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监管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8-02-20

学习与探索 2018年6期
关键词:市场监管竞争现代化

吴 汉 洪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1]这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新变化、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整体偏低、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提出的战略性举措。

201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了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全党一定要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科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重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本文认为,市场监管能够也应当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有所作为。本文的安排结构如下:第一部分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内容和重点工作;第二至第四部分分别论述市场监管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三个着力点,即克服市场的不完善性、确立竞争规则、创造适合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第五部分为结语。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内容与重点工作

2018年1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如期实现。

习近平强调,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习近平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扎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和行动。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是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三是要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同时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

四是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

五是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习近平的上述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重点工作。

本文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概括为七个方面,即“6+1”。 其中“6”是指建设 6个体系,即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1”是指一套经济体制,就是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这也指明了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目的就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束缚微观主体活力的障碍,从体制和机制上保障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市场监管可以被描述为,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保障公共利益,依法采取的用以规范、制约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一系列机制、体制和制度的总称。2017年1月12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印发《“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的通知。这是我国市场监管领域的一件大事。纵观《“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以下简称《市场监管规划》),该规划有如下亮点。

第一,体现了我国市场监管的顶层设计。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部市场监管规划,《市场监管规划》顺应我国行政管理的改革方向,把握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市场监管的基本趋势。《市场监管规划》明确指出,本规划是市场监管的综合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规划,为市场监管提供明确的框架,给市场主体一个清晰的信号和稳定的预期。毫无疑问,这些表述很明确地体现了顶层设计的特点。

第二,在总体思路上体现了宽广的视角。《市场监管规划》第二章对其总体思路做了阐述,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主要原则。其中,在指导思想上,规划不仅体现激发市场活力、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等常规监管方面,而且还强调了提高监管效率和强化全球视野等较新和较现代的市场监管的要素。《市场监管规划》指出,要强化成本意识,把提高监管效率作为市场监管的基本要求,推动市场监管的改革创新。《市场监管规划》强调,要与我国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相适应,按照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中制度性话语权的要求,用国际视野审视市场监管规划的制定和市场监管执法效应,不断提升市场监管的国际化水平。

第三,重点任务明确。《市场监管规划》在第三章专门阐述了市场监管的重点任务。《市场监管规划》明确,把改善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消费环境作为市场监管重点。在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方面,《市场监管规划》提出改革市场准入制度、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和为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环境等举措。在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方面,《市场监管规划》推出维护我国统一大市场、加强重点领域市场监管、强化竞争执法力度、推动质量监管和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等措施。在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方面,《市场监管规划》强调了五个方面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日常消费领域市场监管、加强新消费领域市场监管、加强重点人群消费维权、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和健全消费维权机制。

第四,明确了市场监管体制机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趋势,提高市场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市场监管规划》明确了市场监管的体制机制。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强化竞争政策实施、健全企业信用监管机制、加强大数据监管、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和推动市场监管法制建设。

本文认为,市场监管至少能够在上述七个目标中的两个目标上有所作为,即“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构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具体而言,市场监管的着力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市场监管的重要任务是,通过克服市场的不完善性,构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其次,市场监管的直接目的是,通过确立竞争规则,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最后,市场监管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营造适合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市场监管的着力点之一:克服市场的不完善性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但是,市场具有不完善性,阻碍市场机制资源配置功能的正常发挥。西方学者将市场不完善性的突出表现归纳为以下19个方面。

(1)少数公司获得经济利益。当一家公司能够以比其竞争对手更低的价格获得原材料时就是如此。该公司能够以其他手段,而不是出色的绩效获得更高的利润。

(2)顾客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或多或少地,顾客的偏好可能被无意识地影响,表现得不稳定或者不一致,因而背离了新古典式的效用最大化目标。这些消费者可能被自身利益之外的因素(利润相互攀比或偏信广告)所干扰。

(3)生产者表现出非理性行为。或多或少地,生产者的决策能力可能会受到限制或者缺乏一致性。他们可能会做假账或者追求单纯利润最大化以外的目标。

(4)顾客/生产者的决策可能会受不确定性的影响。决策标准可能是未知的,或者出现了不可预见的变化,这使得顾客或生产者不能获得正确的信息或者采取一致性决策。

(5)顾客/生产者的决策/行为的时滞。公司用以应对竞争/获得经济利益的战略性行为可能不够及时。公司获得的优势可能并不能反映其经济效率。

(6)顾客忠诚度极高。被公司的广告和其他市场开拓活动所影响,顾客的忠诚度可能被慢慢地灌输并不断巩固。这些忠实的消费者像疯狂的顾客一样愿意多掏钱。

(7)部分公司经营者也可能有非理性的狂热。这些经理人终其一生都为一家公司服务,而不是为了高薪而自由地寻求其他职位。这种忠诚使得公司有可能付给这些经理人很低的工资和报酬。

