试点单位确认开始,各试点单位均开始筹建“治未病中心”,并培养自己的健康管理服务人才。

3.3 初步完成服务模式及流程。目前的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依托社区卫生中心;依托医疗机构;体检中心模式[2]。健康管理服务的流程一般由健康调查、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咨询、后续服务、专项服务等组成[2]。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3]。

3.4 小范围开展治未病健康管理。从第一家“治未病”健康工程示范试点单位确定至今,已先后确定百余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部分军队卫生系统,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建立了“治未病”中心、服务点。有社区采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治未病”思想,将“生命在于运动”和 “饮食节制”等理论运用于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后,结果显示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社区人群的日常健康教育活动中,防治效果显著[4]。

4 我国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4.1 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有待提高。我國大部分公民对健康的认识还停留在自我保健与疾病治疗上,健康管理仍是一个新概念,目前收入高端人群是其主要服务对象,因此其公众认知度还比较低。

4.2 专业人才缺乏。“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医院筹建的“治未病”中心配备的专业技术人员,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健康管理服务理念和知识的培训,医院普遍缺乏学科带头人及专家型人才。

4.3 资金投入不足。“治未病”健康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发展和运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宣传教育、采购物资设备和人力资源配置等,但是现实中开展“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资金投入远远未能满足其费用需要。

5 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的对策

5.1 积极开展治未病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认知度。“治未病”健康教育的地点不仅在医院、社区和学校,还可在群众生活、工作、网络平台等各种场所。强化健康教育,要从身心各角度综合管理,干预、矫正并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将健康管理融入生活、融入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生活。

5.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治未病工程,医院设立治未病中心,引进优秀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大力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制定完善的培训考核计划,培养专业人才;并将健康管理纳入医学生专业课程,使每个医务工作者对健康管理都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5.3 加大资金投入。在“治未病”健康管理工程的建设中,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完善科技经费保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加强资源整合。鼓励地方、企业和民间资金等多种渠道对中医药“治未病”服务提供支持。

6 结论

综上所述,治未病健康管理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居民对治未病健康管理的认识不全面,健康教育的宣传及普及有待提高;从事治未病健康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缺乏;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尚不明确;政府对健康管理的经费投入不足。

我国的治未病健康管理应从学生的健康教育抓起,引导学生认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降低成年后的患病风险。这样可以增强国民体质同时大大降低未来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

【参考文献】

[1] 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第一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杜,2007,p:11

[2] 郝璐,陈黎明,李书章.健康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2):158-160

[3] 金秀莲.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4] 吴利凤.“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健康管理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11):1221-1222

猜你喜欢

治未病健康管理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