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生态旅游+中医养生+中药种植”三产融合发展
——以黑龙江省为例

2018-02-20崔家善

学术交流 2018年9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景区中药

郭 娜,崔家善

(1.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发展研究所,河南 开封 475000;2.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哈尔滨 150001)

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我们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和生态环境质量。2015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为“生态旅游”给出定义:“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旅游,这种负责任的旅游活动不仅要保护环境、维持当地居民的福祉,还要起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其中教育包括工作人员和游客。”[2]由此可见,生态旅游最大特征和优势就是以保护自然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的旅游方式,还承担着宣传和教育游客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这一特性正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总要求。2011年,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共同推出249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意见》;2015年,中央推出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这两个新政的出台,较早地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当前,全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各行各业对旅游业的关注度、参与度空前高涨,国家各部委也都密集地出台新政,形成了“旅游+”式的融合热潮。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力保护生态环境的旗帜下,生态旅游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占位于大众旅游的最前沿,激发了全国学界的热情关注,纷纷进行此项专题研究。而作为“生态旅游”产业链最相近的是“中医养生”“中药种植”两大产业,将这三产进行深度融合已然成为旅游界最大的热点课题。

一、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状况分析

生态旅游源自于全世界出现环境问题之后,而兴起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其与大众旅游最大的区别是,它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一切旅游活动都必须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来开展,无论是追求目标、管理方式、受益者和影响方式都有其不同的特征。特别是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标准都要体现环保意识及环保标识。最终使游客体验到旅游、保护、扶贫和教育的四大功能。

(一)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状况

从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公园的创立到现在,全世界陆续建立了2 600多个国家公园。人们热衷于进入大自然,体验大森林。

1. 国外对“旅游”的定义。20世纪70年代,世界旅游联合会把旅游定义为:“旅游是非定居者旅行和暂时居住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这个定义把旅游的目的和性质涵盖更广了,其外延已经囊括到了休闲度假、文化交流、商贸展览、地理考古、民俗宗教、体育竞技和自然养生等方方面面的交叉领域,因此,旅游不单纯是走马观花,而是赋予了全部社会资源的体验。

2.国外对“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H.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在1986年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其概念被正式确认。随后,国内外学者给出了几十种定义。30多年以来全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可谓是繁花似锦、盛况空前。在这一热潮中,国外专家学者也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了不同的生态旅游定义,究其原因,无外乎是他们对生态旅游体会、观察、理解的角度不同所致。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通过多交流多讨论,才能达成共识。但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它已呈现不断升温的态势,更需要尽快给出科学准确的定义。

3. 国外对生态旅游发展的预测。据统计,近30年以来,德国60多处森林公园的旅游收入占国内旅游业收入的67%;拉丁美洲森林旅游已占其整个旅游收入的90%。有专家预测:生态旅游所特有的环保性,这是游客们普遍认为是一种可持续的长久的旅游方式,不仅对游客有利,还对国家发展有益,更能为子孙后代造福,所以,生态旅游具有持久的巨大的吸引力。今后全世界游客将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将会有超过50%的游客参与生态旅游。

4. 国外学界对生态旅游研究成果。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提出了生态旅游的研究成果,最早提出这方面理论的是B·马列士于1963年提出了“门槛分析法”理论,随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肯尼亚和赞比亚等国家都提出了相关理论。“世界生态旅游开发研究的三大标志性成果是Masber和gMorales(1999)、Ross和Wall(1999)、Gossling(1999)所提出的生态旅游开发的成功要素、相应策略、理论框架和管理措施等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亚太旅游协会(RATA)于2011年4月在协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提出善行旅游的概念”[4]。“鉴于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选定为‘善行旅游’项目试点旅游地之一”[5]。

(二)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作为中国首家国家级森林公园,标志着我国生态旅游开启了新纪元,充分说明我国生态旅游是从森林旅游开始的”[4]。“1993年召开的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第一届年会,首次确定了‘生态旅游’新概念”[5]。