(8)强化市场细分以自肥。如果生产者能够根据顾客的需求特征而进行市场细分,那么他们就有可能采取价格歧视策略,以巩固其垄断力量。

(9)加剧信息不对称,包括封锁消息。如果一部分公司比其他竞争对手/顾客拥有更多的信息,那么它们可能在没有提高效率的基础上获得额外的收益。创新模式也可能被扭曲。

(10)拥有关键投入品和技术。某些公司可能对关键投入品拥有特殊的控制权,比如掌握高含量的矿石、具备特殊技能的技术人员、地理位置优势、专利或其他关键技术。这使得这些公司得以排斥竞争对手并剥削顾客。

(11)进入壁垒。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进入壁垒限制。在现实中,差不多有20种进入壁垒,比如资本要求、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异、沉没成本、研究和开发的强度、资产专用性、纵向一体化、在位者实施的多样化、转换成本、特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和差距、由政府机构或者行业组织所设定的正式官方壁垒、在位者的报复和优先购买行为、过剩的生产能力、销售费用、市场分割、专利、对其他战略资源的排他控制、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捆绑产品空间、对关键竞争状况的保密。

(12)风险回避。部分顾客/生产者可能是极度的风险厌恶者,这使得他们可能不愿意采取正确的竞争行为。

(13)极高的交易成本和过剩的生产能力。交易成本和生产能力过剩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14)沉没成本,包括过剩的生产能力和传承而来的转换成本。这些沉没成本使公司无法自由而及时地进行调整,也可能成为进入的障碍。

(15)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可能背离其利润最大化目标。经营者会追求自己的目标,但是这些目标可能同股东的目标有冲突。

(16)信息、决策和激励的内部扭曲所导致的高成本和错误决策。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或者在高层和低层管理者之间,可能会存在误解或利益冲突,尤其在那些规模大且结构复杂的公司中,可能会存在官僚主义作风、人浮于事,以及信息和激励扭曲。

(17)股东之间无法就公司的目标和决策达成一致。公司的所有者本身可能无法进行信息交流和利益一致化,这使得他们没有办法要求经营者采取有效的行动。

(18)国际市场上可能存在人为的排他性行为,包括国际的壁垒。很多因素可能使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自由竞争受阻,包括关税及其他税收、先决条件、办事程序等各种人为壁垒。另外,文化和社会差异也可能将标准的产品拒之门外。

(19)在国际市场上,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公司可能很难获得正确信息。这使得一些公司占据优势,而且阻挠了自由竞争市场的形成。有些公司因而忽略了真正的机会或问题,涉足无效率的合并,或者带来高成本和低效率。

以上这些不完善性的表现因市场而异。有的市场可能不存在,也有的市场上明显存在一类或几类不完善性[2]。市场不完善性的一个后果是导致市场出现失灵,使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和功能出现问题。

传统的市场监管理论均以市场失灵为基础论证市场监管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在现实市场中,当市场参与者出现欺诈或者反竞争行为时,市场就会出现失灵;当不完全信息导致市场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时,市场也会出现失灵。市场监管作为一种矫正市场失灵的工具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市场经济现实中。市场监管应当根据不同市场的具体情况及时做出针对性规制,保障市场机制资源配置功能的充分发挥。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在其著作《一种经济学,多种药方》中指出:实际上,每一个成功的市场经济,都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监管制度,用以规范商品、劳务、劳动力、资产以及金融市场的行为。美国的一些机构专有名称,就足以让人们了解监管制度所涉及的范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健康局(OSHA)、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环保署(EPA)等。事实上,市场自由化程度越高,监管制度的责任就越大。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上述基本国情背景下,加上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时间并不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的观念、意识和行为的转变尚需一定的过程,因此市场失灵的状况可能更加普遍,进而对市场监管的需求也更加广泛。市场监管的一个重要作用是通过矫正一定程度的市场失灵,使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得以正常发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样需要克服市场不完善性,要构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这事实上明确了市场监管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任务,要求市场监管有效克服市场的不完善性,在营造有效市场方面和形成有为政府方面做出很好的对接。

