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显于形 内化于心
2018-02-20黄克勇
黄克勇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学校文化”的有效建設能激发师生对学校目标、制度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归属感、使命感,形成强烈的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德育目标的有效实现,需在润物无声的渗透和持之以恒的强化中逐步形成。作为潜在课程的学校文化,以独特的氛围影响学生,辅以精心的活动强化,其渗透和强化功能与德育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处。特以我校文化建设一例谈学校德育管理与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
一、缘起
涟水县实验小学坐落在碧波荡漾的五岛湖畔,涟水县五岛湖公园由涟漪湖和五个岛组成,五个岛依次为丰乐岛、同乐岛、米公岛、西苑岛、夕照岛,每个岛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学校文化建设是推动学校内涵、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享有如此真实的文化和德育资源,如何通过取舍、综合,赋予其鲜活的内涵,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如何挖掘“五岛”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并将其与学校德育进行整合,促进学生的品格提升?整合后,相应的系列德育活动如何开展?………
二、现状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孩子在以下几个品格方面或多或少存在问题:
(一)勇敢方面:交往上,沉默寡言,屈从于别人的意志;活动上,不敢出头露面,情绪低落;学习上,不敢奋力进取,容易满足等。
(二)合作方面: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合群,对合作性质的活动有抵触情绪,物质和精神上不乐于与人分享,也不懂得如何分享等。
(三)勤奋方面:怕苦怕累、贪图享乐;害怕困难,不愿意动脑筋去了解事物,学习知识;完成任务的过程马虎,没有责任心等。
(四)友善方面:与同伴沟通困难,常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对周围的事漠不关心;在活动中抢当主角,浑身带刺,碰不得,说不得等。
(五)创新方面:缺少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开拓创新精神不足,唯书、崇尚权威,不善于提问、反思、质疑和批判等。
结合孩子实际,最终确定,通过整合,依托“五岛”的文化底蕴及历史传承,开发“五岛”文化,着力培养学生“友善、勤奋、勇敢、合作、创新”五种品格,使五种品格像五座岛矗立于涟漪湖中一样,镶嵌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中。
三、文化挖掘
(一)挖掘“同乐岛”资源,培养学生“勇敢”品格
岛上的同乐堂始建于1937年,王德溥督察淮阴,涟水境内土匪为患,他派兵仅三个月剿清匪患。涟水人民在公园建“同乐堂”,意为“王公与民同好恶,共忧乐也”。院门上的“同乐堂”三字是涟水籍作家吴强(代表作《红日》)题写。
资源开发:
1.王德溥在淮剿匪期间,不畏权势,敢作敢为的英雄事迹;
2.《红日》故事中所描述的英勇事迹;
3.涟水保卫战中的英雄事迹等。
(二)挖掘“丰乐岛”资源,培养学生“合作”品格
1982年涟水县委、县政府为纪念涟水连续8年农业丰收而在此岛修建“丰乐亭”,借宋文学家欧阳修《丰乐亭记》题意。
资源开发:
1.农业生产中,水、土壤等自然条件需综合考虑,播种、除草等各环节需通力合作;
2.现代农业中,加大与科技部门的合作(如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良工作方式等),是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3.付出和收获的教育贯穿其中。
(三)挖掘“米公岛”资源,培养学生“勤奋”品格
米公岛建有洗墨池,米芾,公元1097年来涟水做知军,守涟二年,多惠政。涟水人民于1999年在此立塑像,以志千古怀念。雍正年间,余光祖任安东县令,勤于政事。
资源开发:
1.米芾在洗墨池,挥洒丹青,洗墨碧池,久之,池水半清半黑;
2.余光祖在任四年,生活俭朴,勤于政事;
3.“米公亭”的填写者赵朴初,认认真真做学问的事迹。
(四)挖掘“夕照岛”资源,培养学生“友善”品格
岛上栖息鸟类以黄嘴白鹭最多,夕阳西下,上万只白鹭与流云同舞,与落霞齐飞,景象蔚为壮观。
资源开发:
1.上万只白鹭在岛上筑巢繁衍,友好相处;
2.环境的优化,人与自然的友善、和谐;
3.鸟类之间、人类和动物之间、人类之间友善相处的故事等。
(五)挖掘“西苑岛”资源,培养学生“创新”品格
岛上有三合院,名“盆景园”,园内生长着银杏、木瓜、琼花等珍稀花木,还有各种造型别致的盆景,四季如春。
资源开发:
1.盆景以植物、山石、土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栽培,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2.盆景艺术的创新包含着表现近代精神和风貌的新内容而进行的栽培方法、创作技法、造型技艺的革新;
3.如果内容陈旧,没有新的突破,欣赏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四、措施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校园墙壁、走道文化建设:在校园墙壁和走道设立有关五个品格的古诗、名人名言、故事、绘画等。
2.文化墙建设:每班室外文化墙设立友善、勤奋、勇敢、合作、创新之星评比栏,留有评星同学的事迹介绍和班级优秀作品空间,按月进行评比。每学期按年级进行校级评比,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发挥榜样力量的示范作用。
3.板报建设:定期进行“五岛”品格板报评比,动员学生全员参与,通过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设计板报,促进品格提升。
(二)开发校本课程,实施课程的品格引领
结合五岛文化,编印“五岛文化,品格教育”系列丛书:
1.“同乐”为民·勇敢刚毅;
2.“丰乐”庆收·合作互助;
3.“米公”洗墨·勤奋刻苦;
4.“夕照”白鹭·友善和睦;
5.“西苑”观奇·创新立异。
将校本课程的内容纳入地方课程,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引领。
(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品格提升
1.实地参观,促进了解:定期组织学生到五岛湖公园参观学习,了解五岛文化及底蕴,用文化和历史感染学生,进行品格教育。
2.活动引领,促进提升:策划五种品格的月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开展绘画、手抄报、演讲比赛等多种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庆典等契机,进行品格提升教育。
3.丰富活动载体:如在校园的体育类活动中强化勇敢和合作的品格,在科技类活动中强化创新和合作品格,在感恩教育中强化友善品格,在学习活动中强化勤奋品格……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潜在的引导与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德育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当师生对校园文化表现出高度认同时,定然会促进师生将德育的培养目标渗透进自己的日常行为中,达到外显于形,内化于心的效果。
【作者单位:涟水县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