1. 生态旅游发展的进程。“我国生态旅游到目前为止,还是以森林游为主。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森林游呈快速发展期。森林游已高达46亿人次,年均增长15.5%。截至2017年统计,全国森林游达13.9亿人次,已成为我国林业第三大支柱产业”[5]。“例如,2016年黑龙江森林游已达4 019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收入61亿元”[6]。以上统计数字充分说明森林游是旅游业态中的一支劲旅。专家预测,2050年森林游的收入将占我国旅游总收入的半壁江山。

2. 学术界研究成果。在国内,相关定义也是数量繁多。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虽然还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尚未最终达成一致的看法,但在如下几个方面已达成共识:一是旅游定义。经过近30年的讨论,学界达成了初步一致的意见,“认为旅游就是以观光、浏览、休闲为目的的旅行,是一种知识性、运动性和消遣性的行为。而生态旅游是在生态保护区域内,在强调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并主动承担宣传环保知识职责的情况下,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内人文和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野外旅游活动”[7]。学界对森林生态旅游这一概念也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森林生态旅游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旅游者对森林主体的生物圈内各生物群体、结构现象的观感中,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和回归自然,从而自觉产生保护自然的责任感。它是一种文明、高雅、科学的旅游方式”[7]。目前,我国森林景区的生态环境和容纳条件完全能够满足游客森林生态游的诉求。我国明代徐霞客大旅游家就是一位生态旅行家,他走遍了祖国名山大川。二是近年来对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已经拓展到开发模式、个案研究、系统结构、立法保护、环境评价和旅游管理等方面。2011年,蒋晶晶提出生态保护立法,强化生态保护法律责任,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生态旅游管理。2014年,封雪韵提出生态旅游开发、开发环境、旅游群体等七大要素。2015年,凌佳明建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创造旅游开发环境与条件,形成开发框架,研究实施对策。

二、黑龙江省中医药发展现状分析

2017年2月13日,黑龙江省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创建5—10家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2—3家中医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开展“南病北治、北药南用”的实施策略。中医药健康产业涉及国计民生,是具有较强成长性、关联性和带动性的朝阳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改革、应对老龄化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最佳切入点。理由有三:一是人们对健康需要快速上升。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加上医疗保险的广泛覆盖,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二是医疗科技的发展激发了人们对健康的欲望。全科医疗、智慧医疗、远程诊断和新科技医疗手段,使人们对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充满信心和期待。三是医疗健康产业的地位逐渐提高。因为这一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特别适合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将其作为重点或主导产业来扶持和引导。海南省在2015年将医疗健康产业纳入12个重点发展产业之列,作为宏观经济重要支柱而全力推进。浙江省制定出台了《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打造10 000亿元级别的健康产业。全国各地区之间竞争态势日趋激烈。

(一) 黑龙江省发展医疗健康产业的优势

从黑龙江省资源禀赋看:一是生态和区位优势。“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更有对俄合作的全面升级,发展医疗旅游和健康养老优势突出。二是医疗资源安排合理。黑龙江省公立医疗资源比较丰富,但高端医疗、精准医疗、生物医疗等高层次健康服务供给不足。黑龙江省卫计委在制定《医疗机构设置“十三五”规划》和《关于促进黑龙江省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时,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在全省医院床位中为社会办医预留了31%的床位空间,按照“非禁即批”原则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传统中医医疗、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具有北方特色的专科医疗机构以及高端精准医疗、儿科、康复、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特需医疗机构。

