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四个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和坚实保障
2018-02-20常锐
常 锐
(吉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吉林 四平 136000)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6-17这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和根本成就。[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者分别从实践、理论、制度、文化不同方面体现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四个自信”是科学统一的整体,具有内在统一性。道路自信是根本,理论自信是指引,制度自信是保障,文化自信是根基。而且,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则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回望历史,为实现这个梦想,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前仆后继、上下求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首提中国梦时就“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3]他曾多次反复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深刻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中国梦深刻的内在联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坚实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从“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中树立自信,而且还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其中坚定道路自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坚定理论自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理论指引;坚定制度自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制度保障;坚定文化自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个层面把握实现中国梦的内在逻辑,信心满满地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一、坚定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必然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道路自信,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规律的把握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 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5]10
道路自信一方面来源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对国家出路探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6]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共产党,历史之所以选择共产党,之所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开辟了一条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道路。这就是我们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最深厚的历史渊源。另一方面来源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行取得的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7]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实现国家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康庄大道。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关键要看这条道路是否适合这个国家的国情,并能解决这个国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了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5]28习近平同志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鲜明地指出:“正如一棵大树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一样,天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一个国家走什么道路,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8]
历史和现实证明,道路问题至关重要,关乎国家前途,关乎民族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封闭僵化的老路是死路一条,改旗易帜的邪路是绝路一条。唯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使中国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才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之路。曾经提出“历史终结论”的美国学者福山也修正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模式’的有效性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人类思想宝库要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9]
二、坚定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理论指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理论自信。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0]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11]坚定不移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我们的行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一种理论是否科学,必须看其是否符合国情、切合实际。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寻求科学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理论来为我们的发展实践指引方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被实践反复证明的科学真理。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艰难曲折的实践中创立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内容非常丰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贯穿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三个基本方面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的特色,是党和人民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13]23正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1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临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18-1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1]20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不忘初心,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三、坚定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制度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制度自信,既不照抄照搬,又不固步自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巨大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确立和完善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问题,经过不懈奋斗和艰辛探索,最终在中国大地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命运的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制度;是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的制度。[15]201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16]倘若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中国就不会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相反会招致灾难性后果。正如习近平同志2014年在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所说:“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否则的话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2 000多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了这个道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17]
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毕竟仅有几十年时间,制度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备。随着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各方面制度日趋成熟和定型。正如2014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指出:“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5]27在新的时期,强调制度自信,需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四、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理念的积极践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到文化自信,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之后两年间,又多次对文化自信进行论述,增强文化自觉自信是题中应有之意,“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 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之上的文化自信”。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发声,要讲好中国故事,那就必须树立强烈的文化自信。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5]208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40-41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41习近平同志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的广阔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13]29我们已经跨过了“落后就要挨打 ”和“贫穷就要挨饿”的历史沟坎,我们还要跨过“失语就要挨骂的”历史沟坎,而文化自信就是要解决这个重要问题。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不忘初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不竭动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更加扬眉吐气,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我们不但找到了一条复兴大道,而且又有值得全国人民信赖的领路人。更为珍贵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为中华民族找回了曾经一度缺失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种自信并非一种盲从,这种自信来源于中华民族5 000多年的文明历史,来源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近百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5]40“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5]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未来的美好前景,而且它又要求现实的行动。梦在前方,路在脚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同志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5]13。
总之,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够获得正确的行动指南和坚实保障,我们才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