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中运用微课创设情境策略研究
2018-02-20卢宝生
卢宝生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逐步推进。微课的探索与应用能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小学科学课中,巧妙地运用微课创设问题情境,能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兴趣,引导方向,让思维得到拓展。
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起点。问题情境就是将问题或疑难蕴含于一个特定的情境,当学生身处这种情境的时候,不能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或经验加以解释,而产生困惑的一种状态。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课程主题相关的问题。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多种,如:1.展示生活中的图片,通过观察提出问题;2.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根据特征猜测要探究的物体;3.通过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发现问题;4.通过微课创设任务,激发学生合作探究。運用微课来创设情境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之一。
一、微课创设情境能突破时间的限制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涵盖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天文、地理多个领域的知识。在探究物理和化学等单元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创设情境进行导入。但是到了探究植物、动物以及天文现象的单元时,我们很难现场来创设有效的情境进行导入,因为,研究植物的周期较长,如研究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则需要12个小时的制作时间;又如像观察北极星、月相等天文知识的单元比较适合在晚上进行观察。运用微课创设情境,就能在实验需要的时间上,把要观察的现象制作好,还可以把不同时间或条件下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很有帮助。粤教版六年级上第四单元简单机械的第一课《好用的工具》,让学生学习的是认识和运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了解各种机械工具的特性。如果单纯地把各种工具发到各个小组让他们进行观察和描述,既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充分了解工具的特性,即使让他们对工具进行操作,如拧个螺丝、套个螺母、锤个钉子,也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制作本课的微课时,我创设一个时间长度为5分钟的任务情境:两个同学需要从办公室搬几箱书到课室,如果靠人手去搬既辛苦,时间又长。观察实验室的一些工具材料,工具有扳手、螺丝刀、胶钳、锤子、手摇钻,材料有小木板、万向轮、螺丝、螺母、绳子等。能否运用这些工具材料制作出一个能运送书本的平板小车?于是就讨论如何使用各种机械工具制作拉车完成送书的任务,各小组开始了讨论制作方案,人员分工。最后,做出来的运输小车我们还现场通过实测对比哪种方案更合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运用微课创设的情境能充分调动课堂以外的时间,把要学习的知识与生活中要解决的问题相结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探究和反思,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微课创设情境能突破空间的限制
一些探究实验需要在户外进行,但是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于在课室内用课件或者语言的描述来完成,然后把实验材料和任务发给学生,到室外去进行探究。这样的情境创设会给学生一种抽象的理解,犹如纸上谈兵,缺乏真实性。在研究《彩虹》这一课尤其明显,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彩虹形成的条件,需要在户外有阳光的地方,用喷雾器在空中喷水。人站在哪个方向,迎着太阳还是背对着太阳,喷雾器喷洒的高度和角度我们都要考虑,相比之下在室内用语言描述或图片展示,远远没有微课观察直观,运用微课,我们就能轻松地在室内创设户外的情境,突破空间的限制。
运用微课创设情境在四年级下《一天中太阳的位置》这一课中,更突出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因为要观测一天之中,太阳照在观测仪上杆影的方向以及太阳的高度角,需要全程在操场进行测量与记录,作为课堂的导入我们先拍摄一两名学生在操场上进行的实验操作,还得从早上8:00到下午5:00,进行不同时间段的记录,这些情境的创设都难以在课室里用几分钟的时间呈现,运用微课我们可以把研究地点从课室转移到操场,可以把8小时的研究过程集中在5分钟内呈现,让研究更广阔,让观察更集中。
三、微课创设情境能从多个角度观察问题
通过现场实验来创设情境导入课堂无疑是最直观的,学生能直接的观察到实验所产生的现象,思考其中的原因。但是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所创设的情境具有局限性,反映不出更深入的问题。在《食物中的营养》一课的情境创设中,我们会用米汤写密信,再通过实验的方法把字显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含淀粉的食物可以通过与碘酒反应变成蓝色的化学现象来进行检验。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但是容易忽略一些问题。如在制作微课的时候,我发现米汤制作和纸张的选用会使我们研究的实验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在同样的实验中却发现不一样的结果,如果米汤是用煮过的米粥来制作,写在白纸上,结果这些字对碘酒没有反应,原来在长时间煮粥的过程中,淀粉慢慢水解成糊精,遇到碘不会发生颜色的变化。还有的情况是喷了碘酒的米汤字没有变蓝,纸张却变蓝了,什么原因呢?原来,长时间煮过的米粥,变成了糊精,没有了淀粉,而某些纸张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淀粉作为胶料,使纸张更光滑耐磨。这时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淀粉与碘的反应。通过微课,我们可以分别从不同的米汤制作方法、糊精、纸张多个角度去观察实验,让学生对现象能从更多的方面来观察和研究。
四、微课创设情境让实验操作更“细致”
在一些科学实验教学中,对于一些操作性强的实验,需要教师的演示和示范,但是对于操作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很难照顾到教室里每一个角落的位置,运用微课教学能把演示实验拍摄好,对于重难点的操作可以进行镜头的特写和慢动作的播放,在《植物的细胞》一课,学习如何制作洋葱表皮装片和如何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操作最为明显。如果用传统的ppt课件来引入,就是分步骤列出要点,让学生跟着操作的流程去做。这种方法指导实验需要学生在脑海中把每个操作由文字转化成行为,容易忘记或忽略其中的细节。而微课的使用能让一系列动作连贯和深刻。如:1、先在载玻片上用滴灌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撕取一块洋葱的表皮、并将其展开3、用盖玻片的一侧接触玻片上的水滴,缓缓地放下4、用吸水纸把多余的水分吸掉。像这个制作装片的4个步骤若用微课拍摄可以在1分钟内让每位学生清晰地了解装片制作过程,不管是坐在前排还是后排还是角落,都能清晰地看到操作的整个过程。
五、微课创设情境能让探究活动更有序。
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我们都会对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做铺垫,通过什么现象,发现什么问题,怎样去开展探究活动,都可以包含在情境创设中。许多科学课堂教学的问题是,现象很明显,问题已发现,活动不规范。运用微课,我们就能把要探究的正确方法在媒体中做“示范”。如《有趣的电磁铁》一课,要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磁铁磁性与什么有关的时候,我们除了让学生讨论出可变条件,还要让他们清楚探究过程中每一步要做什么,这样活动才能有序进行。如研究在线圈匝数相同的情况下怎么去增大电流,先用一节电池,再用两节电池,一节一节地增加,观察和记录吸起回形针的数量来进行比较。而不是一下子接五六个电池,一会吸回形针,一会吸别的铁制品,胡乱地吸一轮,最后到底跟什么有关系都分不清。在微课创设情境时,就要把操作的步骤和记录的方法考虑进去,这样课堂活动才有趣并有序。
在执教《提重物的轮子》一课中,运用了微课创设出一个人要把一箱箱的书从一楼搬到五楼的情境,是用动滑轮省力还是定滑轮省力呢?人要站在一楼拉绳子还是五楼提绳子呢,这是研究的问题。如何让实验有序呢?定滑轮的安装方法、绳子的悬挂方法、钩码的悬挂方法、测力计的用力方向都是一步一步规范地指导,否则会出现钩码钩错位,绳子挂错位,读数读错位的混乱局面。所以,微课创设情境的有效性还体现在它的有序性中。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目前已经逐渐被运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将微课运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尤其是作为情境导入创设,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而且让课堂活动更规范,更有序地进行。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已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的课题。
作为一线科学教师,我将有更大的动力去把微课教学特别是微课情境创设运用到我的课堂中,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小学科学的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小学 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