(二) 黑龙江省医养融合的发展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646万人,占总人口的15.9%;其中不健康老人113.89万人,比例为16%,有近1/4的老年人不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发展健康养老业时不我待。黑龙江省政府于2015年3月召开了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会议,又分别在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地举办健康养老专题推介活动,2017年省政府办公厅又转发了省卫计委等11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促进医养联合体建设的11项措施,推动全省健康养老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截止2017年6月底,全省508家公立养老机构、1 636家民办养老机构中全部配置了内部医疗卫生设施和专职医务人员,全省2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90%内设了医疗机构,二级以上医院90%与养老机构实行了签约协作,基层卫生服务项目覆盖到90%以上的社区养老中心和居家老年人,基本实现了健康养老服务进机构、进社区、进家庭。同时,鼓励和扶持公立医院领办养老机构,加快闲置医疗资源向医养结合转型,探索医院“以医带养”,建设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专业化医养机构。其中包括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爱心养护康复中心”,计划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设计床位为1万张,一期床位2 300张年底前可完工。漠河北极村张仲景养生院一期300张床位已经投入使用,打造了会员制、候鸟式养老企业运营模式。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爱心护理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四院江北老年护理院、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高端养老中心、齐齐哈尔中医医院百草养生院、鹤岗市南山区医养康城、泰来县爱心养护院等各具特色的医养融合项目正在引领黑龙江省健康养老业向高端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迈进。

(三)黑龙江省中药材种植情况

中药材种植是北药资源大省——黑龙江主打种植特色产业。黑龙江省幅员辽阔,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山地、林地资源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种植,地道药材有人参、五味子、刺五加、龙胆、防风、黄芪、苍术、升麻、满山红、桔梗、知母、细辛、白鲜皮、穿山龙、沙参、党参等50余个品种,有着丰富的野生蕴藏量,为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提供了优良资源。自2015年以来,种植面积在1万—5万的有平贝、苍术、红豆杉和防风4个品种;种植面积在5—10万亩的有板蓝根、刺五加和黄芪等6个品种;还有实现规模化种植的灵芝、甘草、西洋参等15个品种。全省13个地市均有中药材种植,其中种植面积在500亩以上的品种有40多个,每年中药销售金额在5 000万元以上。

三、“生态旅游+中医养生+中药种植”三产融合发展的机理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保护为主旨的旅游形式,并且肩负对游客进行保护环境宣传和教育功能的旅游新业态,但其功能尚属单一。中医养生是当今国家大力倡导的一种养老养生方式,但因场所有限,养生养老环境还不能满足老人的诉求。中药种植也属于单一的专项种植产业,还没有充分开发与利用其观赏价值和科普价值。如果将“生态旅游、中医养生和中药种植”三产有机融合,就会形成强强联手、取长补短、协作共赢的理想目标,这也符合我国倡导的旅游产业大融合的发展理念,也能实现三产融合、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更能为老人创造一个山清水秀、中医养生、赏花悦目、陶冶情操的养生养老胜地。

(一)模式设计

1.准入条件。生态旅游应该具有以下八个条件,才能实行三产融合模式。一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具有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二是保护区保存着有重要意义的天然林或次生林,受人类干扰破坏很小。三是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比较小。四是旅游者、经营者和社区居民等环保意识比较强。五是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各个环节。六是绝大部分的旅游收益反哺于资源保护,与当地居民能够分享利益。七是有较大面积种植中药材的成片土地。八是在景区边界有可建设中药加工场地和交通便利等基础条件。

