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职教基石 培养大国工匠
2018-02-20杨志奇
杨志奇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更是被赋予培养“大国工匠”的历史重任,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纳入重庆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新一轮改革发展浪潮中,如何通过加快区县职业教育发展,推动人才与发展有效匹配、教育与产业紧密对接、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助推实现“两地”“两高”目标,值得研究和探索。
一、区县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近年来,重庆市各区县职业教育竞相发展、百花齐放。2017年,全市中职学校达182所,在校生39.8万人,校均学生数2884人。重庆市云阳县是人口大县、教育大县,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分析云阳县的情况,可对全市区县职业教育发展态势进行大致了解和把握。
(一)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云阳县有中职学校3所,其中国家示范中职学校1所(云阳职教中心)、市级合格中职学校1所(云阳师范学校)、民办中职学校1所(五一技校云阳分校)。3所学校发展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形成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发展格局。全县共有中职学生7970人,占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24.6%;中职专任教师43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270人),生师比为18.2∶1。
(二)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专业设置不断优化。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共设专业大类7个、专业小类20余个。已打造国家示范重点专业4个和市级重点特色专业2个,2018年新申报成功专业2个,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云阳师范学校着力打造“三品德育”课程体系,开展“6D”课堂模式改革,构建了“园校共育,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云阳职教中心积极稳妥推进学部制二級管理,探索形成“五环四步”教学方法,构建了“校产联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云阳师范学校“3+2”学前教育转段高考上线率连续3年保持100%,公费幼师录取率长期保持全市第一。云阳职教中心成功通过国家示范中职学校评估验收,2017年本科上线人数名列全市第六,建筑和服装专业本科上线人数全市第一,学生中高级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达100%。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职教学生获国家级、市级文明礼仪风采大赛奖项202个,市级技能大赛奖项23个。全县中职学生毕业率99.3%,技能合格率97.2%,体测合格率93.2%;学生综合就业率99.3%,其中对口就业率89.3%。职教影响力不断扩大。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全县中职教育的认可度和知晓率大幅提高,学生、家长、企业及社会群众对中职教育的知晓率超过90%,中职学生的满意率达95.7%。
(三)服务经济能力有效增强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通过挂牌实训基地、互派人员挂职锻炼、举办冠名班、订单培养等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挖潜力、拓空间。目前职教中心已与成都东星航空、北京商鲲教育等19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云阳师范学校与32家市内外优质幼儿园签订了实习就业协议,五一技校云阳分校与两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人力保障、智力支持进一步增强。在直接就业方面,2017年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毕业生1926人,其中直接就业997人,在重庆就业比例达73.1%,用人单位满意率90%以上。在就业培训方面,2017年共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4000余人次。职业教育在带动就业、促进脱贫、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另一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硬件方面,生均用地、实训实践基地及功能用房严重不足。如云阳职教中心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分别为15.4m2和14.7m2,远低于33m2和20m2的国家标准。师资方面,总量不足,专任教师生师比18.2∶1,低于普通高中生师比16.55∶1;结构不优,高级双师型教师仅占12.7%。专业方面,建筑与施工等老牌强势专业影响力减弱,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专业影响力尚未形成。生源方面,社会上存在“重普轻职”现象,2018年全县普职比达到7.5∶2.5,中职学校面临招生难的困境。
二、新时代区县职业教育发展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前景。职业教育站在新起点,要担当新使命,把握新要求,实现新作为。
(一)担当历史使命,准确定位职教发展
一是重新定位功能。未来的区县职业教育一定是本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而不是“小山”;一定是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鸡肋”;一定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全面提升社会底层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而不是“补充”。
