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后高职新生心理健康发展趋势分析
——以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2-20陈彦芳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普查心理咨询新生

陈彦芳

(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13)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95后”高职生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家庭经济状况也和以往有很大差别,了解“95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尽可能预先发现问题,成为当前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从2013年起,每年11月初对入学新生开展心理普查,本研究拟对2013—2017年的心理健康普测数据进行回溯性整理分析,分析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为更好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3—2017级大一新生为被试,5年间共有5 871名大一新生参加心理普测,其中男生3 821名,女生2 050名。见表1。

表1 各级新生情况汇总

1.2 筛选工具

采用具有筛选意义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作为测试工具。UPI量表经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修订,作为大学新生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量表,在全国高校广泛使用。UPI量表由60条项目构成,反映学生的苦恼、焦虑等项目;还有4个附加题,反映学生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有什么咨询要求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UPI的总分反映,分数越高,学生存在心理困扰的可能性就越大。测试结果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归为第一类重点关注学生: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第25题做肯定选择;辅助题中至少有两题做肯定选择;总分在20~24分之间的归为第二类关注学生,需要关注;此外是第三类学生,心理相对比较健康[1]。

1.3 测试过程

各级新生入校一个月后,以班级为单位,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统一安排下,分批次在学院机房,登录“淑凡软件心理健康综合管理平台”完成心理问卷填写。全院心理测试均在同1天内完成。各系心理辅导站负责老师担任测试主试,统一测试指导语,并在指导语中强调答案的真实性。测试过程中,主试全程在场,解答学生疑惑,处理应急事件。

1.4 面谈过程

心理普查完成后一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始对第一类学生进行面谈,通过心理辅导老师的评估,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界定为A类学生,需要持续重点监控;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界定为B类学生,作为今后关注的对象;没有任何心理问题的学生为C类学生。

1.5 数据的处理。

使用辅仁淑凡心理健康综合管理平台和SPSS18.0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校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各级新生心理普查中I类学生的筛出情况

如表2所示,五年间,新生中I类学生的平均检出率为11.26%,与全国各高校的检出率(10%左右)相符[2];I类学生的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呈现上升趋势(c2=52.69,p<0.01)。

表2 各级新生心理普查中三类学生构成情况

2.2 各级新生心理普查中I类学生的面谈结果

如表3所示,五年间,A类学生占I类学生的比例平均为2.78%;A类学生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9.33,p>0.01)。B类学生占I类学生的比例平均为24.48%;B类学生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9.75,p>0.01)。

表3 各级新生心理普查中I类学生的面谈结果

2.3 各级I类学生中关键症状项目的筛出情况

如表4所示,关键症状项目中I类学生“常常失眠”的比例最高,“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的比例次之,“想轻生”在所有项目中比例最低。进一步检验发现,I类学生“常常失眠”和“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2个题目的选择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2=14.389,16.690,p值均<0.05)。

表4 各级I类学生关键症状项目的筛选情况

2.4 各级I类学生中与心理咨询相关项目的选择情况

如表5所示,“感到自身心理健康有问题”和“有心理咨询意愿”的学生逐渐增加,且“有心理咨询意愿”题目的I类学生选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7.676,p<0.05)。

表5 I类学生中与心理咨询相关项目的选择情况

3 讨论

随着国内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也随之产生巨大变化。面对更多的选择和诱惑、更多的压力和挑战、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越来越低,还是越来越高,目前心理学界并没有统一的研究结论。辛自强等(2012)对1986—2010年间的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变化数据进行横断历史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呈乐观向上的趋势[3]。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是越来越多(吴越,马福,刘娟娟,2018;龚娴静,2018)[4-5]。

本研究显示,大多数“95后”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但存在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I类学生)的比例呈现出上升趋势,与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造成心理健康隐患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新生在进行心理测试时趋于更加真实开放;此外,大学新生仍处于青春期,情感体验敏感丰富,也会导致他们在题目选择时反应偏高。从往年的心理约谈结果来看,多数新生的心理问题是适应性与发展性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情绪困扰和人际关系困扰,例如“牢骚和不满多”“容易动怒”“在乎别人的视线”“感到自卑”,这也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肖静怡,2014;杨晓莉,2016;龚娴静,2018)[2][5-6]。因此,预防性和发展性教育将始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和重心。

历年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中显示,使用UPI量表筛选出来的I类学生只是存在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只有通过后续的约谈工作,才能最终确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五年间,对I类学生面谈后,明确为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平均为2.78%),且年度间变化不大(c2=9.33,p>0.01)。因此,新生心理普查后的约谈工作必不可少,约谈可以目的明确地设置问题,便于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问题来源,从而保证针对性、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这一观点已被国内学者认可(吴越,马福,刘娟娟,2018;程勤华,周丽玉,2016)[4][7]。

UPI量表中的关键项目是确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排除心理危机的重要依据,从五年间I类学生的关键项目选择率来看,“常常失眠”的比例最高,通过面谈了解到,学生失眠主要是因为其熬夜玩手机导致的。“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的比例次之,面谈了解,学生更多表现为“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因此并不能反映新生的抑郁水平。“想轻生”比例最低,并且假阳性的选择较大,这类学生是心理危机事件的高危人群,是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关注的人群。

UPI量表中的附加题是考察学生对于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认知程度的。从“曾觉得自己在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和“现在有心理咨询的愿望”两个辅助项目的选择率趋势来看,“95后”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了解重视,对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面谈中,学生明确表达出希望借助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自己成长的强烈渴望。

4 结论

第一,“95后”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但存在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第二,高职新生的心理问题类型相对稳定,主要集中在情绪和人际关系困扰方面,高职院校可据此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为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个性化,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新生心理普测后的面谈工作,尤其是有自杀倾向学生的面谈工作,可有效提高心理危机事件排除的有效性排查。

第四,高职院校要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努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多种途径的心理咨询服务来满足学生的心理咨询需求。

猜你喜欢

普查心理咨询新生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重获新生 庇佑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新生娃萌萌哒
学习调查要“四会”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