2. 生态旅游景区的功能特点。一是“森林浴”功能。森林中空气负氧离子均在1万个每立方米以上,也就是说,在森林中氧气多,又特别新鲜。“在森林中吸氧能达到治病的功效,起到养生的作用。日本不仅将森林氧气装罐出售,还每年有9亿人次到森林中进行‘森林浴’,这也是全世界三大健康俗之一(特指森林浴,日光浴和温泉浴)”[8]。还可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和矿泉优势,打造“矿泉浴”和“泥疗浴”等医养项目。二是丰富多彩的旅游功能。可依据景区的自然条件,适时适度地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供游客进行个性化选择。例如:可以设立森林体验、湿地旅游、温泉养生、野地露营、山地运动、丛林穿越、户外徒步、研学旅行、漂流小溪、戏水活动和观赏野生动物等形式。三是传播文化的功能。森林物种丰富多样,不同地区都有许多极为珍贵的树木,比如东北林区就有红松、山桃、黄菠萝、水冬瓜等树木,从这些树种中可以了解植物文化、地质文化和生态文化,同时,从地域特征中还能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必须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深入挖掘山水文化、植物文化和地域文化,这是旅游景区的重要吸引物。四是科普宣传的功能。生态旅游主要卖点是向游客展示自然、山水、森林等景观,其中森林是最大吸引物,游客可以感悟和观察当地整个森林系统的组成(森林中土壤、气候与动植物),还有树种的结构(灌木、乔木、植被等特征),这些知识都是游客未知的领域,又是人们渴望探知的内容,通过景区合理恰当地介绍,达到科普宣传的目的。可以在景区内开辟一条科普长廊,传播科普知识,体验森林秀美之感。还可以进行科学考察、环境教育、文化教育等教育活动。五是体验自然美景的功能。我国旅游业自兴起已有30年的历史,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每年出游的额率不断提高,游客的旅游经验和体验水平也不断增强。游客在旅游中追求的目的还有对景观的美学欣赏、美的评价,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他们关注的是形象美、动静美、色彩美和格调美,特别是对景点的奇、秀、灵、幽等元素的价值审美。六是全程一条龙服务的功能。旅游景区的服务要根据游客群体的定位来评估游客不同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实现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导游、公厕等全程一条龙服务,突出民俗化、个性化、本土化和独特性。七是设立境外游客服务功能。近年来不仅国内游客热衷生态旅游,而且国外旅游者也热衷考察我国特有森林,例如红树林、海南热带雨林、农田防护林和沙漠林等。由此说明,生态旅游和森林旅游已成为世界性的旅游热点。

3. 中医养生功能。一是建设中医院。秉承中华传统中医可以在养生院设置针灸、按摩、拔罐等传统中医技术诊治中老年病,并突出“治末病”的特殊功能。同时对老年人提供诊断、治病、食疗、药膳、康复等一条龙咨询服务。二是设立丰富多彩的养生室。例如,设立温泉养生、音乐养生、太极养生、禅茶养生、书法养生、氧地养生、心理养生和舞蹈养生活动室,为每个老人提供个性化养生服务。三是文化休闲区。为老人休闲生活提供良好齐全的文化生活环境,例如,设立读书室、书画室、工艺美术室、烹饪室、舞蹈室、茶馆、药庄和大讲堂等。

4. 中药种植功能。一是中药种植的品种。要根据不同地域的土质和气候,选择适当的中药品种进行种植,特别强调的是要采用长年生和一年生的不同品种进行种植,又要考虑中药种植品种的市场需求情况而选择种植品种,更多地应依据中药品种的产量来进行综合评估而决策。二是中药材加工。所有中药产品都要实行初加工,如果中药产品收获后,直接进行销售,首先是不方便装箱运输,其次是降低了销售价格,所以只有进行初加工,既方便包装运输,又能增加加工收入,可谓相得益彰。三是开发食疗药膳产业。野生药材属于中药系列,很多药材能够起到滋补作用,通过烹饪加工后制作成药膳食品,提供给中医养生院的老人们食用,也可将药膳特别制作成旅游纪念品,将大有发展前途。四是特别强调中药种植品种的观赏价值。因此,在生态景区,要用观赏中药材的花果带给游客以审美享受,游客可以在中药材基地拍照、学习中药材的文化知识,以此体验生态景区的独特感受。五是开辟“中药加工”旅游项目,在建设“中药加工”厂房和设备时,就要预留出游客的旅游通道,便于游客安全地观赏。让游客亲身参与各类中药材加工的每个环节,学习中药材加工技术,了解中药材加工的全过程。