二是重新定位体系。未来的区县职业教育将建立从中小学职业技能启蒙教育、中职学历教育、高职教育到社会职业培训、产城教融合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等有机融合的完整体系,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是重新定位规模。未来区县职业教育的中职在校生规模应该与普通高中的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这是我国经过反复论证后提出并多次强调的重要国策,也是社会经济结构对人才需求的规律性要求。
(二)强化体系建设,整体重构职教发展
在以上定位的基础上,区县必须以全新的视野,从本地区教育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进行职业教育几大要素的整体重构。
一是基于人口数量确定规模。目前,区县职业教育的规模基本不能与本地区人口数量相适应。这需要区县政府按照“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要求,根据未来15-20年学龄人口数量的50%来确定区县职业教育规模。如云阳县目前高中阶段在校人数3.2万人,预计未来15-20年将增至4万人,按50%测算,职业教育规模需求将达到2万人。
二是基于产城布局确定校址。职业教育是与产业紧密结合的教育种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基本要求。根据现代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进做法看,产城教融合是未来新型城市发展的典型模式,一个重要做法就是把职业学校建立在产城融合的“新城镇”,实现“宜居”“宜产”“宜教”,这在江苏、贵州等地得到了良好印证。云阳县结合大数据产业园建设,计划将县职教中心整体搬迁至水口工业园区,进行全新规划建设,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示范。
三是基于产业结构确定专业。现在的區县职业学校是“小而全”,即规模小、专业全,什么专业时髦、什么专业好招生就办什么专业,学校专业较多,量小质弱。在由“打工经济”向“本地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未来的职业学校一定要与本地区产业结构一致,根据本区域产业设置专业,办大办强,定向发展。如云阳县将大旅游、大数据、大健康确定为未来产业发展重点,这就为本地职业学校确定了专业方向。职业教育要与地方产业“同向同行”,方能“相宜相长”。
(三)着眼办学方向,超前谋划职教发展
一是遵循国家标准并适度超前。要加强硬件建设,打造职业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切实改变职业教育“硬件不硬”的局面。教育部2010年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职成《2010》12号),这是基本要求。要以未来15-20年的发展眼光来确定本区县职教中心的办学基本条件,让职业学校在当下超前发展,未来一段时期也不落后。特别是在校园占地面积、校舍建筑标准等难以改变的要素方面一定要有超前意识,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各区县要有计划地推进职业学校扩建扩容,完善教学实训功能用房布局,配齐设施设备,从根本上改善办学条件。下一步,云阳县拟将规划重建后的职教中心打造成常年在校学生6000人以上、办学条件优越、在全市有名的中等职业学校。
二是遵循新发展理念并一以贯之。要加强思想引领,始终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努力破除职业教育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将“创新”作为职教发展的核心动力,着力加强教育理念、办学体制机制、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将“协调”作为职教发展的内在要求,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其体系结构更加科学;将“绿色”作为职教发展的价值导向,倡导节约生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将“开放”作为职教发展的必由之路,大胆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区县间交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职业教育经验;将“共享”作为职教发展的根本追求,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建立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形成区县间资源优势互补、均衡配置。
(四)落实政府责任,切实保障职教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落实各级政府的主导责任是区县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是经费保障。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教育对象决定了其高投入、高成本、低收费的特征。要完善市、区县两级财政分摊机制,保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长效稳定投入。区县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落实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达到或超过国家和市里要求;落实兼职教师工资福利,保障教职工绩效达到基础教育学校水平;落实建设维修等经费,保障职业教育教学正常运行。
二是生源保障。区县政府要按照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要求科学规划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规模,适当限制本区县普通高中学校规模,特别是部分初中学校的“戴帽高中”,从而扩大中职学校招生空间。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政策,在中小学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内容和综合实践课程,深化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三是资源保障。强化人力资源保障,加强党的领导,配齐、配强学校管理队伍,根据职教学校招生规模及时补充教师数量,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强化企业资源保障,充分利用优秀企业资源,为职业学校提供优质的可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强化培训资源保障,整合培训资源,支持职教学校建设成为本区县规模化、高质量的技能培训基地。
作 者:重庆市云阳县副县长
责任编辑:粟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