三、市场监管的着力点之二:确立竞争规则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秩序。市场秩序是各个市场主体在进入、退出及市场交易过程中所共同遵循的规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正常有序的市场运行状态和格局。市场秩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竞争秩序。在市场竞争中,如果没有规则的约束,就无法判断竞争者行为的对错当否。因为对与错、正当与不正当总是相对于一定的准则而言的,只有制定出一系列规则,竞争者的行为才能有判断的依据;没有竞争规则,就不可能有人类理性所需要的竞争。

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后果。竞争的积极作用表现为:是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外在动力,对微观经济主体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竞争的消极后果表现为:其一,竞争的优胜劣汰会使生产和资本趋于集中,但这种集中本身具有两重性,在一定范围内的集中可能带来规模经济效益,促进生产的发展,但超过一定限度的集中便可能造成垄断。而垄断会排除和窒息竞争,阻碍竞争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形成垄断价格,减少产品供应,降低生产经营效率,使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失去活力、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遭到破坏。其二,竞争中会产生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一部分经营者进行正当竞争的时候,另一部分经营者企图通过与正当竞争相悖的手段,不惜损害竞争对手的利益,为自己争取竞争优势。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将破坏正常的竞争秩序,削弱竞争作用的发挥,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破坏广大消费者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相应地,竞争规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正当竞争,反对或禁止不正当竞争;二是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从现实的情况看,竞争规则对正当竞争的保护通常只是作一些原则上的说明,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有不少具体规定。所谓不正当竞争是指市场主体在工商业领域任何与诚实惯例相悖的行为,诸如市场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商业贿赂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不正当的价格竞争行为和诋毁竞争对手的行为等。所谓垄断行为是指排除或者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权益,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竞争规则的确立固然可以通过道德的、舆论的、行政的、经济的、自律的等多种方式实现,但是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方式是政府采用法律的手段来实现。由于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权力强制执行的行为规范,因此它是一种控制竞争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如今已成为世界各国对竞争进行社会控制的最主要形式。在历史上,19世纪末,西方国家的垄断问题日益严重。垄断作为自由竞争的结果和产物,一方面严重阻碍了自由竞争,构成了对自由竞争的反动;另一方面导致了市场势力的膨胀和滥用,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并对自由、公平等社会理念构成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对竞争领域中的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力图通过竞争规则予以调整和规制。确立竞争规则的目的是使所有参与竞争的经济当事人都按照共同的规范和准则来从事经营活动,以保证竞争行为的公平和公正。正如美国学者马歇尔⋅霍华德在其《美国反托拉斯与贸易法规》一书中所阐述的那样:“只要存在对竞争的不正当限制或者对消费中、购买中合理判断的严重障碍,那么,实际的政府干预就是必要的,这种社会的控制与其说是对自由企业体制本身进行限制,还不如说是用来扩大企业在市场上的总体自由。作为基本指南,反托拉斯法为商业的市场进入、扩展和存在提供了有效便利。”

因此,有效的竞争秩序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而竞争秩序的形成和维系有赖于竞争规则的建立和确定。随着《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出台和实施,我国的市场竞争规则已基本形成。我国的市场竞争规则,对于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样需要确立竞争规则,需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这事实上明确了市场监管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直接目的,要求市场监管确立竞争规则,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第一,市场监管应建立和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为有效竞争创造完善的社会条件。一般说来,愈是发育成熟的市场,其市场运行就愈井然有序;反之亦然。市场秩序是在竞争中形成的,市场秩序的建立有赖于竞争秩序的形成。同时,只有在正常的市场秩序中,自由、公平的竞争才能生存。竞争规则的制定与实施既有利于竞争秩序的形成,促进各市场主体的正当交易,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从而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市场秩序,为竞争的开放、统一和有序扫清障碍;又有利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优胜劣汰机制的实现提供社会基础。

第二,市场监管应有效地保护和鼓励正当竞争,使竞争机制的作用正常发挥。竞争只有公平才是合理的。市场交易的主体、手段以及对象的多样性,使得市场行为纷繁复杂。但是无论规模大小、经济实力强弱,市场主体都只能在财产、技术、管理水平上进行竞争。采取损人利己的不正当竞争方式,甚至垄断行为,则会破坏竞争秩序,导致竞争机制的紊乱和失调,最终造成市场混乱。现代竞争规则的目的,就是通过确定公平竞争的原则和制度,为具体竞争行为提供模式、规范,引导竞争者公平竞争。同时,现代竞争规则通过对各种垄断行为、限制竞争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止,纠正违法行为,恢复被破坏了的竞争秩序,最终使市场交易能够有序进行。