5. 效益分析。一是生态旅游景区的收益。由于生态旅游景区本身就能吸引一批爱好自然风光的游客群,加上“三产”融合又能产生一大亮点就是“中药种植”这一独特的难得一见的植物壮观美景作为吸引物,又能吸引一大批热爱摄影、喜欢花卉的游客,再加上中医养生产业会吸引众多老人入驻及家属前往参观咨询。因此,从单一生态景区变为三产融合后,至少会增加生态旅游景区入门人数2~3倍以上,仅门票收入就相当可观。再加上景区新增加的中医养生和中药种植与加工等配套服务项目的收入,总体效益则相当可观。另外,由于三产融合改变了景区普遍存在季节性收入的困境,而变为一年四季均有收入,只不过是旺季多收入、淡季少收入,全年都有效益的良好局面。

二是中医养生的收益。面对2020年我国将进入“超老龄化社会”老人养老床位“一床难求”的现实问题,国家正想方设法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而我们创新“三产”融合的方式,既是为大众旅游中增添生态旅游这一新业态,又为老人们开启了一扇在绿水青山中养生养老的新大门。由于这种养生养老方式借助了生态景区的自然资源,在建设中医养生机构中老人活动场地这一项目上节省了资金投入和基础建设成本,加上这种新型的养生养老机构在形式和内容上,更能为老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服务项目,使老人们能够实现个性化选择,所以也会增加吸引力。从收益的角度来分析,投入建设中医养老机构,第一可以降低投入成本,间接地创造收益。第二养生养老机构本身也能创造大收益。第三,借助中药种植产业的融入,在用药采购上可以不用花钱而采取企业内部核算的方式,间接地又降低了成本,因此说,在生态景区设立中医养生机构大有益处。

三是中药种植与加工的收益。中药种植是高附加值的产业,特别是在黑土地上种植中药材,有其独特的优势,第一,黑土地是世界上的稀缺资源,全世界仅有三大地黑土地,中国黑龙江和吉林合为一块。由于黑土地地质肥沃,种出植物品质好,所以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黑土地都以种植业为主。第二,黑土地属于寒温带气候,只能种一季,而南方热带区域能种三季。每年种一季中药材,对地力的消耗较小,所以种出的中药材质量好。第三,由于寒温带地区冬季时间长、黑土地上的病虫害较少,在春季种植中所施的化肥量仅占南方地区的1/3,所以黑土地种出的中药材品质高,这也是黑龙江省政府重视发展中药材的初衷与缘由。这一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当今中药材产品品质差、药力不足的难题,为我国中药材市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黑土地上种中药材其品质好,也就不愁销路了,就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中药材的初加工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同时,由于中药种植基地坐落在生态旅游景区中,作为重要的观赏景观,更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 “三产”融合的方式

生态旅游的经营主体是景区,景区是经营性企业,具有法人资格。中医养生的经营主体是中医院或是具有中医资质的法人。中药种植的经营主体是公司法人,也可以是由景区法人或中医院法人兼任,还可以由景区法人和中医院法人共同经营。也可能出现由中药种植有实力的大户,为拓展经营业务而创办生态旅游景区和中医养生院。那么,无论谁融合开发这类“三产”,都必须有一位大股东作为融合的第一经营主体来全面主持“三产”的开发与运营,并吸纳其他“二产”为股东或吸纳“一产”为股东,这是“三产”融合发展的关键一环。“三产”融合的方式共有六种。

第一种融合方式:景区+中医养生+中药种植三方融合,以景区作为融合的第一经营主体。第二种融合方式:中医养生+中药种植+景区三方融合,以中医养生院为融合的第一经营主体。第三种融合方式:景区+中医养生二方融合,考虑到中药种植投入成本小、种植面积不大而由景区自行投入。第四种融合方式:中医养生+景区二方融合,这种形式是中医养生院为了扩大养生养老经营范围,选定一家山清水秀的适合办养生养老院的景区进行合作,由中医养生院再投入资金开发中药种植和加工项目。第五种融合方式:景区+中药种植与加工二方融合。这种形式是以景区开发为主,它是景区为了种植药材,从而增加景区的观赏性,间接地通过中药加工而增加经济效益。第六种融合方式:中药种植与加工+景区二方融合。这种形式是以中药种植大户为了扩大经营而借助景区土地资源而进行合作的一种融合方式。

