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粉彩工笔仕女画的艺术与装饰

2018-02-20/冯

景德镇陶瓷 2018年6期
关键词:仕女画粉彩着色

/冯 雯

中国仕女画在一千多年前的两晋时期开始形成,至今仍然在中国画坛占据重要位置。而粉彩工笔仕女画的形成是在清代康熙以后,是在五彩仕女画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起来的。随着陶瓷工艺的不断进步,新材料的不断运用,粉彩工笔仕女画的表现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已发展成为陶瓷人物画中的一个主要门类。

粉彩工笔仕女画作为一个概念、一种题材、一项门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它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超出了传统的以上层社会和宫廷生活中的贵族和名门淑女为主体,走向新时代的女性和普通劳动妇女,形成古典和现代并举的格局。

粉彩工笔仕女画,用笔工整,刻画细致,色彩典雅,具有很强的艺术和装饰意味。瓷上工笔仕女画从线的组织、脸部刻画、色彩的运用、墨色分布、细节描绘、构图的变化,都贯穿着艺术与装饰趣味。

粉彩工笔仕女画,在表现效果方面主要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元素体现出来。各种元素之间相互呼应,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创造出既有形象美又有装饰意味的艺术作品。是一种既与现实相符而又不等同于现实并高于现实的一种理想的美、意境的美,是节奏与韵律同造型相和谐,而又高度概括的一种装饰美。

粉彩工笔仕女画的第一个特点是用线望造人物,从而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中国画注重写神,西画重在写形。从中国画体系来看,从古至今都是用线来塑造形象,它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内涵和装饰特色,是其它画种不可比拟的。

粉彩工笔仕女画在线条运用方面,借鉴和吸收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以线条的细密精到、连绵不断、悠缓自然表现人物的形神,富有很强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装饰感。线条具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在绘画造型时可以舍弃一切繁乱复杂的细节,提炼出能表现物象结构的线条组合,能准确、生动、迅速地表现形体,有效地突出基本特征,达到画面整体效果的和谐。线的组织及线型变化直接决定画面的效果和艺术性,如北齐曹仲达画佛像,笔法稠密,衣服紧窄,犹如水中而出;唐代吴道子画人物,笔势生动,衣带飘举,两者之画风,被后人形象地称之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从脱水而出、当风一舞所具有的规整、飘逸、刚劲、柔美的线条中,我们不难体会出传统工笔画的装饰情趣。在现代瓷上工笔仕女画中,如笔者创作的瓷板画《左右》,线条的排列组合以及人物的衣纹处理都运用了现代绘画手法,在衣服、帽子和背包上突破了传绕仕女画衣服的染色技法,巧妙地结合结构与素描关系,达到层次更加丰富立体感更强的艺术效果。背景用虚线勾画正在生长的植物,再用色彩作出远近虚实的关系,无不让整幅画面体现出生机勃勃的现代艺术气息。在绘画的过程中,由于所绘人物衣料质地的不同,衣纹会产生刚柔、曲直、疏密、粗细、轻重、方圆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体结构。因此,衣纹及其它附属物要根据人体的结构进行组织和处理,最后达到线与线笔意相随,相互呼应,和谐生动,富有节奏感和装饰性,表现出女性的柔美感。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历代画家提倡“墨即是色”,“墨分五墨六彩”(五墨指干、黑、浓、淡、湿,六彩指墨可分为黑、白、干、湿、浓、淡)。粉彩工笔仕女画的着色也和山水、花鸟画一样,都是从染料开始。其主要部位是发髻、颜面、手的着色。也就是说,着色以前,一定要把发髻、眼眉部位先用料渲染好然后再开始着色。因为笔、料、色三者之间既有所区别,又互相联系。因为笔所表现出入物的形态,料所表现出的人物色彩,都与颜色有同等的功用。用极为细致且丰富的浓淡料色层层染出,使画面层次丰满,色彩纷呈。

在传统的粉彩工笔仕女画中,色彩不仅在画面中有均衡构图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不同的色彩语言释放出不同的色彩情感,从而使观赏者与画面能进行良好的沟通,起到传情达意的交流作用。而从色彩使用来看,最富装饰性的当数工笔重彩画。工笔重彩画在着色上要求石色为质,水色为文,并在石色的基础上,用金色勾描或渲染,赋色柔丽多姿,以追求画面的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装饰效果。

色彩情感化、理性化、装饰化的特点,我们还可以从历朝历代传世的名画名作中体味到。而且从唐代人物绘画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色彩装饰效果,不仅能够迎合上层社会的欣赏趣味,同时还能体现画中人物的不同身份、气质、仪态和相互关系,具有色彩渲染的装饰韵味。如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阎立本的《步辇图》等“绮罗人物”画就是其中的代表。这种画风在唐代院体画中很普遍,也非常盛行,它使贵族主义和装饰写实主义审美意趣交融画中,有很强的审美意味。

如果说雍容华贵的色彩装饰画风,是唐代的皇家贵族所追求的“镂金错采”形式美反映的话,那么,为历代文人士大夫们所欣赏和偏爱的则是“清水出芙蓉”般的淡逸雅致。这种色彩的装饰画风出现于北宋中后期,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李公麟的《明皇击球图》等在文人画家中很是风行。当时因为理学的盛行,人们追求的是美学上的质朴无华、平淡天真的情趣和韵味,这种审美意识在工笔人物画色彩方面,追求色调单纯和谐,而又不失其内涵的装饰意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恬静高逸的审美趣味。

传统中国工笔仕女画的构图与西方的绘画构图大不一样,它突破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而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对艺术对象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整体把握,从而拓展了画面的意境。散点构图是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一个主要特征。散点构图中没有统一的灭点,不能产生第三维空间,但可以保持画面的平面性,更好地体现画面的装饰美。

自古以来,艺术家们一方面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形体,另一方面又在努力捕捉美的规律具体因素。既保留了传统中国画的精神特质,又有所突破。在追求人物二度空间的塑造时,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平面性,既有厚度又很空灵。具体渲染时用接近平涂的着色手法,不仅避免了刻板,突出了线条的独立审美作用,同时利用色彩间的铺垫和呼应,在单纯中突出装饰性花纹图案和几何线条的巧妙运用,使画面产生很强的现代感。这种平面化的空间艺术处理,它统领于画面整体的气氛和意境中,切合于朴素自然的审美取向中,是在新的层面上对传统的拓展,使传统工笔画所不具备的深入程度和工笔与素描、共性和个性、相融性与差异性进行有机的结合,是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真正延续。

总之,中国历代仕女画家按照自己心中“美”的理想塑造了很多优美生动的仕女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样,自民国时起陶瓷绘画艺人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创造出的异彩纷呈的粉彩工笔仕女形象,同样也给人以美的享受。粉彩工笔仕女画由温雅不俗的文房清供,点缀着文人墨客和社会贤达的悠闲生活,到步入现代社会,粉彩工笔仕女画作为一种艺术品,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大众所享有。

电话:15807088593 13979820526

地址:景德镇市地王大厦二楼012-013号

猜你喜欢

仕女画粉彩着色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中国传统仕女画与当代陶瓷仕女画之比较研究*
蔬菜着色不良 这样预防最好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苹果膨大着色期 管理细致别大意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唐代传统仕女画探讨