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内审在“一带一路”中发挥作用
2018-02-20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国家形象和利益的重要代表,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主力军”和“领头羊”的作用。笔者所在的地勘单位,近年来,按照集团总部和板块管理公司的总体部署,迈出国门,积极涌入到了国际市场竞争的大浪潮中。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地区政治环境复杂,经济发展不平衡,投资经营本身就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而笔者所在的地勘单位,刚迈出国门,缺乏国际竞争经验和国际项目管理人才,面临很大的海外资源管理风险和新项目开发风险。内部审计作为防范经营风险、强化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理应在风险防范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就“一带一路”新形势下,如何在风险防控中发挥作用,谈几点看法。
准确定位 由达到要求到满足需求转换
2013年8月20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公告,明确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这一定义既强调了内部审计能为组织实现其经营目标提供帮助的重要作用,也揭示了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依附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即审计委托人)的“要求”,如果内部审计工作达不到“要求”,就可能被边缘化。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面对境外复杂的政治、经济、法律、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了提高竞争力、降低风险,现实操作中,往往是由集团总部或板块管理公司筹划,整合优势资源,采用几家成员单位联合组队形式承接业务,这就使得原本在集团化管理运行模式及业绩考核机制下,基于“奉命建制”的大部分成员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除了达到本单位经营管理的要求外,需要越来越多地满足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而集团公司下属成员单位众多,涉及的业务领域广泛,各个单位的经营范围、规模总量、资产状况、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又不尽相同,这些审计监管要求更多的是站在集团总部或板块管理公司宏观管理和战略布局的角度,不可能完全细化并与各个成员单位个性化的内在管理要求高度融合。这就需要内部审计既要结合单位实际,突出重点,找准定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风险防控为导向,积极推进单位治理能力现代化,还要按照集团总部和板块管理公司确定的工作目标、线路图以及时间表,落实责任,加强协调与配合,在完成单位目标任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深化集团公司治理和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中发挥作用,扩大审计影响力。
加强学习 由被动监督到主动服务转换
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协助企业管理者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就是使业务经营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处于可控的状态,对未预示到的新风险或发生不可抗力的风险时采取措施以尽可能的及时化解。“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得笔者所在的地勘单位获得了更多走出去开拓市场、调整结构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经营风险增大的挑战,作为集团化、板块化管理的许多成员单位规模小、领域窄、业务单一,缺乏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因此,不仅集团总部、板块管理公司和成员单位从上到下,要从单位层面,充分考虑境外新的生态环境、新的法律环境、新的语言环境,在人才引进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专业结构配备上,要满足国际化、战略化的发展趋势和管理要求;而且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必须跟上时代步伐,要加强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坚持“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不仅要站在集团、板块战略发展的高度,利用宣传栏、微信、网络等介质,积极宣传审计法律法规,积极加强同兄弟单位之间的业务交流和合作,不断总结、交流、研讨,创新方法,破解难题;还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和空杯的心态,变被动监督为主动服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后续教育,不断更新和丰富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通过多做审计项目,实战练习,来提升自己的职业洞察力、判断力,加快审计成果转化,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促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改进方法 由传统审计到现代审计转换
在传统审计中,考虑成本效益因素,一般采用抽样方式,审计数据受抽样样本的制约,精准性无法保证。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数据”模型,即“样本等于总体”,使得审计全覆盖成为可能,也使得精确分析、预测和调控经济行为成为可能。然而,无论是从达到单位经济管理的要求,还是满足集团总部、板块管理公司宏观监控的需要,对信息数据的收集、辨识、管理和利用等都将面临诸多挑战,如审计组织模式的改革,即需要建立跨部门、跨单位合作机制实现数据收集、维护及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又如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与升级,需要单位内部经营业务管理、物资采购管理、财务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环保管理、法律事务管理等信息系统之间,单位和单位信息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实现对单位经营管理,对国内公共数据和国外机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甚至集团和板块整体管理的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将风险防控由事后转向事前、事中。
同时在推进跨部门和单位合作、无缝对接、国内外数据采集分析和实时监控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考虑并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等问题,在岗位设置、管理层级设置与信息收集、传输过程中,要进行授权管理和应急预案管理等。这些变化,既要求内部审计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必须改进与创新,又要求集团总部、板块管理公司和成员单位必须加大对信息系统建设人、财、物的投入,加强信息系统研发和管理的能力,构建全方位、多角度、跨领域的审计信息系统,才能适应新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
整合资源 由单一专业到多元综合转换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随着单位业务范围的多元化、业务区域的扩大化,新业务、新市场、新法规、新语言的涌现,内部审计业务领域也随之不断拓展变化,如笔者所在的地勘单位2017年、2018年就有野外工作区在柬埔寨、坦桑尼亚、尼日利亚、沙特等地区的项目,在对这些项目进行分析评价时,除了常用的资金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的考核指标外,必须充分考虑其战略意义和政治影响力等因素,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构成也应趋于多元化,除了需要精通财会知识的人员外,还需要精通项目管理、工程建设、安全环保、法律、外语、计算机、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同时,在降本增效、成本管控的压力下,对于一些经济规模小、人员编制少的单位,还应结合实际,整合监督资源,充分发挥财务、纪检、党群、质量、安全、保密等部门的监督作用,落实好党委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和业务部门的“一岗双责”,形成单位内部的监督合力,不断完善制度,规范流程,严格审批,强化制度执行,加强源头治理;同时,除了借用集团总部或板块管理公司搭建的审计联动机制中的审计资源外,还可以通过委托中介机构、聘用项目当地的境外审计人员等方式,积极整合资源,强化审计监督,共同推进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总之,只有发现和揭示更深层次的问题,提出更具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有效防范风险,才容易被管理层采纳,发挥好内部审计的价值,真正起到监督服务的作用,也进而推动决策层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