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2018-02-20俞吟珠
俞吟珠
新《纲要》告诉我们,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它将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教育效果,并且教师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不断反思,向自己的教育行为挑战,支持、引导幼儿充分学习和发展。
一、重视兴趣,让幼儿在自主玩耍中有所发现
实例一:橡皮泥真好玩
橡皮泥一向是孩子们的最爱,揉一揉,捏一捏,橡皮泥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时而成了一朵漂亮的花,时而成了好吃的麻花,时而又变成了一个生日蛋糕。有一次我问小朋友:“你们为什么喜欢玩橡皮泥呀?”“因为橡皮泥好玩呀。”“因为橡皮泥很漂亮呀。”小朋友回答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但对于橡皮泥最基本的特性他们却“避而不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橡皮泥能变成那么多东西吗?”我追问。“因为橡皮泥很软。”这一下很多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回答出了我的提问。“对了,软是橡皮泥最主要的特征,正因为软,所以橡皮泥就能变成很多小朋友喜欢的东西。”这一下,小朋友都掌握了橡皮泥的特性。
教师旁白:“迷惑时点”。橡皮泥是孩子爱玩的玩具,但对于橡皮泥最本质的特征卻有一些迷惑。在这个实例中,教师能及时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让幼儿在“玩”中及时探索,寓科学于玩,在玩中体验,在玩中思索,在玩中辨析、感悟。
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孩子对活动内容有兴趣,他才会去参与、探索、发现。因而在活动选择上应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让孩子在有趣的活动中探索许多的科学知识,也掌握一些科学技术,特别是了解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二、耐心等待,让幼儿在科学事实中调整认识
实例二:橡皮泥变干了
区域活动一开始张俊康小朋友就跑来告诉他的发现:“老师,这橡皮泥怎么变干了呀?”每次收橡皮泥时我总提醒小朋友应该把橡皮泥捏拢后再收进盒子里,可孩子们仍然不注意,以致美术区里的橡皮泥全变干了,他们这才注意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拿着变干了的橡皮泥,我向孩子们提出了疑问:“这个橡皮泥为什么不能玩了呀?”“因为橡皮泥变硬了!”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着。“可是这橡皮泥为什么会硬呢?”我继续提问。“因为有的小朋友总是不将橡皮泥捏拢就放到了盒子里,还有的小朋友不把盖子盖紧。”吴沈妍小朋友第一个讲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我知道,因为橡皮泥中的水分蒸发掉了。”张自豪大声地说,“橡皮泥里的水全跑到空气当中去了!”张浩也争着说。孩子们似懂非懂地听着。这时我趁机给小朋友讲了水分会被蒸发的简单道理:“如果橡皮泥的盖不盖紧,水分就会被蒸发,橡皮泥就会变干了。”接着我又让小朋友猜是整块的橡皮泥干得快还是被切成小碎块的干得快。孩子们意见出现了不一致,于是我提议做个小实验。第二天孩子们清楚地看到了实验结果。这次活动以后,不用我的提醒大部分孩子们都会正确地收橡皮泥了。
教师旁白:“退缩时推”。“橡皮泥变干了”这一现象是孩子们在区角活动时发现的,但对于“为什么会变干”这个问题孩子们却从未考虑。在这个实例中教师能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引导幼儿通过猜想、小实验和交流、讨论的过程,获得了橡皮泥越切成小块越容易干,盖子不盖紧也会变干,水分会蒸发等有关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经验基本上是幼儿亲眼看见,亲身实践得来的,因此孩子们也真正明白了“用完橡皮泥要捏拢,盖子要盖紧”这个要求的实际意义,从此以后,这一要求也成了他们自觉的行动。
求知欲是一种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究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知识,就产生了探究新知或者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我们教师应正确引导儿童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以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引导实验,让幼儿在反向思维下深入探究
实例三:橡皮泥变软了
“老师,这橡皮泥变硬后还能变软吗?”只见徐静怡小朋友拿来一小盒干干的橡皮泥向我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把孩子们叫到我的身边来,让他们都来想想怎样让变硬的橡皮泥再变软。有的说放在潮湿的地方,有的说用水泡一泡。我决定按孩子们说的都去试一试。我与孩子们一起,把两盒橡皮泥放到洗手间比较潮的地方,再把几盒橡皮泥装满了水,又把一盒橡皮泥装上了不多不少的水,放到玩具柜里。过了几天,我让孩子们都来用手捏一捏,分别观察橡皮泥的变化。孩子们通过观察都看到了实验结果:放到洗手间的橡皮泥没有变,还是很硬;装满水的橡皮泥太粘了;而水不多不少的橡皮泥变软了。我很高兴,孩子们都找到了答案。
教师旁白:“困难时帮”。在这个实例中,老师听了孩子的疑问,了解到幼儿的原有经验:他们不知道橡皮泥硬了还能变软,以为硬以后就不能再玩了。于是,教师决定让孩子们了解橡皮泥由硬变软的过程,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意识。而且教师也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将橡皮泥变软的方法,而是让幼儿想想有什么办法,教师能支持孩子们的想法,让幼儿通过尝试来调整自己的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科学经验的获得、概念的建构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必须给幼儿充足的操作、探索的时间和机会。教师应在他们有危机、挫折时,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给予适当的引导,成为孩子们的“同伴”,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教师应善于采用启发性的指示或暗示,鼓励幼儿创造性思维。
总之,幼儿的天性好奇、好问、好探究,教师要明确科学活动的目标,真正走进童心世界,尊重幼儿,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保护好奇心,支持探究,注重动手操作,鼓励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充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发展其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无锡市藕塘中心幼儿园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