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藏自治区信息化建设
——以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为例
2018-02-20杨明芬
杨明芬
(西藏自治区科技信息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8)
西藏为中国边疆地区,受气候、交通等影响,经济发展略微滞后,信息化建设程度较低。自治区响应中央要求,大力推广信息化技术,实现了重点地区移动通信信号全覆盖,互联网61%以上的覆盖率,为数据资源共享化搭建了基础。2018年,全区各单位、企业正以实现全方位信息化为目标,采集各行各业产生的数据,形成各式各样的平台,以提供信息化服务。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作为全区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具备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对其进行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具有很强的代表性。[1-2]
1 科技厅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信息化系统主要由基础网络、各业务服务平台和知识数据库三部分组成,具体包括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门户网站、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平台、西藏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西藏科技特派员申报系统、西藏知识产权交易与信息服务平台等,完成了科技方面的信息发布、业务办理无纸化和部分行业数据资源的收集与应用开发,为广大群众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信息获取渠道。
1.1 网络基础建设
网络技术是实现信息化建设的三大基础之一,保障了一切网络活动的有序进行。至2018年,西藏科技信息网络资源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科技厅网络机房面积扩大到近350平米,部署了网络安全应用系统防雷系统、温控系统以及电源保障系统等;服务器增加至70余台(含存储),并由易事特30kVA供给不间断电源;办公网络出口带宽达到200兆,家属区共享100兆光纤宽带,实现了网络全覆盖。良好的网络基础环境,为自治区科技管理和科学研究建立信息通道基础。
1.2 信息发布平台
西藏科技厅门户网站主要发布科技政策、科技事业发展、科技工作公开等信息。自系统建成以来,按照政策方向和用户需求,将系统不断更新迭代,达到了科技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2018年,科技厅门户网站访问量达到17万人次,使群众更直接的知晓全国科技动态、全区科技工作现状,加大了西藏科技信息化的覆盖面。
1.3 业务服务平台
1.3.1 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平台。科技厅于2016年建设了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平台,平台注册企事业单位336家,注册用户1196人,设定推荐单位48家,专家库收录区内外专家1905人。截止2018年,平台共完成项目申报1316个,其中重大科技专项225个,重点研发及转化类项目558个,自然基金项目462个,软科学项目71个。该平台使科技厅政务信息化管理更便捷、更规范。
1.3.2 西藏科技特派员申报系统。该系统面向全区科技特派员,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可随时随地进行远程视频讲座、实时互动培训、项目申报管理、工作记录与监督、绩效考核评估等工作。2018年,使用系统的科技特派员人数已超10000名,解决了西藏各地科技特派员管理难、工作难的问题。
1.3.3 西藏知识产权交易与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具有知识产权交易等功能,于2017年完成调试并正式投入使用。该平台加速了区内外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知识与技术流动,提升了西藏对区外技术引进、吸收、利用和再创新的能力,提高了西藏的科技贡献率,为西藏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1.4 知识管理平台
1.4.1 西藏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该平台于2017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具备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信息发布与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网上预约使用、用户评价、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第三方评价等功能,对提高我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使用率、提升科技资源共享水平、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1.4.2 西藏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平台集成了CNKI数据库、万方科技知识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国家科技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等。全库资源达30TB,涉及领域、资源库种类众多,通过VPN方式为西藏自治区80多家科研事业、企业单位提供科技文献查询下载服务。该共享平台为科研论文写作和科研工作前期调研、论证提供了文献参考资源,为科技查新机构提供了重要手段,为科研论文影响力的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学术论文辨真去伪提供了重要工具,为自治区科技决策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优质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1.4.3 西藏农牧科技服务平台。该平台涵盖了西藏农牧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农牧科技资源库、“移动版”西藏农牧科技服务门户网站的建设等内容。新平台和更加有效的配套管理、人员培训体系相结合,研究出更加适用于西藏的农牧科技远程培训与服务技术手段,提高西藏农牧科技服务与推广培训的整体水平,有效节约传统“面对面”的农牧科技服务和培训所需的人员、交通资金投入,为西藏农牧业和科学研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有效提升农牧科技信息化能力,有助于推进西藏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1.4.4 藏医药典籍文献检索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传统纸质文献管理与服务工作向信息化的转变。共收录文献1195篇,其中医学理论类940篇、药物类28篇、医方类37篇、诊法类30篇、医技类86篇、其余74篇。该系统以建设藏医药典籍文献特色数据库为基础,开发上层应用,为科研用户和普通用户提供更好的藏医药典籍文献检索服务,更全面的藏医药典籍文献全文仓储以及更便捷的藏医药典籍文献获取途径,为普及藏药、有效保护藏药知识产权和藏药新药研发等方面提供了本底数据。
