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互动中师生语言衔接融合的策略探寻

2018-02-20任茹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呼啦圈师生交流

任茹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关系备受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索了教学互动中的师生语言,也就掌握了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所以,对师生语言衔接融合的思考和研究于课堂教学而言意义深远。

一、教学互动中师生语言衔接融合的新视角

师生语言衔接融合是师生通过语言交流进行智慧的碰撞和思想的交汇。教学互动中师生语言衔接融合的内涵需一分为二进行看待。其一,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可以理解,即教师的语言是否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其二,学生是否可以根据教师课堂的提问进行有效的语言表达。教学互动中师生语言衔接融合度是师生双方听与说互动过程中的融洽程度,师生间需互相理解,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把课堂变成学习的共同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口头语言作为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尽管课堂交流是高度規范化和程序化的,但是许多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似乎仍没有意识到这种交流是如何不同于日常交流的方式,教学互动中师生语言衔接融合的程度能促使或阻碍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师生语言衔接融合是促进教与学的有效途径

教学互动中,教师独白式的知识传授和教师的“满堂问”均谈不上是教学对话,前者不存在语言的交流,后者虽然看上去十分活跃,实则流于表层,缺少深度的思考。语言融合则实现了对话各方智慧的碰撞和思想的交汇,既是区别于一切空洞对话的外显标志,也是对话者形成自我理解与相互理解的一种需要。

(一)提供给学生参与课堂的更多机会

加拿大应用语言学教授弗雷尔提出:“对于课堂交流的能力,教师通常会默认一个理想的形式或图式。或者说,他们在头脑中会有一个儿童如何参与课堂的理想化方式。但是,孩子也许并未建立起同样的图式,这些图式通常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弗雷尔教授的观点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启发,给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逐步地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之中,与老师进行语言互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儿童语言表达在教学中得到训练

“敏于行而讷于言”是中国孩子的普遍特点。中国孩子的学习能力确实不容小觑。但是,谈及口才、语言表达能力,却没有了王者风范。对于我所执教学校的农村孩子而言,口才更是他们最大的弱势。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关注课堂上师生语言的衔接融合程度,重视在语文教学互动中培养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力求使孩子的表达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三)智慧在语言衔接融合中孕育产生

弗雷尔指出:“课堂学习是教师打算建构的意义与学生的实际理解相互协商的过程。”课堂交流作为一个系统,不仅关系到教师如何建立课堂关系和语境,也关系到教师如何理解自身所做的事情。因此,我们考察课堂交流时,不仅要考察课堂中实际出现了什么,还要考察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思考。杜威说:“获得答案在思考中是次要的,却有助于‘探求。”所以,在教学对话中,学生“说”与“思”的过程让他们的智慧在语言衔接融合中孕育产生。

三、教学互动中师生语言衔接融合的策略探寻

师生对话的目的在于共同进行课程知识或文本意义的挖掘,从而促进儿童自身的新旧视野以及师生视野的融合。如此一来,文本中蕴含的知识经过教师的讲解融为学生内在的认知结构,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教师曾表达过的话,或者教师要讲却还没有讲出的话,这就上升为了对课程知识或文本含义的真正理解。

(一)发挥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

例:《数字 联想 表达》作文教学片断 (执教者:郭学萍)

师:看到“1”,你们会想到什么?

生:我想到一支粉笔。

生:我想到一棵挺拔的白杨。

师:看到“1”,我想到了一条寂寞的小路,想到杜甫的《山行》,想到了秋的绚丽和璀璨,想到了秋的落寞与凄凉。没有哪个季节能比得上秋天,它能让人感到生命的璀璨与枯萎竟会这样紧密相连。秋天不会给我们一个永远的完美和充实,但秋天却是更高意义上的开始,每一个新学期不都是从这个季节开始的吗?

生:我知道了,不仅可以从数字的外形去想象,还可以从数字本身所具有的实际意义去联想。

生:我由“0”想到了呼啦圈。我有一个蓝色的呼啦圈,起初,我不会转圈,像一只笨拙的小鸡,圈在腰间的呼啦圈转不了两下就落下了。直到我做了送胯、扭腰的动作时,呼啦圈才悠悠地转起来。现在,我几乎天天练习,终于,在我腰间的呼啦圈就像一条绸带,自由飘洒。

教师的语言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而且还具有引导作用,是教师给学生做出的最直观、最有效的示范。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语言习惯与能力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之中产生的。学生如果能长期受到教师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启发性的教学语言的熏陶,必然会逐步产生和教师进行语言互动的强烈欲望,从而掌握熟练运用语言的本领,进而和教师的教学语言达到有机融合,长此以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深度必然得到提高。

(二)调动学生的语言沟通意识

例:笔者执教《黄山奇松》教学片断

师:黄山松生长的环境十分恶劣,根下无寸土,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生命非常的顽强。正巧,刚才有同学对“饱经风霜”一词提出了疑问,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经历了许多磨难。

师:那你们认为这松树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

生:风吹雨打,烈日当头。

生:那些雨、霜会落在松树上面,大雪压在它的身上,它也不会屈服。

师:是啊,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我想,所谓饱经风霜,就是在一个烈日炎炎的盛夏——

生:一个寒风凛冽的深冬,

师:在电闪雷鸣中,

生:在狂风暴雨里,

师:就这样,走过了冬,走过了夏,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我想这就是——

生:饱经风霜!

师:黄山的松树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精神的顽强,生命的神奇!

本节课是笔者执教的一节公开课,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语言互动实现课堂交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黄山松的生长环境以及让学生在理解“饱经风霜”一词意思的基础上,研讀品味,探究黄山松会经历的磨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黄山松顽强的精神。这节课上,学生的发言与教师的语言密切融合,教师的引导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空间,调动了他们的语言沟通意识,学生的思维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三)实现师生语言的衔接融合

例: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燕子》教学片断

师:孩子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怎么理解赶集?

师:请你读读这个句子。

生: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浪漫无比的春天。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赶集吗?

生:到集市上去买东西。

师:到集市上去做买卖或者玩耍就叫赶集。请大家想想赶集与春天那青草、绿芽的生长和鲜花的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赶集的人很多,很热闹,春天的花、草到处都是,也很热闹。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花儿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那么,赶集的人是一起到集市的吗?

生:赶集的人有先有后。春天的青草、绿芽也不是同时长出来的,花也不是一起开的,也是有先有后。

师:孩子们,我们就要这样读书,要将课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课文和自己的经验、经历联系起来,这样就会理解得比较透彻。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读这个句子。

教师的智慧,不仅在于准确、及时地回答学生的问题,还在于顺势引导学生。该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内容展开质疑、探讨、交流活动,将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学生新旧视野、师生视野的融合。当教师的启发、讲解融为学生的内在的认知结构时,课堂则实现了有意义的教学互动,学生说出教师要讲却没有讲出的话,这就真正达到了师生语言的有效衔接、密切融合。

师生语言衔接融合的思考和研究于课堂教学而言意义深远。教学互动中,教师要善于发挥自身语言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从而实现师生语言的衔接融合。师生若能通过语言交流进行思想的交汇,就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也会因此而不断地迸射出智慧的火花,闪现出美丽的光彩!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锦屏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呼啦圈师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彩虹
山的呼啦圈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系外行星那些事——“呼啦圈”法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