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多样 强化目标 分层练习 激活思维 综合运用
2018-02-20许竞
许竞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要熟练掌握工具,离不开大量的训练和实践。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感悟”才是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点,把引导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课堂上很少进行“训练”,认为它与感悟、体验对立。课堂呈现了重视人文性,忽视工具性的倾向,偏重人文内涵的开掘,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重感悟,轻运用,造成语言文字本体的失落和淡化。
一、辩证看待“感悟”和“训练”
“感悟”一词,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是大阅读量为基础的感受、理解、体味、顿悟的一种复合性认知行为。感知课文,领悟要义,它不仅指向语文能力,而且沟通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尤其是课改以来,它每天出现在语文报刊中,出现在语文课堂上。它注重文本内容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与教育,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多元反应和个体体验。
“训练”一词,强调的是语文的工具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从课改开始,它就提得比较少了。但课程标准同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深刻的相关性,语文以人文为灵魂,但人文只能包括但不能取代语文,科学而有效的训练是语言实践极为重要的方式,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宜于采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训练方式。
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要警惕偏于人文性的开掘,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问题的出现。”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只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熏陶,忽视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课堂教学就会内容空洞,学生就会难以把握,语文素养就会“营养不良”。有专家说:“语文,语文,学语学文。语文课程最重要的平衡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平衡。” 因此,语文教学中的训练是必要的,感悟是建立在对语言文字理解的基础上的。写一手漂亮的硬笔字,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古诗文的背诵,大量好词佳句、名言锦段的积累,仅靠“感悟”是做不到的,科学而有效的训练,能使“训练”包容“感悟”,促进“感悟”,加深“感悟”,让“感悟”体现“训练”。
二、加强“训练”触发“感悟”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感性阶段,他们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分析推理,教师应该加强情境创设,借助各种资源,通过品读、想象、联想,帮助学生增强形象感受,让学生跟随教材亲身经历、体验,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学生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作者用词之精妙,把语言学习与入情悟意融为一体,起到促进“感悟”,加深“感悟”的作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必须通过语文学习和语言实践来体现,在教学板块中,教师应大胆进行训练,只有置语言训练于浓郁的情感氛围之中,通过读、演、说、议等形式,巧妙地让学生在解读词语、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情感受到陶冶,能力得到發展。
三、“训练”应该扎实有效
语文训练不仅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主体的生命活动和发展的过程,只有形式多样、读思结合、适应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训练形式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触发感悟和升华。
(一)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饶有趣味的学习形式,能使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加深对文本蕴含知识的理解,缓解作业时的紧张感,减轻心理压力。听、说、读、写的有机融合,演、评、画、游戏、参观、访问等巧妙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主动学习,让学习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精心设计,强化目标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技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紧扣重难点设计训练形式,准确把握学生存在问题,围绕学生的质疑巧妙地设计练习,使学生将课文中潜在的语言外化为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出来;要拓展语言训练的素材,促成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语言内涵的同时,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三)分层练习,尊重差异
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相等的。为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掌握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练习,因人评价,有的放矢,使全体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通过分层次的作业,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够得着”,后进生“消化得了”,使全体学生各有所获。
(四)激活思维,培养创造力
语文课应当成为儿童创造力驰骋的广阔天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其进行创造性地练习。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及时捕捉信息、深入细致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练习,使学生自觉自愿,动情愉快地完成练习,增长见识,形成能力。
(五)综合运用,减少单一训练
语言总是用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纯粹的单项训练不符合语言运用的实际。学生多读多思考,自己动手尝试,亲历体验,自己收集课文内外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认识它们的价值,得出结论,才能发现语文的规律,关于语言的、关于文学的、关于人文的,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才能使自己的情感与作品发生共鸣,拓展延伸,举一反三,运用知识和方法,阅读类似题材,扩大视野。
四、结语
总之,语文学习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注重语文学习中的“训练”,通过有效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语言。
【作者单位:无锡市钱桥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