(三)“三产”融合的方法

“三产”融合必须是从产权、管理、经营实行统一,由融合第一经营主体为董事会主席,实行股份制的管理体制,并注册成立新的股份制公司。对“三产”融合整体项目,实行科学化管理。

1. 利用科学化手段,对景区进行生态环境监测。2007年国家林业局发布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2014年国家林业局发布了《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规范》,但这两个标准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生态旅游这种长期、持续的人为干预进行评价,而应采取定期监测、累计数据、定期汇总监测结果再进行科学评估,不断调整“三产”融合开发的范围与项目。

2.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研判最为合理的项目选址。生态旅游是保护环境和促进当地居民的一种负责任的旅游,是基于自然和文化多样性的高层次旅游形式。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角度出发,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对一定区域内生态旅游资源本身价值及其外部开发条件等进行评判和鉴定的过程,经过缜密的研究,提出最为科学、合理的项目选址方案,这也是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可以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公益性林场等生态保护地进行定量分析,远离生态保护核心区,接近交通便利、电网连接处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点,划定为开发区域。

3. 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设计。生态旅游开发建设首要问题是要在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基础建设。要遵循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和保护区建设规划的各项要求,核心区和缓冲区要严禁开发旅游项目,实验区才是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指定范围。同时,还要考虑黄金周游客增量应在环境容纳量之内,这些“红线”都要在规划设计中有所体现。

4. “三产”设计中融入各元素。生态旅游、中医养生、中药种植(加工)三产融合,在规划设计时,就要融入各自的内容元素。一是生态旅游开发内容上应突出主题景观、森林浴、文化景观、科普长廊、自然美景、服务区和入门区。二是中医养生开发内容上应突出中医院、养老区、文化休闲区,而养老区应与景区的住宿区合二为一,但还要有所区分。三是中药种植与加工开发内容上应突出种植区的范围、办公区和加工区。其中办公区和加工区应与中医养生区较近,种植区应与景区融为一体,体现其观赏性。

5. 量力而行,逐步实施地进行开发建设。开发建设要遵从规划设计的方案而组织实施,坚持分期分批、量力而行的实施原则。生态旅游景区应先建主题景观,然后再建配套服务设施。中医养生设施应先建中医院,后建中医养生配套设施。中药种植应合理匹配长年生、一年生的中药材。中药加工设备与设施可在中药材大批量收获时建成为好。在开发建设中还要引进新能源(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运用。引进节能技术与运用,包括外墙节能、环保装修、低碳饭店、低碳照明等,还要引进废弃物处理技术等环保措施。

6. 分工协作,统一实行三产融合的运营管理模式。三产融合后应成立股份制公司实行分工协作,统一管理的运营模式。由主投资人实行法人管理。各产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三产交叉领域实行公司内部票据结算,年终统一兑现。在宏观管理中实行公司治理模式。

(四)融合原则

一是保护环境原则。生态旅游本身就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在开发运营中必须提出独特的保护环境措施,使游客从始至终都要感知、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随时能够看到景区提供的温馨提示语和导游牌,在重要景观设“环境保护员”随时提醒游客。每年定期进行环境监测,配齐配足垃圾箱和公共厕所,最大限度地方便游客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职责。二是协同创新原则。作为“生态旅游+中医养生+中药种植”三产融合的整体运营团队,而对新集体、新业务这一新事物,应以“及时总结、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三产中各项业务工作,本着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经营方针,在实践中将融合方式推向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理想目标。三是质量第一原则。不论是生态旅游、中医养生,还是中药种植与加工产业,都要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原则,在设施设备、提供产品方面严把质量关,让游客深刻感悟到其产品是物超所值的。在服务游客方面做到微笑服务、周到服务,使游客感到“回家”的温馨、亲人的关怀,这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四是诚信服务原则。作为一个新型企业融合业态,更应时刻牢记:企业以诚信为生命的发展观。在“三产”中每个服务项目都要经过科学测算,严把定价关,决不允许搭车消费、欺骗游客的行为出现,始终做到明码标价、质真价实,以诚信服务的态度面对消费者,确保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对策建议