第三,市场监管应维护合理的市场结构,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依赖于有效的竞争,而有效的竞争离不开合理的市场结构。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不合理的企业规模和减少竞争者数量,以及对竞争对手实行压制,则会干涉企业自由,排除竞争,破坏合法的市场结构,使竞争机制作用失效,直接影响经济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制约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市场监管通过确立竞争规则,实现国家调控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企业兼并的控制对已经形成的垄断力量的排除,以及防止经济势力过度集中等制度,达到保护企业自由,体现经济自由,维护合理的市场结构的目的。

第四,市场监管应打破行政性垄断,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市场。在我国,行政性垄断是指行政机关及公共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它扭曲市场交易,保护落后,使资源不能合理配置,不仅使生产经营者处于不公平地位,而且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市场经济内在地要求消除地方分割和部门及行业壁垒,通过竞争使各种社会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地流动与配置。所以,打破行政壁垒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以维护有效竞争为宗旨的市场监管在这方面能有效发挥作用。

第五,市场监管应保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和限制竞争行为不仅侵犯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往往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现代竞争规则的发展历史表明,它在孕育的最初阶段,只是为了保护经营者的利益而创立的。随着20世纪三四十年代消费者运动的兴起,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消费者的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于是在各国竞争立法当中都强调对这两种利益的保护。可以说现代竞争立法服务于保护经营者、保护消费者及为全体公众的利益而保护竞争这三重目的[3]。

四、市场监管的着力点之三:创造适合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

当今世界,追求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几乎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一个目标。经济增长的进程和影响因素是复杂的,不同增长驱动力会在不同的阶段发挥关键作用。在早期阶段,某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远离前沿水平,用投资驱动策略可以实现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物质资本投资、资源重新配置和产业结构转型,在企业和产业之间改进生产资源的配置,并通过模仿和引进外国技术来实现追赶[4]。政府干预可以促进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如选择性地扶持某些地区或领军企业,以鼓励快速的资本积累和技术应用。此类歧视性政策也有代价,会妨碍企业进入,制约对最有效率的企业以及优秀的经理人和企业家的选拔。然而在跨期差异和市场失灵现象比较显著的环境中,此类策略的收益往往大于成本。较大的在位优势有利于减轻协调问题,克服信贷市场与合同的摩擦[5]。在此阶段,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更有助于促进增长。

不过,随着该国与世界前沿水平趋同,促进高投资的政策将成为进一步发展的负担。在较为简单的技术得到应用后,继续模仿和引进的空间变小,投资回报下降。扶持内部人的政策也开始出现收益下跌[6]。在此节点上,对物质资本积累的关注应转向人力资本和创新的因素。此时需要新的政策和制度,以打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企业进入,增强竞争力度,实现创造性破坏。优先选项不再是简单地通过银行中介把储蓄资金引入现有企业,而是给创新融资创造条件,如加强投资者保护,降低初创企业的进入成本等[7]。只有制约腐败、鼓励建设良好的制度、加强竞争的政策,才能实现繁荣的创新驱动型增长。在此阶段,政府必须引入市场导向的改革措施,以破除不利于竞争的壁垒,让最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能够脱颖而出[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这事实上明确了市场监管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核心理念,要求市场监管营造适合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体而言,以营造适合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为轴心,首先,市场监管应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其次,市场监管应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最后,市场监管应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结 语

党的十九大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作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部署,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月30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其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重点工作。为此,需要扎实推进包括市场监管在内的各项工作。市场监管通过克服市场的不完善性、确立市场竞争规则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可以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有利于构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从而能够在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中有所作为。

[1]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年版。

[2] 威廉⋅G.谢泼德、乔安娜⋅M.谢泼德:《产业组织经济学》,张志奇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 吴汉洪:《吴汉洪自选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4]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比较》2014年第5辑。

[5] 丹尼⋅罗德里克:《一种经济学,多种药方:全球化、制度建设和经济增长》,张军扩等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版。

[6] A.P.瑟尔沃:《发展经济学》,郭熙保、崔文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7] 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郭金兴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

[8] 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中国式增长及减速》,《比较》2017年第6辑。

猜你喜欢

市场监管竞争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大同市云州区:开展农资市场监管检查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感谢竞争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的实施意见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论土地市场监管机构的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