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0侯丽梅
侯丽梅
[摘 要]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针对性及重现性强、资源共享等特点。在化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微课辅助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实验教学,有效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關键词]微课;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5-0067-02
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针对性及重现性强、资源共享等特点,是对教学的有益补充。在化学教学的课堂导入、化学实验、知识难点突破等环节中,合理应用微课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将知识的难点和重点等直观地表现出来,还可以充分展现教师在化学教学中的反思,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应用微课谈谈几点感悟和体会。
一、巧设微课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特点和教学需求,利用微课进行新课导入。微课中应设计形象、直观、新颖的问题,内容不宜过多,且要与学习内容有密切联系,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声音、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内容时,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可采用微课教学模式,事先从网络上节选相关片段,并配以声音旁白制成8分钟的微课以进行新课导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如,介绍水的成分时,如果用演示实验来导入新课,示范效果虽然好,但费时费力,且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果采用网络上现存的一些视频资源,又和课本内容不一致,存在很多问题;而采用微课教学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首先提前在实验室录制实验视频,如电解水实验、氢气燃烧实验等;然后在上课时播放微课视频,效果直观生动,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最后让学生实际操作,顺利掌握实验原理,得出实验结论。教学效果特别好。
二、创设微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应用微课,不仅可以创设真实生动的化学教学情境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体验和感受,还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打开化学之门》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微课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化学学科成果或化学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将教学内容与微课有效结合起来,合理拓展和延伸书本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水的天然净化》内容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蒸馏水呢?”然后再播放微课视频:米山水库的水和自来水厂的水的净化过程。这样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再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微课——蒸馏水的制取,播完后让学生先回忆蒸馏水的制取过程,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很多学生都能说出制取蒸馏水的过程,还能总结出蒸馏是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方法,是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方法。这样用微课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化学教学中,恰当合理地运用微课辅助教学,将前后有联系的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可直观、生动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重点内容如需罗列论据,必须做到精而简,力求论据的直观、准确,不会引发新的疑问,从而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微观世界是抽象的、不可触摸的神秘世界,化学知识很多具有这类特点,因其抽象,学生望而生畏;因其神秘,学生渴求了解。通过微课生动的画面,可以帮助学生真正发现和理解微观世界的奇妙。例如,在教学《分子、原子、电子结构》时,用微视频来显示这些微粒的结构特征,可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和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节内容,教学的难点是构建微粒观,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即分子破裂、原子重组的过程。尽管教材有图片,但还是不容易理解。如果使用微课演示水电解的过程,即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水分子是如何分解成氢、氧原子,氢原子又是如何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是如何结合成氧分子的了。在微课中,微小的原子和分子能够可视化,帮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微粒观概念,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变化,从而解决和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应用微课,优化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受实验现象的神奇、化学世界的奇妙和神秘,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更增加了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但有些实验的实验条件要求较高,对实验设备和环境有严格的要求,且一些微观的实验很难用肉眼观察,此时有效利用微课可直观、形象、生动地模拟实验过程,揭示实验原理,安全、有效、可靠。例如,在教学《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章内容时,为了确定空气成分设计了红磷燃烧实验。但是,红磷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的物质——五氧化二磷,它有很强的腐蚀性和刺激性,既不安全又污染环境。此类实验在实际操作时,很难保证实验的效果和安全性。为此,可利用微课演示来替代实验操作。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深刻体验实验过程,而且可以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符合安全高效的实验教学原则,以及绿色化学理念。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合理、有效、适当地巧用微课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化学抽象概念的学习困难,弥补学校实验材料的不足,优化知识解释和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微课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来完成传授知识的使命,它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高效的辅助学习的平台和载体。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更新观念,及时丰富和完善微课程的内容,充分体现微课的科学性、趣味性和有效性,并结合传统教学方法用好、用活、用实微课这件课堂辅助教学的利器,让微课在化学教学中大放光芒。
[ 参 考 文 献 ]
[1] 黄图伦.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5):50-51.
[2] 武小桐,陈飞,吴建伟.微课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61-65.
[3] 张金凤.浅谈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40-41.
[4] 李增蓉.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4):26.
(特约编辑 温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