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养老需求的哈尔滨市养老模式发展趋势研究

2018-02-20孙禹晴周蓉张秋鑫刘梦然杨柳高璐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养老模式发展趋势影响因素

孙禹晴 周蓉 张秋鑫 刘梦然 杨柳 高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使我国人民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加快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突出了养老问题。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成为我国目前养老问题的关键。为了研究我国不同地区老年人因不同养老需求而选择的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哈尔滨城区老年人的需求及经济水平、家庭人口、职业、受教育水平、老人长时间在何处居住等进行调查。了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以及养老模式的现状、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总结出老年人的生活意愿和生活需求,以及目前养老模式的不足,为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从中提出新的养老模式的观点。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为哈尔滨市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从而促进我国的健康养老模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老年人的社会需求,形成健康老龄化社会。

关键词:老年人需求;影响因素;养老模式;发展趋势

基金项目:哈尔滨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7052)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快速增加以及物质社会发展给老年人带来不同社会需求的情况下,老年人应选择什么种类的养老模式进行养老。我国在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水平逐渐改善,老年人逐渐迎来家庭以外的养老模式,社会的进步为老年人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机会。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人在养老需求下养老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哈尔濱地区为例,对影响老年人养老模式因素、养老态度以及老年人的社会需求等问题进行调查。根据调查分析得出哈尔滨地区老年人的养老模式的结论,找出老年人现有养老模式的不足,提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养老模式的新方向,促进新养老模式的发展。

一、调查方法与调查角度

(一)调查方法

本研究坚持实证研究范式,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定性分析,通过访谈与街头访问深层次的挖掘老年人主要在哪里居住、如何生活,是否和子女一起生活等方式的养老模式,以及哪些养老需求;以问卷法为辅,验证结论是否正确,所得结论的是否被老年人普遍认可。

(二)调查角度

本研究将根据老年人的长期居住住所、日常生活、医疗、健身、文化、娱乐、社会参与方面的需求及是否有政府政策的补贴、扶持,划分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并了解养老模式的特点。

二、老年人养老模式调查结果及问题

影响我国老年人养老模式的因素有:老年人的经济能力,老年人的工作背景,老年人的子女数量及相处关系,老年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老年人家庭观念,老年人的性格和精神状况、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老年人生活的地区等。老年人养老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居家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通常也被视为家庭养老。受经济因素、家庭因素、子女状况及传统观念中代际关系的影响,有近一半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老年人及其子女固守家庭养老传统和“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加固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意愿。据调查发现,在家庭养老中大多数老年人至少有一个儿子,且老人与子女之间相处融洽。由于具有血缘关系且子女有经济能力、闲暇时间、照顾精力和照顾意愿,所以老年人通常会选择此养老模式。但是居家养老中存在一些问题。如:1.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相差一定的年纪有一定的代沟以及生活习惯、对事物的看法想法不同。在生活中会产生摩擦,使老年人心情郁闷,长时间会使老年人心理产生一些疾病,认为自己不如年轻时随心所欲等;2.虽然是居家养老,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但还是出现了许多空巢老人,大多数子女出去工作,老人自己生活在家,处于老人自我养老的窘状;3.老人居家养老中缺失专业的健康服务和护理服务,子女工作忙基本没时间照顾老人健康得不到护理,而且人们逐渐衰老后会有许多老年病在家的不到很好护理及重视。

(二)社区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主要指的是老人在居住与一些社会服务上门服务的养老模式。主要是一些传统家庭观念比较重不想离家、子女工作忙照顾不到的孤寡老人选择这种养老模式。根据查阅文献和调查发现大部分老人喜爱参与社区举办的活动以及推出的服务项目,包括阅览室、棋牌室、老年人的广场舞、健身操等。社区养老符合国家养老的产业政策受到国家政策支持,而切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受到老年人的喜爱。

