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粉彩花鸟的艺术层次

2018-02-20吕义旺

景德镇陶瓷 2018年6期
关键词:徐熙粉彩花鸟

/吕义旺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经济文化都在飞速的发展,艺术作品市场也不例外,国画、瓷器、木雕等等多个艺术品领域的佼佼者层出不穷。正所谓“盛世收藏,乱世黄金。”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成为了人们收藏的首选。那么我们如何去判断一件艺术作品的优秀程度呢?这不仅要看收藏家的“眼缘”,更加要探讨它的艺术层次结构是否和谐合理,是否满足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统一。对艺术作品结构的探讨,历来为美学和艺术理论所关注,且众说纷纭。其中,内容与形式的二分结构说影响最大,包含一定的理论价值,但现代美学和艺术学的探讨突破了二元论的结构观,认为艺术作品的结构是多层次的。

简单来说艺术层次大致有三个——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当一件艺术作品同时拥有这三个层面,就能说这是一件好作品。如果这件作品的三个层次十分丰富且协调,就可以认为这是一件优秀的作品。接下来我们就仔细地分析一下这三个层面:第一层是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手段的表现与方式。艺术语言是作品外在的形式结构,也是传达内容、塑造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是由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所构成的层次。第二层是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作品内在的形式结构,其通过艺术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物态化形式,它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具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通常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和综合形象。第三层是艺术意蕴。艺术意蕴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具有象征和寓意、哲理或者诗情,这种深藏在艺术作品中的意蕴,常常需要鉴赏者的高度理解和强大的感受能力。

在鱼龙混杂的艺术品世界,能做到以上三个层次都完美协调的并不多。在一些优秀的大艺术品类中,本身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陶瓷,陶瓷本身就既有审美意义,又有实用意义,并且制作难度大,出品率低,这都为它做了附加增值。今天我们就主要探讨一下瓷器中的佼佼者粉彩瓷的艺术层次。

粉彩瓷,又叫做“软彩”,因为其色彩丰富,以淡雅柔丽为特色,又有软彩之称。它是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先用珠明料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以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笔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等有浓淡明暗之感,填好粉彩颜料后,入炉经7 5 0℃左右温度烧制。烧成后颜色不仅固着在瓷器釉表面,而且光泽晶莹,粉润柔和,手触摸有明显的凸起感。粉彩瓷始于康熙盛于雍正,康熙时期的粉彩瓷并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而且在画法上还是继续沿用五彩的风格,这种情况一直到雍正朝得到了改善。雍正时期粉彩由于它不可复制的独特气质迅速窜红,雍正粉彩胎质薄白,画面淡雅柔丽,色彩浓淡适宜,更具有文人的书卷气,被《饮流斋说瓷》评为“艳丽而清逸”的绝美之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过枝”画法,器物内外壁所绘花卉枝叶延伸相连,既独立成章又浑然一体。到了乾隆时期,粉彩瓷的热度也并未消退,而是走上了更加精致繁缛的装饰风格。乾隆一朝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镂空、转心、转颈等粉彩瓷器,在乾隆之前既无崇尚繁缛奢华的审美风气,而乾隆之后国力衰退,也无雄厚的烧造资金和技术力量来烧造这些仅仅为了赏玩的精美瓷器,因此那些大件的镂空、转心、开光、轧道各种复杂到无以复加工艺的粉彩器,均为乾隆朝所独有。如2 0 0 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对黄地轧道锦纹粉彩开光式“婴戏龙舟”图螭龙耳扁壶,成交价逾3168万港元。2008年北京翰海春拍上一只粉青釉描金镂空开光粉彩荷莲童子转心瓶,成交价逾2133万元,这件瓷器新颖别致,工艺高超,贴花、镂雕、刻花、彩绘等工艺技法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乾隆粉彩“新奇精巧”的特点。正应了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的评论:“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在粉彩瓷画的创作中,笔者比较偏爱花鸟,因为它既表现世界万物所存在的本质,还能使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存在产生情感的注入,是物我交流结合的产物。中国花鸟画一直都是艺术家在情趣与审美上的追求。从古到今,艺术家都在传统的基础上探寻着古人所拥有的那份平静感和意境高度的传达感。花鸟画可以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它的起源也是十分的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在最开始还是一些表号和图腾。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末期木板画《老虎被缚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花鸟画发展到两汉六朝则初具规模,南齐时期的谢赫《画品》中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后来花鸟画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五代时期出现了分水岭,由于这时出现了两位花鸟绘画史上重要的人物——黄荃和徐熙。这两位都是当时的著名花鸟画家,人们用“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评价来概括二家的不同艺术风格。

导致两位大家绘画风格不同的原因有很多,个人意志和生平经历的不同是主要部分,具体来说两位有以下四点的不同。第一,师承关系不同。黄筌师承唐代的刁光胤等所谓的“正统派”。徐熙师承关系不明,主要靠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来发挥他的独特的绘画风格。第二,题材不同。黄筌多取材于宫中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而徐熙整日寄情山野,善画自然中的题材。第三,表现技法不同。黄筌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不见墨迹,以轻色染,谓之写生。而徐熙的主要特点是“落墨为格”。第四,格调不同。黄筌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画面的生趣,而徐熙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情趣和朴实淡雅的格调。总的来说,两位的花鸟画实际是两种美学感受。北宋的花鸟主要还是承接五代的传统,早期以黄筌之风格为主导,基本上用的是“勾勒填彩”法,旨趣浓艳,墨线不显。到了南宋,画院一半以上的画家画花鸟,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一个高峰。到了元代,花鸟画受宋代文同、苏轼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专门画水墨梅竹的画家,他们以柯九思、仉瓒、吴镇、王冕为代表,表现了文人的“士气”。后来的清代,花鸟画发展也十分繁盛,出现了很多名留史册的大家,例如大家熟悉的石涛、恽寿平、朱耷和扬州八怪等,特别是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内心的忧伤与家国之痛。

粉彩花鸟瓷画的艺术层次可以说是十分协调又统一了。从其艺术语言方面来看,粉彩花鸟画既有粉彩这种极具表现力的技法加持,又是和谐自然的花鸟主题,在情感的表达上很占优势。从艺术形象方面来说,粉彩花鸟画存在形式多以近景为主,透视感不强,但是却不受空间位置的限制,更能在这尺寸间注重疏密、大小、布局的错落感,还能有更多的空白作为变化的安排,使得粉彩花鸟画在注重外在美感的同时拥有了可供思考的丰富内涵。从艺术意蕴来看,鸟语花香作为大自然中美的对象,早在三代上古,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而绘事之妙,亦相继寓兴于此,与诗人相为表里。因此粉彩花鸟的艺术意蕴也是很高的,这些都决定了粉彩花鸟瓷画的艺术层次的不同。

猜你喜欢

徐熙粉彩花鸟
红胸啄花鸟
写意花鸟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大小S 对照记
花鸟卷
“徐黄异体”两种画派产生的原因
徐熙画派的绘画艺术风格特点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