“生态旅游+中医养生+中药种植”这是一个创新性的融合发展模式,不仅能满足当下全国游客对生态旅游的热切追求,也能为我国极大地缓解“超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的上行压力,更能开辟一个在黑土地上大面积种植中药材的新产业,为全国中药材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中药材,为我国中医健康产业发展贡献新力量,可谓一举多得。

(一) 组织领导

以黑龙江省为例,生态旅游开发归属省旅游委管理,中医养生开发归省卫计委管理,中药种植归属省中医药管理局、林业厅(局)、省森工管理局、大兴安岭行署林业局等行政管理单位。如此众多行业部门,就需要由省政府牵头协调,方能有效推动工作的开展,这也是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新领域、新产业,建议组建成立“黑龙江省生态旅游+中医养生+中药种植”三产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并及早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

(二) 先行试点

“作为一项创新模式,只是在理论层面提出模式内容和方法不行,必须还要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推广开来,这就要采取先行试点的办法,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9]。试点工作可采取大中小(景区范围)试点、各类型(三产融合或二产融合)试点、大中城市试点等形式,经过一二年的试点工作,提出各类型的试点成功经验。

(三) 全面铺开

“生态旅游+中医养生+中药种植”这种创新模式,在取得试点成功经验后,可在全国复制。仅以黑龙江省为例,森林面积2 007万公顷(3.01亿亩),居全国之首。森林覆盖率43.6%。截至2017年底,黑龙江省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8个,其中国家级46个、省级78个、市级54个、县级60个,总面积达760万公顷,占全省面积16.07%。黑龙江省国家级森林公园66个,黑龙江省林场众多分布广泛,分别由省森工总局、大兴安岭林管局和省林业厅管辖。再加上全省湿地面积434万公顷,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9处。以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林场以及湿地资源林林总总,可谓有待开发和利用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如果在这众多的生态旅游资源中全面建立这种创新模式,将形成巨大的融合产业效应,也将是黑龙江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非常值得期待。

(四) 科技支撑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每一项创新成果的形成与落地,都需要不断再创新再实践、再完善再提升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在顶级层面组建研发系统,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搭建研发平台,跟踪调查,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智囊作用,达到科技支撑的目的。建议由黑龙江省旅游委、卫计委和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建“黑龙江‘生态旅游+中医养生+中药种植’研发推广中心”,并负责建立全省生态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全省生态旅游科学评价体系和起草制定《生态旅游管理地方法规》以及负责三产融合模式试点的业务培训与人才培养的相关职责。

总之,创新发展一直都是各行各业恪守的制胜法宝。作为生态旅游这一新兴的旅游方式,以其具有生态保护、科普教育的功能而倍受青睐,彰显出无限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独具魅力的中医养生产业,在全世界超老龄社会即将来临的窘境下,中医养生逐步被世界所认知、所折服、所神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肤色人们的热捧;中药种植在种植业中名不见经传,不知不觉中忽然展现它后来居上的强势,傲立群雄,独占鳌头,不得不敬佩它具有5千年所积淀的文化底蕴,才得以脱颖而出。但是,这三个产业强势俱现,不足之处就是产业结构单一、抵抗风险的能力尚显薄弱。三产发展的出路就是融合、再交叉、再发展,将劣势通过融合变为优势,采取协同发展的方式形成发展动力。因此,笔者经过深入研究,首创地提出“生态旅游+中医养生+中药种植”融合发展的模式与对策,旨在“旅游+”的形势下,用大融合的方式,助推三产大发展,对此,笔者相信更期待三产融合在“旅游+”模式中成为最闪亮、最强劲的一颗冉冉升起的璀璨新星。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景区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摘牌』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摘牌”
某景区留念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