社区养老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一些上门服务需要一些专业性的人才包括医疗、卫生等,因此投资费用大,很多社区都处于亏损状态。第二,对一些上门服务提出的要求较高,但从调查的社区现状看,财力、物力和人力的不足困扰着服务质量和完善的基础设施。第三,虽然老人喜欢社区推出的服务或活动,但是参与度较低,老年人大部分去跳广场舞,其他的少之又少,所以老年人娱乐生活并不是十分丰富,有的老人还会存在孤独感。第四,老年人没有形成支付习惯,上门服务结束后,很少有老年人主动支付此次的服务费用,对社区上门服务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低收入家庭无法长期支付服务费用。

(三)机构养老模式

机构养老模式的主要形式指老人去养老院、老年公寓、敬老院,护理院。而去机构的养老的老年人主要是两种形式:自理型养老机构和医护型养老机构。去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主要是因为患病子女无法长时间照顾以及和子女相距较远,且经济条件较好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这些老年人喜欢热闹。

许多在养老机构养老的老人比较孤独,这是一种情亲的孤独。虽然过着集体居住的环境,但是与子女及家庭成员间联系较少,精神慰藉无法达到寄托。在机构养老中很多法律不健全,屡屡出现日常饮食差、生活环境差,机构服务员态度冷漠甚至出现虐待老人的情况。老人在机构养老的安全问题存在隐患,而且在养老院等一些机构养老不能得到专业的医务护理,老人的健康也是老年人在机构养老一大挑战。

三、老年人养老模式调查结论

根据调查发现,在哈尔滨地区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居家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这三种模式占据主力地位,虽然开展了许多新型式的养老模式,如:社会助力养老,智能养老、医养结合养老等。但是这些新模式并没有得到十分充分地、有效地使用,没有带给老人更多的便利。主演原因有:第一,老年人思想比较保守,而且由于年纪大接受新鲜事物较慢。老年人的子女因为生活而忙于工作,对新兴养老模式的接触又由于工作而推迟,所以新型养老模式的推广会受到思想及人们的拖延的阻碍。第二,哈尔滨属于二线发展的城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年轻人才大量外流,留在本地的老年人居多,所以哈尔滨经济发展缓慢。推出的新型养老模式需要更多专业的人才、大量的投入资金、由于政府财政支出有限和需要帮助老人太多,所以不是所有地区的老年人都能得到新型养老模式的便利。第三,人们固有思想导致更多的老年人依然选择传统的养老模式。

根据此次的实地调查及查阅文献了解到,全国像哈尔滨这样的二线城市有30个,三线城市有70个,这些城市的经发展水平与哈尔滨相似。可以推出这些城市的养老模式也主要是居家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虽然推出新型养老模式但由于各种原因包括习俗、思想、经济等因素,不能利用及推广。

四、建议

1.在哈尔滨地区生活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居家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而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的这三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隐患。所以在固有的养老模式中与医疗产业相结合。例如固定时间的老年人的体检、开展家庭医生等服务。

2.实行互联网+的养老模式,使互联网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结合、同时连接老年人与其子女,在老年人发生意外或者生病能第一时间发现,防止老年人发生危险,以互联网模式连接老年人与其子女,还可以解决老人的情感寄托问题,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根据互联网使用也可以给老年人系统实施实时定位、实时监测、并且对老年人的健康进行数据统计,预防老年人发生疾病。

3.全方位的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根据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对新型的养老模式加大宣传力度,使老年人能够知道并了解新型养老模式带来的便利以及优质的服务,从而认可并选择新养老模式。

参考文献:

[1]曾洁.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文献综述[J].智富时代,2017(05)

[2]陈宜梅.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及其提供[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6.

[3]孙红远.家庭结构变化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影响与对策[J].改革开放,2017(01)

[4]赵小仕,于大川.城市社区养老的社会化问题[J].2015(08)

[5]刘妮娜.欠发达地区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J].人口与经济,2017(01)

猜你喜欢

养老模式发展趋势影响因素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