2 科技厅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科技厅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过快,从网络基础开始,至数据采集,最终搭建系统,缺乏统一的部署规划,以致于各平台在设计时无法全局考虑。这些原因造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平台建设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均是于企业或兄弟单位采购。西藏本土科研人员自主创新能力较差问题凸显,无法独立完成系统的开发与部署,在突发问题面前,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更无法自行完成系统的更新迭代。自主创新能力未来将成为西藏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限制。
各平台建设单位技术力量参差不齐,导致各平台兼容性差,无论是网络还是软件都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无法形成有效的协作,致使科技厅系统欠缺为公众提供全面服务的能力。
某些平台内容更新不及时,软件升级停滞,成为“睡眠平台”,无法发挥既定作用。
平台部分搭建于Windows,部分搭建于Linux,并且程序更新周期较长,不能及时修复bug,造成了很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后期维护费用需求较大,全需财政经费支出,而部分平台内容重复建设,导致支持资金“大而划小”,影响平台的正常运营维护。
3 建议
根据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现实情况,应建议建立健全科技厅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制,全局规划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避免重复投入、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支撑科技厅业务工作的目的。[3-6]
3.1 建立健全科技厅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西藏自治区各部门、各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全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的形势下,做好科技厅信息化建设工作不仅要有良好的软硬件环境,还必须要建立健全科技厅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制定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建立数据采集、管理、体系架构等标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科技厅信息安全制度、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安全保密制度、责任分工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等。
3.2 整合资源,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整合科技厅系统内的计算、存储、网络、软件等资源,形成统一的资源池,并能按照系统内部各部门的具体要求进行按需扩展、随时可用,使系统内的信息化工作得到更快速的部署和使用。推动数据资源应用,实现数据和资源的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从而消除资源独立分散造成的资源紧张、资源闲置、资源浪费,避免信息化平台的重复建设、难以对接的问题,消除“信息孤岛”,促进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持续完善,升级科技厅信息化建设水平。
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是信息化工作中的重点。科技厅系统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20字”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三个特别”的要求,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选好配强科技信息管理人员,真正把讲政治、懂网络、敢担当、善创新的干部用起来。对现有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网络管理人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和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使网络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得以提升,建设一支既具备互联网思维与技能又精通信息化服务的专业化队伍。
3.4 运维保障,确保信息安全
强化科技信息主要负责部门的专业技术能力,为科技厅系统提供运维支持。由于内外网系统存在物理隔离,需单独进行运维。内网运维按照数据的类型、存储量等建立备份系统,使各系统实现在线热备,实现不间断运行。外网即互联网,需要专技人员定期为科技系统进行安全测试,对被攻击、中病毒、漏洞、网页挂马等风险,提供相关的防护措施,确保科技系统各平台安全运行。新开发的平台在投入使用前需进行调试,确保功能完整性和信息安全性。普通工作人员应要求使用正版软件,减少系统风险点,从基础抓好信息安全工作。
4 结语
“十三五”时期是西藏信息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自治区科技厅信息化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认清形势、查找问题,加强统筹谋划,着力补齐短板,相信在全区共同努力下,西藏信息化建设将越做越好,最终实现全区数据资源集成化、共享化,为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生产力和经济化建设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